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與江南的“互文”——論葉靈鳳后期的方物風土書寫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從文體的角度來看,存在著“兩個”葉靈鳳,即作為現代小說家的葉靈鳳與作為散文隨筆家的葉靈鳳。
2025-03-18
-
《裝臟》:鄉愁、月亮與六便士
2012年,我即將離開大學校園。
2025-03-18
-
如何還原偉大的絲綢之路
我的絲路書寫已為期十年。
2025-03-17
-
何以文學?何以寫作?——評向迅《七月晚餐:南方幻想故事集》
讀向迅的《七月晚餐:南方幻想故事集》(下稱《七月晚餐》),最為直觀的感受是如同進入到一座城堡內部,八篇小說如同裝飾精美的八個房間橫呈于眼前,你完全可以忽略其中的順序,可以隨意打開一間感受其中的故事。
2025-03-17
-
在詞語的荒野中夜行——韓松落小說的跨界敘事與精神地理學
在當代漢語寫作場域中,韓松落以其獨特的跨界書寫姿態構成了值得關注的文學現象。
2025-03-17
-
于時代洪流中發現詩性之光——簡評鄒漢明新作《穆旦傳:新生的野力》
在20世紀中國詩壇的現代性探索中,穆旦的詩歌創作與譯介始終惹人注目。
2025-03-17
-
改文風,應該提倡“斷辭必敢”
開欄的話:文風關乎學風、作風、世風。
2025-03-17
-
歷史的厚重、文學的情致和思想的識見
在21世紀以來中國非虛構文學的創作中,王樹增有著自己明確的書寫方位和獨特的氣象格局。
2025-03-17
-
詩的突圍:解凍代碼壘起的冰墻
近年來,每當有新的AI工具問世,都會對最能象征人類情感創造力的文學藝術領域發起沖擊,而詩歌因其文體特殊性往往首當其沖。
2025-03-17
-
《廢墟與狗》:另一種散文
春節假期,躲在汝水邊上的荒村里陪伴爹娘,因為天寒,我很少出門,與父母聊些家常,說些舊事,諸如父親當年在村里任代課教師的時斷時續,陪父親到鎮上讀書的艱難“決策”,舍棄讀師范而去灰水河邊的昆陽古城讀高中的猶豫彷徨,多少往事,因過年閑暇,與父母閑扯,涌上心頭。
2025-03-17
-
《做光的孩子》:拾起詩性的火種
在這個被技術理性與功利主義裹挾的時代,詩歌往往成為最后的避難所。
2025-03-17
-
愛與友誼的哲學沉思
在情感被算法量化、親密關系日趨“速食化”的時代,我們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聯結,卻又更容易陷入孤獨。
2025-03-17
-
故鄉重建與自我追尋——評劉國欣的散文集《次第生活》
內容提要:劉國欣是從陜北走出來的新生代作家,她的散文集《次第生活》從自然風物和民俗儀式出發,對陜北民間生態和童年經歷進行了深情回眸與審美觀照。
2025-03-16
-
《狐貍有九個想法》:以動物的視角如此打開世界
《狐貍有九個想法》王族 著中信出版集團 作家王族的散文集《狐貍有九個想法》,描述了新疆的狼、鷹、駱駝、馬、黃羊、吐魯番沙虎、虎鼬、黑鸛、波斑鴇等97種動物,分別在新疆的雪山、沙漠、戈壁、草原、湖泊、森林、牧場、濕地和河流等領域的生命景象,是一部以文學形式完成的動物大全。
2025-03-16
-
雷學剛散文集《在水一方》:對文學的熱愛與真誠
今年春天,學剛同志的新作《在水一方》出版了。
2025-03-14
-
夜闌沉思 燈燭溫暖——讀雷學剛散文集《在水一方》有感
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2025-03-14
-
賀紹俊:民間化的關仁山——讀關仁山的《酒王》
關仁山懂酒,寫一篇小說《酒王》盡在情理之中。
2025-03-14
-
聆聽穿越新詩百年的鐘聲
時光流經百年,中國現代詩歌在學習中成長,在思索中發展,早已煥發出嶄新的面貌,唯有在歷史天空里回響不絕的經典詩作,在不停地告訴我們,時光流轉和時代更迭中新鮮的詩意從何而來,新詩時間之軸和空間之軸的交叉是怎樣形成的。
2025-03-14
-
陳崇正《歸潮》:史今“遇合”,存在之思
《歸潮》以碧河鎮陳、林兩個家族4代人的命運變遷,勾勒出潮州人百年的奮斗歷史,展現了潮州的地方文化和精神傳統。
2025-03-14
-
《白水謠》:以家族史視角書寫百年風云
個人史與家族史是構成小說中宏大歷史敘述的基本單元,可以有效彌補主題意旨的概念化或文學形象的空疏化,形塑一種更加真實的肉身狀態,建構可親可近、可信可感的歷史小說敘事。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