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時空的哲思
艾瑪《房間里的伏爾泰椅》是一篇由夢境構筑心理的短篇小說。
2024-11-10
-
玻璃珠與夢旅人
你相信余燼中會生長出希望的種子嗎?神話中的“不死鳥”菲尼克斯在壽限將至時,會在巢中自焚并從灰燼中重生,“燼”一頭連接著毀滅與破碎,一頭連接著希望與未知。
2024-11-09
-
留住八歲時的目光
“小說讓故事流動,散文是讓故事停住。
2024-11-09
-
凝視自然,就是凝視自己——評傅菲《客居深山》
“深山”是傅菲近年文字中的一塊夢土,作者自言這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夢境”。
2024-11-08
-
聽見光——一闋命運“交響樂”
舒輝波曾經從事電視臺記者、編導工作多年,對來自孩子真實生活中的創作資源有著刻入基因般的敏銳和清醒,采訪、抓取細節、謀篇布局等創作經驗豐富,這些都為他的非虛構創作提供了堅實基礎。
2024-11-08
-
讓更多的對話促成更好的對話
《共識與秩序:中國傳播思想史》一書致力于從中國傳播思想史入手,剖析傳播的本質。
2024-11-08
-
在中國大地上“生長出來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在中國大地上“生長出來的”現代化,無疑具有它所特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實現路徑,這使其除了包含現代化的一般規定,必然呈現出不同于西方式現代化的特殊“面相”。
2024-11-08
-
達真《家園》:建構命運與情感的共同體
達真的長篇小說《家園》是一部題材重大、內容厚重的作品。
2024-11-08
-
“七零”后人生狀態的一次精神畫像
艾瑪的長篇小說《觀相山》篇幅不長,小說常規中所要求的沖突矛盾不激烈,不過是中年夫婦邵瑾與范松濤日常生活中截取的一段時光。
2024-11-08
-
直面“生活的真”,把善意留在內心
20世紀末以來,隨著現代性危機所引發的后現代文化尋根運動,文學被重新定義,文學的功能也被重新思考。
2024-11-08
-
生活萬歲——讀《生活啟蒙》
“啟蒙”是個當之無愧的“大詞”。
2024-11-07
-
在江河中發現——文化符號的新元素和新故事
眾所周知,在湖北和山西的文化交流中,有許多文化符號。
2024-11-07
-
如此“尋找”何時了?——讀南翔《尋找徐文龍》
南翔是教授也是作家,其創作尤以短篇小說見長,四年前的一則《伯爵貓》就獲得頗多好評。
2024-11-07
-
一部揭示職場人精神隱性饑渴的精品力作
職場人的精神隱性饑渴,是指職場人因心理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而陷入的一種心理焦慮。
2024-11-07
-
《祝雪俠評論集》:傾聽文字跳舞的聲音
“以特有的真誠和熱情,去解析一個個文學家的靈魂與人格,是需要能力的,祝雪俠在這個能力上,體現了自己足夠的才華。
2024-11-07
-
王安憶《長恨歌》:梨花帶雨,長恨悲歌
一闋長恨歌,半部紅樓曲。
2024-11-07
-
扎根大地的詩意書寫——讀翟英琴《大地芳華》
大地孕育生命,滋養萬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2024-11-07
-
鄉土的詩 鄉土的愛——讀《雪落在南方的鄉下》
胡金華是農民的兒子,自小就有一個文學的夢想。
2024-11-07
-
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
沈湘平所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從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辯證關系出發,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的內在邏輯、核心要義和世界意義。
2024-11-07
-
文學演講是一種特殊的文學教育——讀《莫礪鋒演講錄》
學術演講是學術交流的重要形式。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