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文藝》2023年第7期|凌行正:三勝經
凌行正,河南省潢川縣人,一九三〇年出生,一九四九年參軍,一九五六年入黨,歷任軍文工團創作員、文化干事,成都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員、宣傳部文化科科長,原解放軍文藝社社長兼總編、編審。
2023-07-27
-
《朔方》2023年第7期|王淑萍:受恩深處便是家
一 生在石嘴山,長在石嘴山,年過半百的老宋卻不會說寧夏方言。
2023-07-26
-
秦嶺為媒,長江黃河“牽手”
漢江水來了! 2023年7月16日10時55分,隨著周至縣黃池溝配水樞紐分水池閘門緩緩開啟,一股股源自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清澈水流,通過黑河供水連通洞,進入黑河金盆水庫西安供水管線,流向古城西安的千家萬戶。
2023-07-26
-
軍報記者到高原
1980年是鐵道兵基層單位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的重要一年。
2023-07-25
-
中國之影
【冰火兩重天】 2002年1月21日,傍晚。
2023-07-25
-
撐出“黃金水道”的甌江舴艋船
宋元時期,在八百里甌江上來往的舴艋帆船,把龍泉青瓷運往甌江的入海口溫州,再從溫州運往西方國家,使得“海上絲綢之路”有了“海上陶瓷之路”的美譽。
2023-07-24
-
書船長載江南月
江澄波老人 鮑俐文攝/光明圖片 《書船長載江南月》 江澄波口述 韋力 張穎 整理 古吳軒出版社 【著書者說】 蘇州古城,有一條連接平江路與臨頓路的小巷,名叫鈕家巷。
2023-07-24
-
炮火與鮮血中的堅守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我親歷了這場戰爭,在志愿軍第27軍從事戰勤工作。
2023-07-24
-
黃楊木綻放的情感與鄉愁
一 夏日的夕陽收斂了最后一抹余暉,暑熱還未消散,偌大的工業園區,各樓棟的燈光漸次熄滅。
2023-07-21
-
遇見“蘭心”
一 此時,江南的芒種時節,杭州西湖孤山路上的平湖秋月荷花初放,我和兩位1990年出生的年輕人趙韶華、江澤山相約在此見面,是因為一件“天大的小事”。
2023-07-21
-
夢回草原
經常夢到草原,夢回草原。
2023-07-21
-
旱堿麥,面花香
風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
2023-07-21
-
黃楊木綻放的情感與鄉愁
一 夏日的夕陽收斂了最后一抹余暉,暑熱還未消散,偌大的工業園區,各樓棟的燈光漸次熄滅。
2023-07-21
-
等春來(節選)
鄉村是安放鄉愁的地方,它承載著我們對自身根源的探尋,對文化深處的凝望。
2023-07-20
-
七十五年的歲月鋪陳
2019年,郭蘭英獲得了“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我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
2023-07-20
-
父親在朝鮮戰爭停戰前后
我叫李京鮮,1951年9月25日生于北京醫院。
2023-07-19
-
《西部》2023年第4期|若非:劈山引水生機來
若非,穿青人,中國作協會員。
2023-07-19
-
煤海深處,青春閃亮
趙云飛,來自河南省林州市的一個貧困山村。
2023-07-19
-
走進小巴旺村
我們被小巴旺村黨支部書記降初拉姆的笑聲打動的最開始,是在距小巴旺村兩公里遠的聶拉村。
2023-07-18
-
《朔方》2023年第7期|朱敏:河渡
一 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舒緩涌出,黃河自西向東,一路蜿蜒奔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到達黑山峽,虎躍入寧。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