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辛苦不尋常
周貽白的《中國戲劇史》手稿 圖片選自《中國戲劇史長編》 【讀書者說】 在20世紀的中國戲劇史研究領域中,周貽白(1900年-1977年)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戲劇史大家。
2023-08-10
-
中希交會 文明互鑒
用戲曲演繹外國故事,在中國舞臺上不是一件新鮮事。
2023-08-07
-
因“愛”之永恒而大膽向前
以戲劇為基石、音樂為靈魂、舞蹈為重要表現形式的音樂劇是一種較為新興的藝術類型。
2023-08-04
-
歌詞是能唱的詩
綜觀網絡報刊上鋪天蓋地的歌詞,真正能打動人心靈的很少,落入窠臼、毫無新意的歌詞占了多數,凸顯出的一個普遍弊病是——這些歌詞本身,缺少了詩性的光芒! 這里說的詩性的光芒,就是指深具內涵的,經得起推敲的,擁有詩意的、想象的,充滿哲理的、獨特的,并自帶音樂之美感的,能引起人心靈共鳴的東西。
2023-08-01
-
拓寬軍事題材美術創作之路
油畫《風雪青春》,作者孫立新。
2023-07-30
-
素描決定創作的風格與品質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素描問題陸續有一些討論,既涉及素描教學的民族化問題,也有對素描教學體系的不同認識。
2023-07-28
-
新時代戲曲學發展成果的重要總結
盛世寫史、編典、修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2023-07-24
-
小劇場的局限性能讓人產生無窮的想象
話劇《活性炭》 小劇場運動起源于19世紀末的歐洲,最先就是以先鋒和實驗的姿態出現的,它對抗的是當時保守的、僵化的劇場演出形態以及觀眾們逐漸固化的雅趣,它所“宣戰”的對象是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推崇的是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
2023-07-24
-
老一輩藝術家談素描
徐悲鴻: 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但草草了事,仍無功效,必須有十分嚴格之訓練,積稿千百紙方能達到心手相應之用。
2023-07-21
-
素描不是中國畫發展的包袱
3月18日,藝術愛好者在“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現場參觀。
2023-07-21
-
文藝評論要有正氣底氣朝氣銳氣靈氣
文藝評論具有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領導文藝工作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2023-07-19
-
豈能全員皆主演
近日,某熱播劇的演員表引發網友熱議。
2023-07-19
-
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傳統工藝的設計轉化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07-17
-
古裝劇“承古”才能“爍今”
近日,一批古裝劇扎堆播出,引發業界對這一類型創作問題的思考。
2023-07-12
-
為影視行業開拓更加廣闊發展空間
核心閱讀 青年創作者和他們的影視作品之所以廣受關注并獲得觀眾喜愛,關鍵在于他們與時代同行,呈現出追求創新、與時代發展相呼應的創作邏輯。
2023-07-06
-
影視歌曲切忌千篇一律
近日,影視原聲音樂綜藝節目《劇好聽的歌》上線,引發了業界對影視歌曲創作的關注。
2023-07-05
-
探索壯闊世界更纖微的肌理
“小劇場”是當今戲曲發展的一個“大”課題。
2023-07-03
-
傳遞愛與寬容
10年前我執導過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今年我執導的電視劇《溫暖的甜蜜的》又已播出。
2023-06-30
-
“紅頭巾”連接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不久前,粵劇《三水女兒·紅頭巾》經過新冠疫情時期三進北京而不得的反復波折,終于走上首都舞臺。
2023-06-30
-
一部述說女性苦難與榮光的史詩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貧苦百姓為生計所迫,背井離鄉“下南洋”謀生的歷史,是中華民族苦難史和抗爭史的一部分。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