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推動文學新發展
2016年,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出版的一份報告指出,作家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幾率很小,遠遠低于一些體力和重復性勞動被取代的可能性。
2019-06-18
-
重建當代“情感論”文學觀念
【呼喚有情有義的文學】 近期光明日報組織開展關于文學“情義危機”現象的討論,可謂切中時弊,不僅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而且也有突出的理論意義。
-
對現實中人的關切應成為新媒介背景下文藝評論的自覺意識
“人格問題”已成了新媒介背景下的一個巨大而尖銳的時代性問題和時代性難題。
-
微信世界中的文學評論
微信評論的興起,向評論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
任芙康:散文的運氣
前些日子,參與一項文學賽事頒獎。
2019-06-08
-
柏峰:讀經與散文寫作
散文寫作講究才氣和識見——先不說才氣,就識見而言,首先得有識。
2019-06-08
-
何建明:什么是真正的“報告文學”?
在當前“講好中國故事”的活動中有一種文體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歡和關注,那就是“報告文學”。
2019-06-04
-
文學史寫作與90年代的知識轉型
內容提要:不同時期的文學史著產生于特定的社會語境并回應著特定的歷史關切與文化迫切性。
2019-06-04
-
中國當代小說的反諷特質與長短
當代小說中國式反諷具有以下幾個特質首先,反諷本身所含有的言此而意彼或是說與本意相反的特質,成為歷經單一的話語方式的中國當代作家療傷的重要途徑,他們以反諷為重要的藝術方法,在實與虛、真與假、理想與現實的世界中穿行。
2019-06-03
-
中國文學人類學的理論創新:文化大傳統的新神話觀
當國內知識界還在爭論考辨“神話”概念的發生緣起與引進時間之時,中國文學人類學已經另辟蹊徑,大膽立足于本土的知識境遇與歷史事實,提出了“文化大傳統”的新型理論與神話新學,強調了中華“神話”生成的原初媒介與原型價值,實現了21世紀“神話”觀念的大轉型。
2019-06-02
-
徐可:定體則無,大體須有
摘要:雖然散文創作不應墨守陳規,但是總歸還是有一些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基本規則。
2019-05-31
-
王威廉:給增殖的現實放置意義
王威廉 一個作家應該憑依前輩作家積累并修復起來的個人體驗去重新進入歷史。
2019-05-31
-
尋找批評文體之美
古往今來,文學批評都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文學批評者是一個很神圣的群體。
-
小說創作的方言障礙
小說創作的第一要素是語言。
-
變革人物觀念 創造新的形象
內容提要 中國當代文學70年,在人物和典型這一重要問題上,雖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卻形成了一套現實主義的人物觀念和理論,推進敘事文學創造了一個燦爛多姿的人物形象畫廊。
-
每個寫小說的人,都會嫉妒那一刻的大仲馬
只有19世紀的作者,才會廣泛而自信地使用全知的“上帝視角”。
2019-05-29
-
生活、現實與文學的理想性
從生活、現實到文學、文學的理想性,是一條不斷選擇和處理的艱難路途。
2019-05-29
-
楊彬: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定義的新思考
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是一個在當代中國文學范疇中具有獨特內涵且很復雜的文學現象,其包括少數民族作家文學,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同時還分為母語文學和漢語文學。
-
駐校作家制與作家批評的復興和塑形:從創作“談”到小說“課”
反思學院批評的限度與困境、革新當前文藝批評的學術生態與寫作范式是近年來評論界與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2019-05-22
-
新時代呼喚中華民族新史詩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情與國情相連。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