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手工藝:重回當代,重回日常
藝術家JUJUWANG的裝置藝術作品《云屋》。
2018-03-30
-
秦咸陽城遺址發現罕見戰國晚期卜甲
“在戰國晚期到秦代的墓葬中發現卜甲,不得不說是一次奇怪的意外。
2018-03-20
-
傳承針尖上的文化
在貴州,有一個人,用10年的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搶救傳承“繡文化”。
2018-03-15
-
邵波:用老手藝“捏出”新生活
民間工藝美術家邵波工作照 對于人和泥土的關系,中國人有著特別深厚的記憶,至少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
2018-03-02
-
從精神追求到文化記憶:春節剪紙習俗觀念的演變
竹報平安(剪紙) 張朝暉 作為一年之首,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有春祭、祀祖、放鞭炮、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貼剪紙、吃餃子等眾多習俗事象。
2018-02-24
-
五彩花饃寄托美好心愿
王欣制作的鯉魚花饃。
2018-02-20
-
山東非遺保護融入現代生活實現共享利民
2月6日晚,高亢激昂的運河號子,拉開了“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的序幕。
2018-02-09
-
欽州坭興陶藝術亮相京城
近日,李人帡、陸景平、黃海基等坭興陶大師作品觀摩推介會在京舉辦。
2018-01-19
-
“非遺展演進萬家”主題實踐活動在石家莊絲弦劇場拉開帷幕
近日,石家莊評劇院一團“非遺展演進萬家”主題實踐活動在石家莊絲弦劇場拉開帷幕,來自該團傳承基地的學生們表演了《花為媒》《秦香蓮》《包公賠情》等一系列經典劇目,展現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劇的獨特藝術魅力。
2018-01-15
-
王旭東:共同守望人類的敦煌
漫漫絲綢路上,敦煌是神奇的存在。
2018-01-10
-
賡續傳統 修復生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五年
制圖:蔡華偉 縱觀非遺在中國誕生、發展與成熟的過程,非遺并沒有簡單復制搬用物質遺產的保護模式,而是始終秉持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賡續傳統修復生態的文化發展戰略,以中辦國辦《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契機,以遺產項目和傳承人為抓手,依托傳承體系,有條不紊地層層推進。
2017-09-15
-
大國非遺工匠唐卡藝術展在北京舉行
2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大國非遺工匠專項公益工程”之“唐卡項目認定與資助儀式”暨“大國非遺工匠唐卡藝術展”開幕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
2017-09-05
-
在指尖“跳舞”的玉雕事業——訪玉雕藝術家宋世義
宋世義 翡翠竹林七賢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一段出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宋世義的梅派唱腔讓人回味無窮。
2017-07-17
-
接地氣 揚正氣 有喜氣——兩項非遺戲說《秧歌鄉的故事》
《秧歌鄉的故事》劇照 王昭脈攝/光明圖片 “金罐銀罐不如有個老伴”“追求幸福人人有權”,7月10日、11日,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了山東膠州茂腔現代戲《秧歌鄉的故事》,該劇為山東省唯一入選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的劇目,由山東膠州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創排,以老年人婚姻、養老等熱點話題為主要題材,通過將茂腔和膠州秧歌兩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時代新貌,獲得了廣泛好評。
2017-07-14
-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新安函谷關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
2017-06-16
-
繡娘的日常,成了藝術有了市場
繡娘正在講解苗繡的技藝與傳說。
2017-06-15
-
父親的藍白人生
現代化的櫥窗里,最不缺的便是錦衣華服,紅的熱烈、綠的清新、紫的高貴、橙的活躍……然而,對于我的父親吳元新來說,萬紫千紅終敵不過被世人遺忘在時光長河里的那抹藍。
2017-04-06
-
2016年文物藝術品拍賣減量提質
據新華社電 記者近日從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獲悉,2016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整體企穩,拍品價位結構有所上升,古代書畫帶動中國書畫類拍賣份額增長,當代藝術、文房清供等門類出現下調。
2017-02-15
-
鍛造“非遺”保護的經典范式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事業,首要的任務應當是保護、傳承,而其關鍵詞應當是“原汁原味”。
2017-02-13
-
姚建萍:銀針翩翩舞 彩線繡古今
精致雅潔的蘇繡藝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姚建萍 銀針翩翩舞 彩線繡古今 姚建萍作品《江山如此多嬌》。
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