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家再出發,重溫八路軍在三晉大地的“榮光之旅”
心懷虔誠追尋革命前輩榮光,腳踏熱土賡續抗戰紅色血脈。近日,由歷史與紅色文化領域研究學者杜學文、巨文輝、郝雪廷任專家顧問,由王宏偉、寧志榮、張玉、閆海育、徐文勝等13位山西作家組成的“榮光之旅”采風團,開啟了重走“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抗戰之旅”活動,目前已走過8處八路軍總部當年居住時間較長的駐扎地。
采風團在八路軍總部武鄉王家峪舊址
88年前,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總部東渡黃河,以“太行山作證,黃河水為憑”的豪邁氣概,在三晉大地書寫出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八路軍總部自1937年9月從陜西出發到達山西之后,總部歷經周折駐扎多地,在山西輾轉26個縣區、69處村鎮,指揮了平型關大捷、忻口戰役、反九路圍攻、百團大戰等一系列震驚中外的重大戰役,寫下了“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的壯烈史詩,孕育了“小米加步槍”的抗戰傳奇,鑄就起一道“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于勝利,英勇斗爭,無私奉獻”的太行豐碑。
細心觸摸每一處歷史痕跡
為喚起后人對英雄的敬重,對歷史的敬畏,對太行精神的深度理解,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獻禮,由當年八路軍總部進駐次數最多、駐扎村莊最多、開國元勛與將領戰斗與生活的足跡最多所在地——山西武鄉縣發起、邀請武鄉籍作家蔣殊召集了本次“榮光之旅——重走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抗戰之路”活動。
采風團在左權總部駐扎地武軍寺
2025年5月26日,“榮光之旅——重走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抗戰之路”啟動儀式在武鄉舉行過后,專家顧問團與作家們就從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所在地武鄉出發,開始了本次重走活動。在武鄉,他們走進王家峪,感受了將帥們佇馬太行側的英姿;在磚壁,回望了醞釀百團大戰的決策與風姿;在五臺南茹,目睹了八路軍總部建章立制的奠基地;在潞州故縣,傾聽了魏俊奇與那些英雄們的往事;在潞城北村,見證了一座四合院中的英雄歲月;在沁縣小東嶺,聆聽了國共兩黨統一戰線、團結御侮的決心;在和順石拐,重走了八賦嶺上那條雄關古道;左權麻田,領略了太行山上“小延安”的風彩……每到一處,作家們聽講解,找故人,跑遺址,細細追尋80多年前英雄們走過的足跡。
參與重走“榮光之旅”的13位作家也經過精心挑選,由籍貫為13處總部所在地的優秀作家組成,為書寫賦予了更濃烈的情感支持,同時還邀請了總部所在地的宣傳系統全面參與。由武鄉縣組織發起的此次活動,體現了八路軍總部在山西足跡所在地連線發展、協作發展、聯盟發展的歷史主動,因此這不僅是一次致敬和尋訪,也是一次特殊意義的“尋親”,八路軍總部駐扎所在地的文化工作者將攜手肩負起時代的責任和使命,循著榮光之旅,弘揚抗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采風團成員在和順石拐會議舊址
傳承太行精神,作家不能缺席。這是一次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抗戰之路重走,也是一場時隔80年與先輩的隔空對話。作家們在完成本次重走之后,將用手中的筆、以全新的視角,重新書寫那段波瀾壯闊、軍民魚水的歷史。據悉,山西人民出版社已經提前介入,將以精品工程標準跟蹤集結出版。
(圖:陳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