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巴金《火》:全民抗戰 浴火新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 | 姚明  2025年07月04日09:17

巴金《火》的多個版本,中國現代文學館巴金藏書文庫藏。作者供圖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轟濫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這位以筆為劍的戰士目光穿透“半個天空的黑煙”,凝視著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光映照著他堅毅的面龐,也照亮了他手中那疊輾轉萬里、沾滿硝煙氣息的稿紙。他深吸一口氣,再次俯身,繼續書寫那部在戰火中孕育、在流離中成長的長篇小說《火》。

跨越五年輾轉萬里,在炮火與流離中誕生

巴金創作《火》的過程,堪稱一部在鐵與血中寫就的抗戰文學創作史。1938年5月,廣州城上空敵機盤旋,爆炸聲此起彼伏。巴金就在這“幾乎每天都有空襲”的恐怖氛圍中,于轟炸的間隙,在臨時棲身的陋室里,寫下了小說的前三章。

每一次凄厲的警報響起,他不得不中斷思緒,匆匆收拾稿紙,躲進陰暗潮濕的防空洞。洞外是震耳欲聾的爆炸和房屋倒塌的聲音,洞內是搖曳的燭光和作家緊鎖的眉頭。這種在死亡威脅下搶寫篇章的堅韌,正是中國知識分子以文化抗戰、以筆為槍的生動縮影。

4個月后,當巴金從戰火紛飛的漢口冒險返回廣州,準備續寫第四章時,戰局已急轉直下。日軍從大亞灣登陸,兵鋒直指廣州。城市危在旦夕,巴金被迫再次踏上流亡之路。他懷揣著未完成的手稿,如同保護著珍貴的火種,在混亂中撤離。

同年12月,他抵達桂林。然而,安寧只是短暫的假象。12月24日,桂林遭遇了慘烈的第四次大轟炸。那晚,巴金站在高處,目睹了全城陷入火海的煉獄景象,“黑煙中閃動著紅光,紅的風,紅的巨舌”,吞噬著房屋、街道和無數無辜的生命。空氣中彌漫著焦糊的氣味,哭喊聲、爆炸聲交織。就是在這樣令人窒息的環境中,在搖曳不定的燭光下,巴金強抑著悲憤與恐懼,再次提筆,讓筆下的人物在虛構的世界里繼續戰斗。這種直面慘淡、于絕望中堅守希望的精神,正是《火》這部作品最深沉的力量源泉之一。

1940年7月,巴金輾轉至已成為“孤島”的上海。租界的相對寧靜并未帶來真正的創作自由。日偽勢力的滲透、無處不在的監視和搜查,像無形的枷鎖。他只能在租界的夾縫中,在高度警惕的狀態下,艱難地繼續《火》的創作。環境的壓抑和內心的焦灼,使得寫作時斷時續。

最終,為了尋求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完成這部心血之作,他再次啟程,遠赴昆明。直到1943年,《火》的第三部才在西南聯大所在的昆明最終定稿。這部跨越5個年頭、輾轉萬里、在炮火與流離中誕生的作品,其創作本身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角力的生命接力。

一幅波瀾壯闊的全民抗戰文學畫卷

“讓它燒吧,中國人是燒不盡的,中國人的心是燒不死的!”《火》第一部中,青年知識分子面對上海閘北漫天大火時發出的這句怒吼,如同一聲驚雷,貫穿了整個三部曲。巴金通過3條相互交織又各具特色的敘事線索,構建起一幅波瀾壯闊的全民抗戰文學畫卷。

第一部《火》,聚焦淞滬會戰至上海淪陷這段血與火的歲月。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原本生活在安逸環境中的知識青年,如馮文淑、朱素貞、劉波等。戰爭瞬間摧毀了他們原有的生活軌跡,將他們拋入殘酷的現實。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投身于傷兵醫院的救治工作,在血肉模糊的戰場上學習包扎與安慰;他們深入難民收容所,面對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的同胞,竭盡全力提供幫助。

正是在這些具體的、充滿血淚的救亡實踐中,他們完成了從懵懂青年到抗戰戰士的覺醒與蛻變。馮文淑毅然放棄相對安穩的生活,決心投身更前線的戰地服務,她激昂地宣告:“我知道在這個大時代中,我們不應該看重個人的情感,我們要參加民族解放的神圣戰爭!”這代表了整整一代青年在國難當頭時的共同選擇。

第二部《馮文淑》,將鏡頭拉向廣袤的內地戰場。馮文淑等人加入戰地工作團,深入大別山區。這里的抗戰圖景與都市截然不同。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日寇的威脅,還有閉塞的環境、落后的觀念以及動員民眾的艱巨任務。小說生動描繪了他們如何克服困難,通過演講、演出、識字班等形式,點燃普通農民心中的愛國熱情。這一部分展現了抗戰的群眾基礎,強調了人民戰爭的偉力。

第三部《田惠世》,則將視野轉向相對穩定卻又暗流涌動的昆明大后方。故事圍繞基督徒知識分子田惠世展開。他秉持著博愛與和平的信念,在戰火紛飛中獨力創辦并苦苦支撐著《北辰》雜志,試圖在混亂中發出理性的聲音,守護文化的火種。與此同時,第一部中的主要人物如劉波、朱素貞等也匯聚于此,繼續著他們的抗爭與思考。這一部著重探討了在持久戰中,不同信仰在民族救亡大背景下的碰撞、融合,以及知識分子在文化戰線上的堅守與困境。它揭示了抗戰不僅是軍事的較量,更是精神與文化的持久戰。

巴金筆下的人物,絕非簡單的符號,而是承載著豐富民族精神的鮮活載體。在這些角色身上,躍動著巴金對“火中鳳凰”這一意象最深刻的詮釋,中華民族的個體生命,在戰火的殘酷淬煉中,經歷著毀滅與痛苦,但他們的精神卻在犧牲與抗爭中升華,如同浴火重生的鳳凰,展現出一種不可摧毀、愈挫愈勇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正是民族得以延續、最終勝利的根本保證。

“中國人的心是燒不死的”

巴金對《火》的定位非常明確,他直言這是一本“宣傳的書”。在1940年為《烽火》雜志撰寫的卷頭語中,他的聲音無比堅定,如同戰鼓:“我們的文化是任何暴力所不能摧毀的。”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通過《火》中無數人物命運和抗爭故事所傳遞的核心信念。這些薄薄的紙頁,承載著千鈞的重量,穿越封鎖線,傳遞到前線將士、后方民眾、流亡學生的手中,將一個個孤立的個體生命與整個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在精神層面構筑起一道炸不垮、摧不毀的鋼鐵長城。

穿越80余載的歲月烽煙,《火》這部誕生于民族危難之際的作品,其生命力并未因戰爭的結束而消逝。它如同那只在烈火中涅槃重生的鳳凰,其精神價值在歷史的淬煉中愈發璀璨奪目。

今天,當我們重讀《火》,蘇州河畔那句“中國人的心是燒不死的”吶喊,依然錚錚作響,穿越時空,激蕩人心。巴金以生命熔鑄的這部抗戰史詩,早已超越了他自謙的“宣傳之作”的范疇。它升華為一個民族在存亡絕續關頭的精神圖騰,一部以血與火寫就的民族心靈史。

《火》所燃燒的,不僅是一個時代的抗爭激情,更是穿越時空、燭照后世的不滅精神火焰。它永遠提醒著我們,民族之魂,歷劫不滅;信仰之光,生生不息。

(作者系中國現代文學館副研究館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 天天做天天做天天综合网|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国产精彩对白综合视频|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狠狠色综合久色aⅴ网站|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