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持續深化“人民閱卷”,傾聽四方“開門辦刊”
前不久,一場以“人民閱卷·尋路家國”為主題的“閱讀經典好書,弘揚北疆文化”——作家范穩長篇小說《青云梯》分享會亮相內蒙古呼和浩特青城閱立方書店。作家、編輯、讀者圍坐一起,穿越歷史煙云,共同感受文學的力量。
活動現場
長篇小說《青云梯》是一部以云南鐵路百年變遷為背景的史詩之作,通過七代人的命運交織,勾勒出家國巨變與人性抉擇的壯闊圖景,在《人民文學》2025年第3期、第4期連載后引起讀者廣泛關注。為了幫助讀者在版面閱讀之余享受更高質量的文學服務,《人民文學》“人民閱卷”活動聯合呼和浩特市總工會走進書店一線,邀請作者、編輯與讀者面對面交流,深度品讀作品。
作家和責編對談
在活動現場,作家范穩暢談創作心路,介紹作品名稱《青云梯》靈感源于云南高原鐵路的獨特景觀——穿山越嶺的鐵軌如“青云直上的天梯”,既象征技術飛躍,亦隱喻個體與國家的攀登之路。面對作品中七代人的青春與愛情故事線條,編輯劉汀認為:“愛情在《青云梯》中不僅是個人情感的載體,更與家國命運緊密交織。每一代青年都在尋找自己的‘青云梯’,無論是革命、鐵路,還是詩與遠方。”
讀者提問
現場讀者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層,他們提問踴躍,話題豐富多彩,從鐵路隱喻延伸到云南旅行攻略,以及關于人生選擇的討論和對青年一代的期許。范穩寄語讀者,慎重對待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遵從內心很重要,要堅定正確的想法,學會斷舍離。當一位母親詢問作品“是否適合帶孩子共讀”時,劉汀表示,書中雖有戰火與紛爭,但更藏著云南的山河密碼。他建議可以家長先讀,再帶孩子沿著書中的鐵路線,感受云南的獨特風光和面貌,去建水、紅河觸摸歷史。在活動末尾,范穩總結道:“鐵軌連接的是遠方,而文學連接的是人心。”
堅持開門辦刊 延展互動空間
據了解,該作品分享會是近期《人民文學》開展“人民閱卷”系列活動之一。今年上半年以來,《人民文學》以“人民閱卷”為抓手,統攝雜志社各項工作,堅持“開門辦刊”, “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別開生面地開展了多項活動。比如深入基層一線,舉辦“人民閱卷”漯河行,向近四十年歷史的日本“《人民文學》讀書會”贈送雜志創刊號復刻版,邀請魯迅文學院學員和各地作家走進雜志社,進鄉村、下基層,亮相圖博會等,以期更好傾聽各方意見,提高辦刊質量,讓優質文學資源更好地直達廣大讀者。
4月13日-16日,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人民文學》讀書會”并贈送雜志創刊號復刻版,帶去雜志社對老讀者的問候。該讀書會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堅持閱讀研究《人民文學》
5月13日,第二期魯迅文學院廣西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學員代表走進《人民文學》雜志社座談交流
5月15日,《人民文學》首次參加在吉林長春舉辦的全國圖書館采購會,與期刊同行交流發行經驗,接待讀者來現場閱讀、打卡
5月24日-25日,《人民文學》“人民閱卷”漯河行活動舉辦。雜志社編輯和刊物作者、作家周瑄璞、湯成難、金暉通過座談、講座等形式與漯河讀者、文學愛好者共赴文學之約
5月27日,《人民文學》參加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工作會暨現場調研活動,為西安市長安區柳青紀念館贈送新刊及創刊號復刻本、手賬本等文創
5月30日,《人民文學》“人民閱卷·進鄉村”活動聯合中國作協派駐第一書記的臨潭縣池溝村小學舉辦《人民文學》第六期少兒詩歌小輯作品朗誦會
6月15日,《人民文學》在嗶哩嗶哩APP(B站)開設“文學三缺一”訪談節目,意在“向蕓蕓眾生敞開”,進一步拓展密切聯系各界的空間,首期節目圍繞作家陳集益作品《出燕郊》展開
6月18日-21日,《人民文學》亮相第31屆北京國際圖博會(BIBF)中國作家館,并入選首屆中國期刊封面設計精品展(百強)
6月30日,內蒙古《草原》雜志社攜“草原十二騎手”作家代表走進《人民文學》交流辦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