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方晨:把“人”字書寫在朗澈的精神天空
我對濟南故事的書寫,得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說起。
2025-07-04
-
莉莉陳:讓生命在不確定與變化中打開新的空間
人活著有一個基本的大綱,什么時候生,什么時候死,什么時候遇到坎,這都是事先設(shè)定的,甚至你能活多少天,多活一天都不行。
2025-07-04
-
徐暢:迷霧中的遐想
去年冬天,氣溫跌破零度的那幾天里,我有事途經(jīng)一座不遠的小城。
2025-07-03
-
阿乙:真實與虛構(gòu)的咬痕
我寫這篇小說是因為我看了蘇聯(lián)專家寫的《刑事偵察學(xué)隨筆》,書里提到一個早年的案例—— 一家烏克蘭農(nóng)莊的養(yǎng)豬場,大量豬仔舌尖被剪并死亡。
2025-07-03
-
句芒云路:當命運的文學(xué)齒輪轉(zhuǎn)動
2000年的夏天,黔東松桃縣城一隅,一個女孩的命運齒輪開始轉(zhuǎn)動。
2025-07-03
-
陳薩日娜:寫作是抵抗遺忘的方式
小的時候,我們家跟大舅家走得很近。
2025-07-03
-
趙雨:月亮的骨頭是鸚鵡螺
鸚鵡螺這名字很好聽,適合成為一篇小說的題目。
2025-07-02
-
把“人”字書寫在朗澈的精神天空
我對濟南故事的書寫,得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說起。
2025-07-02
-
劉醒龍:悄然來過,悄然離去
【文學(xué)里念故鄉(xiāng)】 今年春節(jié)前幾天,堂弟從老家來,同行的還有一位年紀略小的男子,堂弟介紹時說了一句,他是鳳凰琴村的,接著又說,原來是螺絲港村的。
2025-07-02
-
趙汗青:瀝血千年畫中碧
“瀝血千年畫中碧”是我最早給《希孟之死》確定的小說名,一直到故事寫至結(jié)尾才換成更樸素、直接的《希孟之死》。
2025-07-01
-
王夫剛:談?wù)撛姼璧挠邢挢熑危h勝于談?wù)撛姼璧臒o限責任
詩歌的有限責任 詩歌似乎已經(jīng)不足以在時代的快餐店單列一章了,它遇到的并非瓶頸,而是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只有那些守住底線的詩人還能稱之為詩神的知音,詩歌的布道者,但淺嘗輒止的好奇心認為,自我證明屬于無效的出庭辯護——微信勢不可擋,欲望浩浩蕩蕩,沒有來由的驕傲剛好配得上百花齊放的自戀,為了取悅一臺不斷降價的智能手機,對提升詩意指數(shù)幾無作用的龐大的寫作群體,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投誠,嘻嘻哈哈地構(gòu)成娛樂的一部分——那位搖搖晃晃爆紅的詩歌愛好者就把范仲淹和柳永、海子和汪國真混為一談,情不自禁或者別有用心地宣稱,她救詩歌于寂寞(唯愿她真的不知,詩歌的寂寞,詩歌的喧嘩,本是“各表一枝”的存在和講述,無須誰來拯救)。
2025-06-30
-
《脈動大灣》創(chuàng)作談:真水無香 人間有味
無門無派,自在書寫。
2025-06-30
-
王必勝:在乎山水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亦然。
2025-06-30
-
老藤:少年記憶的發(fā)酵
故鄉(xiāng)北山有個柞蠶場,坐落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山溝里。
2025-06-25
-
尋找一個把手——《張黑女》創(chuàng)作談
那時候我還在念小學(xué)吧,有個鄰居,瘦高個兒,長胳膊,絕技是單手拿起一只籃球。
2025-06-25
-
於可訓(xùn):我用小說再造故鄉(xiāng)
文學(xué)與故鄉(xiāng),是一個永遠的話題。
2025-06-25
-
色彩從何而來?
法國哲學(xué)家羅蘭·巴特在《寫作的零度》中論證,人們不可能獲得一種無風格或者“無色彩”的寫作方式,“寫作絕非交流工具,它不是一條康莊大道,供言說的意圖從那里通行”。
2025-06-25
-
胡安焉:有如啟示
我的寫作起步比較晚,初次嘗試寫作時,我已經(jīng)二十七歲。
2025-06-24
-
魏思孝:現(xiàn)實中的友誼
我寫這篇文字時,朋友發(fā)來人類學(xué)者箭內(nèi)匡的一段話: “事實”雖然是臆斷、偏見的對立面,卻不見得是“虛構(gòu)”的對立面。
2025-06-24
-
趙德發(fā):我的第一部標準意義上的海洋題材小說
《大海風》這部作品,我醞釀了三十年,用三年時間寫成,是我的第十部長篇小說,也是我的第一部標準意義上的海洋題材小說。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