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非遺手工藝:重回當代,重回日常
來源:文匯報 | 章莉莉  2018年03月30日09:13

藝術家JUJUWANG的裝置藝術作品《云屋》。作品的基本材料是有著800余年傳承歷史的國家級非遺———手工傣紙,藝術家以現代激光雕刻技術將其進行造型雕刻制作而成。參觀者可身臨“云境”,感受傣紙制成的不同大小的“云”,感受被云層環繞的感覺。

《千里江山》系列緙絲高訂箱包、女鞋。PACC攜手第六代緙絲傳承人王建江與中國原創文化設計鞋履品牌sheme設計師李丹、海派設計師苗海燕共同創作。

荷蘭設計師與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共同合作的當代銀飾作品,簡約、大氣。

將傳統青銅技藝與現代工藝設計相結合的香插,來自“素造”品牌。

藝術家鄔建安與蘇繡非遺傳承人姚惠芬合作的藝術作品《崖山》系列

藝術家丁浩的裝置作品《moonpa1ace》靈感來自中國傳統木建筑營造技藝

藝術家JUJUWANG的裝置藝術作品《云屋》。作品的基本材料是有著800余年傳承歷史的國家級非遺———手工傣紙,藝術家以現代激光雕刻技術將其進行造型雕刻制作而成。參觀者可身臨“云境”,感受傣紙制成的不同大小的“云”,感受被云層環繞的感覺。

一提非遺,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遙遠僻靜的小山村? 是垂垂老矣的手藝人? 還是不好意思穿出去的布料?

最近亮相申城的多個藝術設計類展會令人驚喜地發現,古老的非遺正在華麗轉身,成為契合現代審美的一種新風尚。借助創意,攜手設計師或藝術家,那些歷經千百年流傳的傳統技藝,或變身內秀的文創產品,或變身炫酷的裝置藝術作品,甚至與包括文學詩歌、表演藝術在內的不同藝術領域展開跨界,向人們呈現出非遺優雅“活”在當下、走進日常的無盡可能。

本期“藝術”,聚焦非遺技藝在當下的創意轉化。一一一編者

從魏晉風度文人氣節到唐宋絲綢瓷器,中國式美學源遠流長,在上下五千年的星河時空中熠熠生輝,這是我們心生向往的遠方和夢想。特別在審美特質和視覺文化范疇中,人們在尋找一種特有的中國式美學面貌,我們有時稱之為“新中式美學”。這是一種清雅含蓄、秀美端莊、對稱均衡、寧靜致遠的東方美學意境。而非遺手工藝正是構建這種東方美學范式的核心要素。

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天崛起的中國熱土上,人們在尋找文化歸屬感,越來越多年輕人對非遺手工藝報以關注、傾注熱情。非遺手工藝中蘊含著中國文化中的視覺基因和審美意境,它來源于日常生活,更應當回歸于當代生活。如何幫助非遺手工藝重新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近年來正引起多方關注。

與此同時,在目前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以及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趨勢下,非遺面臨著當代轉化的重要使命,需要深入挖掘非遺的美學價值,以此來塑造今天的中國審美體系。

這兩年來,我所在的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和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 (PACC) 承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在與數百位非遺傳承人的靈感碰撞中,我們發現,遵循這樣兩條理念———“見人見物見生活”與“活態傳承、活力再現”,今天傳承和創新非遺技藝有著無限可能。

認知:從歷史走到當下的非遺,已經是新一代的物種

非遺手工藝飽含著傳統社會生活中工藝技術方面的匠人智慧,以及中國式美學在視覺上的審美特質。要讓非遺真正進入現代人的生活,首先需要多視點觀看非遺在當代社會所產生的文化影響和哲學價值。所謂多視點,即既用現代人的眼光,也用古代人的眼光,從而在歷史和當下之間進退和穿越。

過去中國傳統社會產生的非遺,和當下經歷機器化大生產和信息化革命的非遺,一定不是同一件事物,而是新一代物種。這意味著,在非遺傳承創新過程中,我們要將非遺與當代設計、藝術對接,給予它新的物種基因,以此適應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并做好適應未來人工智能環境下的更新預備。

讓非遺重回生活,做好創新轉化工作,首先需要深入考察非遺所在的當地文化之美和自然之美,在充分理解當代民俗風情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非遺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有一個宗旨,就是要保護非遺技藝的基因,把中國特有的非遺之美傳承下去,特別是非遺的圖形和色彩之美,以及文化符號和手工技藝的特征,代代相傳。

此外,要是用大歷史觀的視野來立體化理解非遺傳承,人類文明的演進如同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或激或緩,或清或濁,或分或合,永遠是水。非遺傳承如同這條河流,雖然呈現出不同時代的審美風格,卻永遠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

突破:非遺手工藝的生命力來自跨界,更來自無界

增強非遺的生命力,意味著讓非遺擁有強大的蔓延力量,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因此,非遺傳承創新需要打開壁壘,積極建立與社會多方面的聯系和互動,跨界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是能量釋放的轉折點。

跨界最初產生于互聯網經濟帶來的人類知識體系的重組,用一種劃破長空的方式進行多領域、多學科的融會貫通。在非遺研培計劃的教學中,我們通過“非遺跨界創新融合模式”,讓非遺傳承人牽手設計師、藝術家、品牌機構、青年群體,挖掘非遺之美的文化力量,注入更多當代人力資源幫助傳統工藝的當代再現,努力將非遺之美轉變為一種符合當代社會審美的新時尚,讓非遺重回當代生活。

從另一視點來看,我們說的跨界,也許本來就應無界。工業社會行業細分帶來的專業化,在一定意義上也限制了創新。知識的核心就是融會貫通,回到人類最初混沌融合的知識文化體系中,或許能獨辟蹊徑為創新帶來能量,穿越不同文化藝術領域和科學技術層面帶來人類文明的新動能。

過去的匠人,或者說手工藝從業者,從作品的構想到制作一氣呵成。放在現代流水線式的創新過程中,他們既是策劃者、設計師,又是手工藝人,通曉材料、技術、藝術、人文等多學科知識。《周禮·考工記》 中我們看到當時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和工藝美術是融為一體的,其中 《匠人營國》 的篇章尤為精彩,我們生動地看到昔日匠人的智慧風采,完全融合了城市規劃師、建筑師、環境設計師、社會學家等多重身份。這是真正的跨界人才,遁入無界之境界。

這些年來我們也嘗試著各種跨界實踐。第一層面的跨界,是讓非遺手工藝跳出手工藝領域,置入更大的藝術和設計范疇中進行多專業跨界,或者不同種類非遺之間的跨界,孵化出家居類、服飾類、科技類多元化的非遺創新作品。比如《竹編萬花筒》 的公共藝術作品,是將竹編與藝術裝置以及家居掛畫結合起來,《竹銀手環》 則是將竹編技藝和銀飾鍛造技藝結合起來。

第二層面的跨界,是將非遺手工藝置入不同藝術領域,包括文學詩歌、文物作品、表演藝術等。比如 《桃花源》 非遺緙絲跨界服飾系列,來源于陶淵明的文學作品;《千里江山》 非遺緙絲跨界服飾系列,來源于故宮文物———由宋代王希孟繪制的青綠山水典范作品 《千里江山圖》。現在我們正在推進多項非遺類目進入音樂劇 《白蛇驚變》的舞美和服飾中,讓非遺之美在更大的藝術范疇中得以呈現,同時在探索的,還有將非遺與金融行業、制造行業進行跨越式對接。

障礙:過于傳統的審美樣式和難以量產的現實

非遺手工藝步入當下,目前同樣面臨著諸多問題,道路艱辛而漫長。

首先,現有大部分非遺手工藝的審美樣式往往過于傳統,雖然工藝精湛,卻與現代家居和時尚生活相距甚遠。我們嘗試讓設計師牽手傳承人,通過非遺跨界融合模式來有效解決創新問題。在百余件非遺創新作品的孵化過程中,我們根據手工藝制作的比重大致將非遺手工藝的轉化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手工藝制作比例較大、便于形成高級定制的非遺作品,用于展覽展示,極盡華美,不計人工和時間,如緙絲和錫繡服飾系列作品;第二種是手工制作比例較小、適合小批量制作的非遺作品,如東陽竹編傳承人和荷蘭設計師共同創作的竹燈系列;第三種是非遺文創產品,將非遺的圖形和色彩提煉出來衍生應用,產品本身并不涉及手工藝的制作,如今年新開發的年畫咖啡杯及餐墊系列。

另一個問題則由難以量產引起。非遺創新作品需要轉化為成熟的非遺產品,離不開標準的制定。如同人與機器的差異,手工制作難免有所出入。再加上傳承人常常以單體或者生產合作社的方式出現,加上手工藝周期長,人為因素影響大,以及部分地區傳承人老齡化、后繼無人等困境,因此在非遺手工藝的量產制作周期和質量保障上都難以保證。因此,非遺手工藝傳承人群或許需要得到專業培訓,改變以前松散型和補貼性的從業狀態。只有當凝聚社會多方力量,在訂單穩定的前提下,非遺傳承人才能變得更為職業化和專業性,用傳統手工藝帶動地方建設。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運營總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色欲人妻综合AAAAAAAA网| 天天综合天天看夜夜添狠狠玩|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综合久久伊人|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91综合精品网站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99sescom色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av综合色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给合国产|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