-
西元:那一刻突然明白我要的是什么
近年來,我一直在從事中國近現代革命與戰爭題材小說的創作。
2024-10-31
-
王亦北:童年,閱讀和我的寫作
說起來,一個山村女孩跟文學這種事好像并不算太沾邊。
2024-10-31
-
付秀瑩:一些閑話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立夏時節。
2024-10-29
-
阿郎:把自己交出去
我將《肥夢》算作一個階段,《鐵銹新鮮》算作另一個階段,我想寫出一些不同。
2024-10-28
-
《酒殤》:不應被忘卻的記憶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寫法。
2024-10-27
-
我們來嘮嘮閑嗑——一篇不太正經的創作談
收到編輯老師的過稿信息時,船即將停靠舟山碼頭,此前兩天三夜的航行致使手機信號徹底丟失在黃海上,信息也只能暫時幽閉在黑暗的空間里,以等待船舶靠港。
2024-10-24
-
王單單:當代是歷史的門
詩歌召喚我們來到水邊。
2024-10-23
-
楊怡芬:您愿意進入《與海豚同游》這一虛擬的時空嗎?
在我的理想中,一個寫作者,他不是追趕著時間背影的人。
2024-10-22
-
藍藍:詩歌隨想選錄
思考如何捍衛詩之為詩的原則問題,并不是因為對現實的關注超出了對美或藝術形式的關注。
2024-10-22
-
郝瀚:天空有什么!
如題,“天空有什么!”顯然是對《天空一無所有》的強勢回應,縱然這種回應像是“根據答案出問題”。
2024-10-20
-
阿來:從自我狹小的經驗致廣大
我們所謂的生活的經驗,經過文學的加持以后,會突然得到一個小小的上升,就是把我自己帶向文學 來之前其實我不知道該講什么,就是因為文學對我們幾乎是跟這個世界一樣大的世界,雖然實際上在我們自己的某種建構當中,甚至覺得文學世界可能比現實的世界還要大,因為在現實的基礎上,我們還會加上一種想象,加上一種憧憬。
2024-10-20
-
陳鵬:什么是小說“最重要的東西”
幾乎每天重讀海明威、福克納、納博科夫、紀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這些作家對我的影響不言而喻,重要的不是技法,是他們頗為相類的世界觀(多么神奇!很多人覺得這幾位多么南轅北轍啊。
2024-10-18
-
《趕路》的“內心獨白”
1 長篇小說《趕路》故事梗概非常簡單:一個十六歲的山東鄉下青年,爹娘雙亡又被狠心族人趕出家門,他來到天津衛謀生,歷經生活磨難、克服各種困難,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技術工人。
2024-10-17
-
徐風:太湖水流進血管
一輩子沒有長久地離開自己的家鄉,對于一個作家來說,這是一種缺失還是福報?當很多作家在遙望著故鄉、抒發鄉愁侃侃而談的時候,我只能徜徉于家前屋后的溪流邊作逍遙觀。
2024-10-16
-
男人也是水做的——《萬川歸》創作談
《萬川歸》是我的第五部長篇。
2024-10-15
-
邵麗:因為熱愛,所以書寫
一 最近一個時期,我一直被疾病折磨,身心俱疲。
2024-10-13
-
哲貴:世界是圓的,也是平的
我看的第一本課外書是《陳十四傳奇》。
2024-10-11
-
一片記憶的白云——《嶺上多白云》創作談
我一直想寫一篇關于戶籍制度變革的小說,許多年在心中盤旋糾纏。
2024-10-10
-
《大埡口》創作談 : 都是寫給一個人
最初的感覺如一枚石片漂過水面。
2024-10-10
-
臨黃河知中國
自古以來,大江大河牽動著文明的變遷與國家、民族的命運。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