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形象與鄉土文學的價值觀
“娜拉”的塑造者、著名劇作家易卜生曾在信中寫道:“我筆下的一切,雖然不一定都是我個人經歷的,卻都與我心靈所感覺到的有著密切關系。
2019-03-14
-
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看待先鋒小說的興衰
先鋒小說這個概念,如今很少人提起了。
2019-03-14
-
里下河文學研究的精細化
里下河文學研究已經有好多年了,雖然它是否能作為一個文學流派至今仍存在不少爭議,但是持續地就某一個地區或某一群體的文學展開研究確實會使許多隱藏的東西浮現出來。
2019-03-13
-
唐詩中的兩只蟬
唐詩中有兩首“詠蟬詩”特別有意思,分別描寫了兩只蟬,但從詩的意境來看,倒好像在相互掐架。
2019-03-10
-
創意寫作:從技術的培養到藝術的創造
我是2012年十一月份去過一次美國,當時中國作家協會組織了一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的青年項目,正好那次我在魯迅文學院學習,于是和四個青年作家一起去了愛荷華。
關鍵詞:  葉煒2019-03-08
-
在復雜性面前遲疑
女性意識,女性精神,一直是我比較怕接觸的話題。
2019-03-08
-
媒介融合視閾下新銳文學期刊的價值、 新銳性與問題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當下的文學關系正經歷著一場全面而深刻的變革,隨之而來的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新體驗、新感受,因而 ,彰顯自我成為青年作家寫作的原動力。
2019-03-04
-
通向“大眾”的“小眾”: 有關詩歌的“公共性焦慮”
物理學中有種現象叫“熱脹冷縮”,一脹一縮之間,諸多連鎖反應都會隨之產生。
2019-03-04
-
現實主義、理想與歷史邏輯
謀求真正的發現,長盛不衰的“現實主義”必須包含積極的探索,理想的表述、歷史邏輯以及歷史預言均是探索的主題。
2019-03-04
-
走近諸子的另一條路徑
現代以來,讀諸子大多基于西學的范式,如羅根澤說的“戴了‘西學’的眼睛以看‘諸子’”(張默生《先秦道家哲學研究》,山東文化學社1934年版,“羅序”第4頁)。
2019-03-02
-
眾聲喧嘩:端倪與生機?
晚近的當代詩壇,依然葆有旺盛不息的精神活力,不同形態的詩學觀念和不同代群的詩人力求營造出意態繁復的詩歌形貌。
2019-03-01
-
呂興:從“重述情節”到“深挖彩蛋”
2017年,畢飛宇所著的文學評論集《小說課》著實“紅了一把”,雖然其十二萬冊的年銷量與同年暢銷書相比不算太驚人,但是對于同類型的書籍而言這已經是個巨大的數目了。
2019-03-01
-
在現代性中銘刻自身——當代短篇小說的地方性問題
近年來,小說的地方性問題成為學界討論熱點。
2019-03-01
-
地方性書寫:鄉土·傳奇·都市
在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的發展史上,地域特色或者說地方性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2019-03-01
-
陳舒劼:整數和余數的糾葛
即使是在文學研究的范圍內,貿然談論地域性和現代性也是件充滿風險的事情,它們的出現總是需要一些補充說明。
2019-03-01
-
1970年代末期的“精神危機”及其克服
眾所周知,在1977年以一篇《班主任》而聲名鵲起的劉心武是作為新時期文學的拓荒者而被人們記取的,這一形象,經隨后《愛情的位置》、《醒來吧,弟弟》、《我愛每一片綠葉》、《這里有黃金》、《如意》、《鐘鼓樓》等等作品的發表而進一步強化,他也由此確立了自己作為八十年代文學代表性作家的地位。
2019-02-28
-
新時代詩歌要講擔當
詩歌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
2019-02-26
-
作家駐校:“傳統”賡續與“現場”回歸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到歐美大學“作家駐校寫作計劃”、“愛荷華國際寫作工作坊”以及“創意寫作課程”模式的影響,駐校作家制在中國也悄然興起。
2019-02-26
-
詹玲: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宏大敘事
21世紀初以來,隨著現實主義文學重歸文壇主流,當代文學重構宏大敘事的沖動和愿望逐漸涌現,主流文壇集中出現了一批帶有強烈“史詩化”追求的長篇創作。
2019-02-19
-
寫出對藝術和社會負責的“大詩”
詩歌進入新時代,“講品位、講格調”詩人感到沒問題,因為誰都不愿意別人說自己的詩歌品位低格調低,可是一說到“講責任”問題就來了,一些詩人認為,詩就是詩,不必承擔什么社會歷史責任,任何詩以外的增加都使得詩不“純”,在藝術評價上,認為只要是表現社會歷史就覺得品位低下,一提到政治抒情詩,就認為是“時代的號筒”,是為某個集體或組織代言,許多人一看題目便扔一邊了。
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