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學文:窺見遺落在時間幕后的塵煙
第一次讀《包法利夫人》,我20余歲,參加工作不久。
2025-05-20
-
當時成敗已滄桑——《晚清傳奇朋友圈》創作談
千百年來,歷史風云聚散,浪花淘盡英雄,那些在“非常之世”里橫空而出的“非常之人”,以 “非常之事”建立的“非常之功”,如同一場場風 雷激蕩的歷史活劇,不但主導了時勢走向、神州格局,也令人感慨嘆惋、掩卷長思。
2025-05-20
-
《拳頭打在棉花上》:我對小說一知半解
1 就像小說里所描述的,《拳頭打在棉花上》這個故事,它最初掉進我腦子里的,只是一封如同天外來客般的鬼使神差的信,它跟父輩們一段久遠的記憶有關,偶爾提起也是諱莫如深又語焉不詳。
2025-05-20
-
孫惠芬:人類的自我超越如何發生
《紫山》這部小說,源自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
2025-05-20
-
螳螂記——長篇小說《黃雀》創作談
關于寫作和閱讀,最近有不少的體會。
2025-05-19
-
丁顏:用故事的經緯,編織一張打撈記憶的網
這篇小說不是一個關于鄉愁的故事,而是一則關于生命如何在斷裂中延續的寓言。
2025-05-15
-
《蟋蟀》創作談——我們都要過好這一生
去年初冬我去常州參加一個文學活動,主辦方將地點安排在一個叫舜山小鎮的地方。
2025-05-15
-
衡世敏:熱愛永遠是真正的天賦
捫心自問,我不是一個天才。
2025-05-14
-
溫亞軍:也說一篇小說的形成
很難說清一篇小說是怎樣形成的。
2025-05-14
-
楊映川:野生人生
都說人類的情感復雜難測,但我發現在這樣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人類的情感越來越呈同質化,甚至,我懷疑很快就能被AI制作成不同的模板了。
2025-05-13
-
楊志軍:聳立與匍匐的愛情
人類從來沒有放棄過走向制高點的努力,向上、向遠的腳步決定了我們的姿態和生命的質量,如果可以任由我們自己安排靈魂的出路,那一定是洞透的蔚藍以及離蔚藍最近的雪山。
2025-05-13
-
阿占:“真”與“純”是我在小說中表達的兩個觀點
《丹青記》是我的“琴棋書畫”系列之“畫”,也是繼“琴”《制琴記》和“書”《墨池記》之后,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持續寫作。
2025-05-13
-
段愛松:時光密碼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被上了一把鎖。
2025-05-12
-
黃昶:勸爾一杯酒
實不相瞞,我對“叫殺”一詞最有把握的時間是二〇一九年夏天,而非寫作《叫殺》這篇小說的當下。
2025-05-11
-
弋舟:自由的苦役
整理一本自己的短篇小說集,重新翻檢舊作,我不禁為自己文學旨趣的頑固而感到驚訝。
2025-05-06
-
孟小書:現實本就充滿種種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雪松密語》這篇小說源于我在2023年前往黎巴嫩、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難民營時的一些所見、所聞和思考。
2025-05-06
-
蔡寞琰:我尚有勇氣去做一件事
編者 2017年至今,“85后”作家蔡寞琰已在各類非虛構新媒體平臺發表了逾百萬字的作品。
2025-05-06
-
毛利:講故事的沖動從哪里來?
我的眼睛是在黃昏時弄壞的。
2025-05-06
-
我的詩歌閱讀史
1 我不得不自問,真的能書寫自己的詩歌“閱讀史”嗎?除了閱讀的過程本身,我和我談論的對象之間還有怎樣的關系呢?我翻開了從最早閱讀詩歌的中學時期開始積累下來的讀書筆記,試圖在漸漸漫漶的記憶之塵中梳理出一條清晰凹陷的小路。
2025-05-04
-
重視讀者的“期待視野”,讓小說回歸小說
傅星畫作《五月》 《怪鳥》:二十個故事的重組 父母親離世,老房子要賣了,我看到了房子掛在鏈家網上,就想寫兩個短文紀念一下,可收不住了,竟寫了二十個故事,后來又把二十個故事拼裝成一個長篇,這個長篇就是個意外。
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