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傳統工藝的設計轉化
來源:文藝報 | 潘魯生  2023年07月17日08:38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總書記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使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需要充分汲取傳統養分,深刻把握發展現實和機遇,以自信自強的文化意識、深沉執著的文化使命和創造性創新性的文化生命力、生產力實現傳承與發展。

就傳統工藝而言,尤其需要傳承發展活態的生產生活文脈,守護好文化的種子,凝練出文化的辨識度,不斷塑造工藝的生活價值,回歸人民群眾的、生活的、當下的設計主題,從而實現新使命,樹立新標桿,求解新課題,形成新風尚。

踐行新使命,傳續文化的種子

傳統工藝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手工造物的經驗積淀,千百年來融入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態與族群的生產智慧、生活習俗和審美追求,成為文化的綜合體。工業文明以來,機械化大生產、全球化市場流通以及城市化生產生活方式對傳統工藝造成極大沖擊,甚至在物質生產層面很大程度上加以取代,傳統工藝面臨邊緣化乃至存亡絕續的困境。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傳統工藝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認定與保護的五項分類之一。與此同時,在現代設計發展過程中,包括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不斷回溯和發現傳統工藝的意義和價值;在文化創意產業興起、知識經濟興起過程中,進一步發掘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和經濟附加值;傳統工藝因此不只是歷史文化的遺留物,而仍然具有蓬勃的文化動力,能夠充分賦能現代產業和地方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關于傳統工藝的保護與發展經歷了生產屬性、文化意義、社會綜合發展的不斷深化和拓展,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工藝美術生產和出口創匯,90年代《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的頒布以及本世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認定與保護,到2017年國家出臺《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將“傳統工藝振興”寫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傳統工藝進一步由振興向高質量發展提升和深化,體現了國家政策體系、社會發展機制、公眾文化意識的全面發展。

當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使命要求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傳統工藝的價值,始終以“文化種子”的保護為根本,保護傳統文化最本質的內容、本真的樣態以及息息相關的文化生態,在原汁原味保護的基礎上傳承和發展。其中,涉及代表性傳承人及其群體的保護扶持,包含具體工藝項目、內容的經驗或數據保護,同時也涉及與保護相關的文化教育、傳播以及普遍的自覺、自信、自強意識的建立,使傳統工藝文化的“種子”存續于活態的實踐和內心意識。

樹立新標桿,強化文化的辨識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

從“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意義上認識傳統工藝、傳承傳統工藝、發展傳統工藝是核心所在。中華傳統工藝中所具有的造物智慧、生態理念、精神境界、藝術創造力需要我們系統、深刻地加以認識、發掘和傳承、發展。傳統工藝作為文脈的續寫傳承,不能停留在博物館,也不能停留于學院課堂,必須融入今天的、現實的、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現代文明的發展建構之中。在這個過程里,我們要做的絕不只是“取其形”,對傳統工藝的視覺形態、形象語言進行簡單的移植、復刻,通過剪切粘貼式的拼湊復用而形成某種風格樣式的表達;我們要努力實現的是傳統工藝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傳統工藝精神內核在今天中國的創造性表達與意義實現。

因此,我們需要梳理造物體系,闡釋工匠精神,把握造物語言與符號意義,在今天的設計中加以凝練和表達。它不是“形而下”地取用,而是設計意義上的傳承與升華,是在傳統工藝文脈基礎上形成中國設計、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的文化辨識度和精神標識。由此,我們要進一步超越傳統工藝作為文化資源的功利視野,從設計著手,從精神內核出發,把創造文化辨識度作為標桿,實現更有深度、更富創造力、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

研究新課題,重塑工藝的生活價值

立足于現實和時代看傳統工藝的發展,必須考慮生活的基礎、生活的需求、生活的價值。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從廣大人民群眾作為主體的生活出發去認識和實現傳統工藝在今天這個時代的意義和價值。這不同于歷史上傳統工藝中宮廷工藝以巔峰式的工藝創造服務于權貴階層,也不同于一段時期以來“特種工藝”走入的純粹欣賞、把玩的狹窄空間,而是傳承發揚民眾的、生活的傳統,實現生活中美的創造。

傳統工藝不是架上藝術,追求貴重稀有的材質、迎合獨特階層或群體把玩欣賞的趣味、遠離日用和民眾,會失去生活的養分,缺乏萬千生活主體的創造力,也難以實現博古架、畫廊、拍賣會之外更豐富、廣泛的意義。傳統工藝必須植根生活,在生活中應用,在生活中創新和發展。可以看到,我國新一代人群已成長起來,帶火了漢服,帶起了國潮。他們希望在生活、消費中體現自己的文化身份,表達他們的文化態度。傳統工藝作為形態語言、生活體驗、文化標識在今天的中國文創、國貨潮服中得到了生動運用,由此不僅拓展了我們本土的消費市場,創造了新的經濟價值,而且使傳統工藝在今天的中國式生活、中國式美學中得到應用、創新和發展。

傳統工藝曾經是老百姓生活日用不可或缺的存在,工業化流水線大規模的產品生產使傳統工藝的日用性退化。今天,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定制化、柔性生產進一步發展,小眾市場、文化圈層更加豐富,傳統工藝要面向火熱的、多樣的生活,汲取養分和動力,實現生活化地創造與發展,這也是走出把玩欣賞狹窄胡同的新的發展課題。

形成新風尚,回歸為當下而設計

傳統工藝的發展要有“當下性”,要不泥古慕古,關注當下的需求,實現當下的價值。就此,我們要突出“設計”的作用,使設計成為融會古與今、用與美的橋梁,以開放性的態度面對傳統工藝及傳統工藝的主體。

歷史上,工匠與文人結合,設計創造了宋代瓷器、明代家具等工藝的高峰杰作。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國家為發展工藝美術生產,成立了工藝美術相關高校及研究機構,核心也在于培養工藝美術的設計人才,從而實現應對當時行業發展需求的設計與生產。從中可見,設計的聯合、融通是傳統工藝發展的必要機制,要客觀看待傳統工藝的構成與發展基礎、發展需求,使傳統工藝有當下的根基,實現當下的價值。

我們傳承發展傳統工藝,要避免這種活態的文脈完全走向博物館的展柜或文獻文字,要實現傳統工藝在當下的生活、當下的人生、當下的現實中創造力的融入與創造性地發展,從而實現延續和壯大。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使傳統工藝如河流奔涌流動,充滿不竭的動力,形成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風尚和魅力。

(作者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久久婷婷五夜综合色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天天做天天做天天综合网|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