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數字藏品開發大風驟起
今年上半年,博物館數字藏品開發大風驟起,NFT賽道上熱鬧非凡。
2022-07-18
-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鄉村振興內在地包含了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
2022-07-18
-
嚴肅文學為影視劇創作注入史詩氣質
今年年初,根據茅盾文學獎作品《人世間》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央視播出,引發收視熱潮。
關鍵詞:  影視改編2022-07-15
-
擴大優質網絡文藝產品供給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
2022-07-14
-
從流行音樂經典到跨越代際的情感共鳴
近來,芒果TV、湖南衛視與香港TVB聯合制作的獻禮香港回歸25周年的音樂綜藝《聲生不息·港樂季》火爆熒屏,在香港與內地新老音樂人的精心演繹下,《瀟灑走一回》《真的漢子》《朋友》等無數經典香港歌曲再次流行,喚起了不同年齡群體有關香港粵語歌曲的美好回憶,更是得到“Z世代”的追捧和共鳴。
關鍵詞:  《聲生不息》2022-07-14
-
抵制照搬跟風 反對克隆山寨
近日,“抄襲”相關詞條再次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2022-07-13
-
邱偉杰詩劇《普及美學原理》出版
2022年7月,詩人、美學家邱偉杰根據其學術著作《普及美學原理》改編創作的同名詩劇劇本的單行本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關鍵詞:  《普及美學原理》2022-07-12
-
青山著意化為橋,引得源頭活水來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2022-07-11
-
戲曲:從“小道末技”走向一級學科
戲曲從傳統視域下的“小道末技”到當下學術體系建設中的一級學科,跨越了一道歷史的鴻壑。
2022-07-11
-
戲比天大 精益求精
70年來,北京人藝走過了一條守正創新、開拓進取的藝術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久演不衰的優秀保留劇目,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話劇藝術創造的典范性劇院,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北京人藝演劇學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編劇、導演、表演、舞美藝術家,形成了北京人藝鮮明的特色和寶貴的藝術傳統。
2022-07-08
-
《聲生不息》:呈現港樂背后的回響和呼喚
《樂記》記載:“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關鍵詞:  《聲生不息》2022-07-07
-
乘勢“北上”,港樂正獲得發展新動能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一曲《東方之珠2022》被廣為傳唱并不斷刷屏,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歷史節點,觸動到了海內外幾代人共同的情感記憶。
2022-07-07
-
周杰倫的幸運還是華語樂壇的尷尬?
7月6日的熱搜是屬于周杰倫的。
2022-07-07
-
關于中州韻與京劇四聲
近日,讀到百家號“荷露團珠”所寫《再論京劇的“字音”》一文,該文強調專業京劇演員必須要過“字音”關,對此筆者十分贊同。
2022-07-04
-
古調傳雅韻 秦音演正聲
秦腔是流淌在大西北人血脈里的慷慨之音,是黃土地上古調獨彈的大秦正聲。
2022-07-04
-
重回生活 更許縱橫
中國書法近百年來尤其是20世紀上半葉,由于硬筆全面取代毛筆作為日常書寫工具等原因,總體上處于“被邊緣化”狀況。
2022-06-29
-
演出行業玩起“數字藏品”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演出行業是一個基于線下的傳統行業,但在數字藏品這個時髦領域里,演出行業已經開始熱情擁抱“元宇宙”。
2022-06-28
-
開先河與再書寫:怎樣把中國美術史寫得好看
在圖書市場繁榮的表象下,好書仍然是稀缺的,美術史、藝術史著作恐怕尤其如此。
2022-06-28
-
20年來戰爭類小說和影視作品的演進
電視劇《歷史的天空》 回望20年來戰爭作品,1999年和2021年算得上兩個突出的年份。
2022-06-22
-
夏至已至:二季度藝術類圖書盤點
夏天如期而至,悶熱暑日,閱讀輕松的藝術類圖書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