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眾文藝與中華詩詞發展繁榮座談會暨《當代青年詩詞一百人》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詩詞為載體,不斷推進新大眾文藝發展繁榮,6月28日,由《詩刊》社、《中華辭賦》雜志社、天九共享集團共同主辦的“新大眾文藝與中華詩詞發展繁榮座談會暨《當代青年詩詞一百人》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央電視臺原臺長胡占凡,《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峰,中華詩詞學會原常務副會長李文朝,中國書籍出版社副總編輯游翔等與會。活動由《詩刊》副主編、《中華辭賦》雜志社社長王冰主持。
會議現場
李少君在致辭中談到,網絡時代催動了新大眾文藝的發展,其體現是新的形式、媒體、表達及生命力的更新與豐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既為詩詞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載體和平臺,也提出了新的時代挑戰。為此他呼吁,當代詩詞創作要扎根傳統,擁抱時代,在創新中拓寬邊界,實現“修辭立其誠”的現代書寫。
胡占凡在致辭中表示,古典詩詞在中國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創作條件,年輕人秉持優良傳統,賦予詩詞創作以時代意識很難得;新時代的古典詩詞創作要體現現代性,賦予新的意義,形成新的傳播。人工智能的出現,對詩詞創作者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它無法完全取代詩人創作的感覺和活動。
在《當代青年詩詞一百人》首發式上,游翔重點介紹了詩集的策劃、編選過程和出版理念,肯定了青年作者獨特的生命經驗和創作風格。林峰鼓勵青年詩人要重視細節表現,把握住古典詩詞創作的關鍵所在。與會專家學者和青年詩人認為,在當下,要積極研究中華詩詞創作的規律和現象,發掘優秀的青年詩詞作者,構建當代詩詞表達的文藝新范式,實現當代詩詞創作與新大眾文藝精神的融合。作為青年詩人,更應學會從舊體詩詞中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通過真誠的創作實踐,實現詩詞介入生活的現實意義。
《當代青年詩詞一百人》首發式現場
陳廷佑、李福祥、遜白、白凌云、江嵐等學者以及青年詩人代表參加座談。
( 攝影/文: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