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恍惚之思,其中有道——讀陳先發近作札記
如果說存在著一種可感知的“思想之詩”的話,或許很多人會想到陳先發的寫作。
2025-03-20
-
李昌鵬:關仁山的反傳奇書寫
談關仁山《酒王》的反傳奇書寫時,不得不先說傳奇。
2025-03-20
-
構思精妙 心態溫暖——讀《歸途旅行團》
《歸途旅行團》是一篇構思精妙卻又令人感覺完全是生活自然呈現的小說。
2025-03-20
-
游方與“征賦”——讀《黃河源傳》
涉土游方,覽觀河源。
2025-03-20
-
誠與真與文學的常道——彭學明《爹》談片
一 在《娘》出版十多年后,彭學明的《爹》又與讀者見面了,雖然在文體上,《爹》歸屬長篇小說,但在內在寫作觀念上,《爹》與《娘》一脈相承,它們聯袂成為彭學明最重要的兩部作品,也證明了回歸文學常道的寫作雖然樸素卻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
2025-03-20
-
小說集《春水流》:書寫那些隱入塵煙的“渺小”
“90后”文學博士王明憲在中短篇小說集《春水流》中塑造了他的“卞莊”,寫下了許多“人”的故事。
2025-03-19
-
打工文學:記述改革開放的“心靈史”
2025年央視總臺春晚上,來自蘇州昆山的外賣詩人王計兵為王菲演唱的歌曲報幕,引發廣大網友關注。
2025-03-19
-
《看得見的東北》:書寫東北大地的生態能量
李青松的散文集《看得見的東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是一部對象集中、主題鮮明的生態文學作品。
2025-03-19
-
讓故鄉照亮敘事的通途
“故鄉”和“鄉愁”,一直是中國文學敘事的重要主題。
2025-03-19
-
他們都在“暗處散發著光芒”——論孫頻的文學創作
2008年開始從事小說寫作的孫頻,迄今已有十七八載的創作生涯,出版20多部作品。
2025-03-19
-
“都市”里的人間和世界——青年作家“都市寫作”觀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人也有一代人對于城市的觀察、理解和表達。
2025-03-19
-
羅玉平:命運抗爭 ——讀王雨長篇小說《向死而生》
王雨長篇小說《向死而生》,講述了一位腦癱病人的命運抗爭,如書籍封面提示語:是一部愛與希望,感恩與夢想交織的生命贊歌。
2025-03-19
-
先鋒者的使命是照亮生活世界——讀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
從創作歷史文化散文《尋訪譚嗣同》,到出版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再到創作《撥劍欲高歌——譚嗣同傳》,彭曉玲花了十年時間。
2025-03-18
-
新大眾文藝浪潮中的西吉新鄉土文學
新時代以來,新大眾文藝浪潮在中國大地上蓬勃興起,方興未艾。
2025-03-18
-
莊越之:自山河中見歲月
我在散文《屈大均的異象世界》中提了一筆云南: 云南也是南方,與廣東截然不同的南方,南方不止一種。
2025-03-18
-
師道為人,學以為己——論蘇煒散文的“師說”新語
蘇煒是出色的文學家(小說、散文、詩詞皆有代表作)、書畫家、音樂家,也是重要的學者、師者,諸藝皆得心應手、頗有成就。
2025-03-18
-
記憶,被固定或延續了——《匠者》有感
趙海忠是內蒙古評論家協會的主席,可見他是以評論見長的人,可他不按套路出牌,偏偏寫了一部長篇小說,而他的長篇小說也沒有追隨時尚,沒有把目光投向大家競相投目的選題方向,而是理性地規避了主題的雷同,深情地看向了通常不被人注意的匠人身上,看向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艱辛生存在村社里的鼓匠、畫匠、木匠、裱糊匠等等匠人身上。
2025-03-18
-
當智性藏匿于詩性——評陳春成《秋水》
記憶如何塑造身份?這一問題指涉個體存在與時代洪流的對抗。
2025-03-18
-
盛世中國的普通人群像——評長篇小說《焰紅湘浦口》
讀完川妮的長篇小說《焰紅湘浦口》,掩卷沉思,眼里浮現出很多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樊婆婆的執著堅韌、樊行首的智慧和大格局、鄭喜州的深情、裴行首的道義、譚良駿的氣魄、裴千里的謙卑、龐嘉永的寬容、鄭行首的偏頗和務實、裴牡丹的聰慧與堅強、鄭同川的才氣、裴桂花的天真率性……《焰紅湘浦口》塑造了大大小小幾十個人物,即使著墨不多的人物,都讓人印象深刻。
2025-03-18
-
草樹:困境與蝶變——陳先發詩歌印象
我和先發相識快三十年了,純粹建基于詩的友誼,歷久彌堅。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