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瀾: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是我工作的“主旋律”
中國日報社顧問、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我這年工作的“主旋律”,參與了社內社外多本關于改革開放40年的畫冊,像我們中國日報社內有《百名攝影師聚焦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畫冊,社外給《時間的力量:改革開放40年影像記》作序等。
2019-01-02
-
本命年天降“名優” 36歲閆銳 人藝“臺柱”養成記
北京人藝的后臺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年齡長幼、資歷深淺,最靠近側臺的化妝間歸屬演出劇目中角色最重的演員使用,有時是一個人,而像《茶館》這樣的劇組,則是由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共享。
2018-12-26
-
王興東:用電影為時代留下證據
“想當年在長白山當兵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當編劇,更沒想過還會被認作一個‘著名’編劇。
2018-12-26
-
14年他幫助2萬盲人“看”電影
日前,一個特殊的電影節在北京拉開了帷幕——北京盲人電影節,看到這里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會產生疑問:盲人怎么看電影?筆者也是帶著這個疑問參加了“北京盲人電影節”的開幕式。
2018-12-24
-
任鳴:拉開大幕才是真的
“舞臺就是戲劇人的藝術生命,戲劇是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把出作品、出人才作為首要任務和責任,用優秀的文藝作品,來記錄我們這個時代,表現我們這個時代,證明我們這個時代,努力創作出能夠表現北京氣質、北京風格、北京韻味的精品力作。
2018-12-24
-
張和平:市場打磨出的文化官員
張和平 歌曲《糊涂的愛》《不見不散》《想說愛你不容易》,電視連續劇《愛你沒商量》《過把癮》,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甲方乙方》《紅色戀人》;國慶六十周年天安門廣場聯歡晚會,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這些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作品和重大活動,彼此之間似乎沒有什么聯系,但其實在它們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張和平。
2018-12-20
-
電影民族化的探索者——黃會林
11月的最后一天,84歲高齡的黃會林一大早就來到了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第九屆年會會場,盡管籌備會議的工作有條不紊,但她還是更愿意親力親為,最后再認真檢查一遍桌上的嘉賓桌簽。
2018-12-19
-
網紅攝影師呂鳳霄:三次走遍中國 他用40萬張航拍照片記錄“大美神州”
簡歷 呂鳳霄,現定居廣州,中國航拍攝影師、園林設計師、背包客,國際花展設計金獎獲得者。
2018-12-18
-
對話導演佟睿睿——走進舞劇《記憶深處》
十二年前,佟睿睿導演了《南京1937》,首次以舞劇的藝術形式將“南京大屠殺”搬上舞臺,直擊人心的震撼,深刻鮮明的風格,犀利的痛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2018-12-17
-
京劇大家尚長榮:“不安分”的京劇一生
近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在上海京劇院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專訪。
2018-12-15
-
熒屏守望者——曾慶瑞
《籬笆·女人和狗》 《北平無戰事》 《北風那個吹》 就在一個月前,年過80的曾慶瑞剛剛完成了向弟子贈書的儀式,這套25卷本、1350萬字的《曾慶瑞電視劇藝術理論集》凝聚了他對中國電視劇60年來風云流變的思索,他將贈書活動命名為“接力”,寄厚望于中青年電視劇從業者,在“交棒”與“接力”的過程中弘揚薪火傳承的精神,牢記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為中國電視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2018-12-12
-
?吳冠中的兩條腿,為何一粗一細?
近代以降,隨著西潮東漸,中國畫界出現新型人才。
2018-12-11
-
“實在”是高! 相聲名家點贊厚道高英培
“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
2018-12-11
-
林懷民:用中國舞姿感動世界
云門舞者在“林懷民舞作精選”彩排記者會上表演舞蹈段落。
2018-12-07
-
尹漢胤:韓世昌的昆曲人生
1957年父親奉調北京中國國畫院,第二年春天全家搬到了前門外的崇禎觀18號。
2018-12-07
-
宗福先:以歷史為坐標,就知道哪里是向前
1978年,31歲的熱處理廠工人、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業余小戲創作訓練班學員宗福先寫了四幕話劇《于無聲處》,演出后引起全國轟動。
2018-12-07
-
《正陽門下小女人》"牛爺"郝金明:正心立身,做"富貴"之人
他是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中的“牛爺”,本色出演,正心立身;他也是北京市政協委員、東城區工商聯副主席,熱衷傳統文化,致力傳承;他還是網友眼中親切的“京城大舅”,被同行稱作“買賣人兒里的老藝術家” ;身份多重,初心不改。
2018-12-07
-
百余年前的時代夾縫中,是什么讓他走得如此深遠
任伯年《五倫圖》 前不久亮相遼寧省博物館的“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展”,匯集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多家重量級文博單位的98件(組)繪畫精品,全面展示任伯年的藝術人生。
2018-11-30
-
童道明:“契訶夫成為我的研究對象,是我一生的幸運”
《愛戀·契訶夫》 《一雙眼睛兩條河》 童道明與于是之在一起 不論在為學還是為人方面,童道明都屬于溫和派,與世無爭,從不褒貶人事,但你卻能從他的文字和言談中體察出他的明確態度。
2018-11-30
-
李立群:母親走了,我也離開了舞臺劇
從25歲到現在,李立群從事表演行業已逾四十個年頭,面對“老戲骨”名號,李立群笑著用“可以燉湯的那種”來自我打趣。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