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為世界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訪元氣閱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翻譯查爾斯
查爾斯:本名Charles-Emmanuel Dewees,法國人,法國推廣中國網絡文學網站Chireads.com(元氣閱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翻譯,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外語紀錄片《網文中國》探訪嘉賓
查爾斯采訪網絡作家紫金陳
中國網絡文學已被法國出版界列為一個品類
張小童:首先感謝您去年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參加《網文中國》的錄制。
查爾斯:特別榮幸,感謝中國作協的邀請,讓我在離開中國10年后再度前來,開心!中國網絡文學在西方持續火爆后,我本人就一直特別想來中國,實地采訪中國頂級的網文作家,把他們的生活狀態和作品介紹給西方讀者。
張小童:您是在什么時間接觸到中國網絡文學的?
查爾斯:時間大概是2007年左右,當時有一位中國朋友,也就是現在元氣閱讀的合伙人Nicolas HU,他自己翻譯小說片段,然后給我看。我記得當時看過《盤龍》的片段,林雷和他那枚神秘戒指,以及各大家族、不同世界與層層境界,他必須在其中不斷成長與突破。但實話說,我那位朋友翻譯得不是很好,很快我就開始自己糾正翻譯。后來,我也依稀記得天蠶土豆釋出《斗破蒼穹》的一些片段,為作品預熱,我就開始追著閱讀。那真是一段令人興奮的探索時光,就像在挖掘深藏的寶藏,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我眼前緩緩展開。
張小童:在法國接觸過類似的作品嗎?最先讀的是誰的作品?講的什么故事?為什么會吸引到您?
查爾斯:當時在法國,身邊幾乎沒人看網絡小說,因為不知道網絡上哪里能看到,但那時“武俠world”在美國應該很受歡迎了,但因為沒有法語的,我們還接觸不到。那時應該是《哈利·波特》比較火,經典作品還是很受歡迎,比如《基督山伯爵》。所以Nicolas突然給我看中國網絡小說,我是相當驚喜,當時的片段大多是武俠或者仙俠小說,等我學了中文后,我才真正開始完整地閱讀忘語的《凡人修仙傳》以及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我被主人公的自我成長所吸引,還有原始能量的控制藝術,以及非常東方的師徒關系、榮譽守護等,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新穎的。
張小童:新穎在哪里?帶來了什么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查爾斯:對我這個法國讀者來說,確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透過網絡小說,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并理解了道教理念、能量運行、修煉身心以求突破等概念。這些內容對我來說既新奇又自然,因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我內心深處的共鳴。
張小童:在網絡上建立法文社區的初衷是什么?僅僅是因為自己愛閱讀嗎?
查爾斯:中國網絡小說憑借精彩的故事、奇幻的想象、動人的情感, 引發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共鳴。我當時的動機,是希望推廣這些作品中創意十足、獨一無二的特質。在我們譯者眼中,它們是真正的“寶藏”。其實有不少法語圈的讀者,會為了追更網文而熬夜,一讀就是上百章,徹夜不眠。我們的構想之一是,希望能讓這些由粉絲翻譯的版本逐步走向正規化。在某些情況下,還能與出版社合作,推動正式的法語版出版與發行。
張小童:法國的印刷業非常發達, 紙質出版市場尤其成熟。我聽說,您已經與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中國網絡文學法文版的實體書?
查爾斯:是的,當時的法國出版社同老牌發行社阿歇特集團達成合作,出版了中國網絡文學首部法語紙質作品《武極天下》,并計劃陸續出版更多中國網絡小說。您知道嗎?現在中國網文已經被法國出版界列為一個品類。越來越多傳統出版社和發行商找到我,商議如何更好更多地出版中國網文。
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張小童:請介紹一下您在元氣閱讀的主要工作?平臺現有多少譯者?目前使用人工翻譯還是機器翻譯?盈利模式是什么樣的?
查爾斯:我是元氣閱讀的主編,負責站點整體的內容管理、譯者管理、社群運營等。社區譯者整體有近千名,但很多譯者都是兼職,一直在堅持翻譯的大概在100位左右。選擇機制是社區里譯者直接發郵件給我,并且告訴我他要翻譯哪本書,然后我們進行翻譯質量的測試和審核,通過后進行內部評級(分S、A、B、C 四級),就約定發布頻率,再經過站點后臺操作培訓就可以正式開始了。因為站點的讀者比較多,所以除了翻譯,還有很多的原創作者帶著作品來投稿。S和A的作品都是真人翻譯,質量非常好,S可以直接出版。B和C級的作品通過人機協作完成翻譯。目前沒有設置收費模式,全靠熱愛和社區的捐贈打賞。
張小童:“還有很多的原創作者帶著作品來投稿”,指的是網站有本土作者涌現嗎?他們的創作內容是什么?類型是什么樣的?會借鑒中國網絡文學的套路和中國元素嗎?整個法語圈網文創作情況是怎樣的?
查爾斯:在整個法語圈,確實有越來越多原創網絡小說作者出現,像是在Webnovel(閱文集團海外門戶起點國際)這樣的平臺上,許多法國作者選擇用英文或法文創作,嘗試與國際市場接軌。我們網站上也慢慢出現一些本土創作者。他們有的會受到中國網文的啟發,采用如修煉體系、境界劃分、多重世界等設定,像《盤龍》那樣的結構;但也有很多人同時受到西方奇幻作品的影響,比如融合了像《哈利·波特》那樣的魔法學院、傳說中的神話生物或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化??梢哉f,這些創作呈現出高度的多樣性與混合性,有的作品會將中西元素交錯運用,產生出非常新穎的風格,這正是最有趣也最具潛質的地方。目前大部分作者還是以兼職或興趣為主,日更連載的比例不高,但已經有人展現出穩定的創作節奏與長篇構架的潛質。我們希望通過平臺與社群的支持,逐步讓這些創作者有機會走向更專業的創作道路,也讓更多讀者能認識并欣賞他們的作品。
張小童:那目前元氣閱讀在線閱讀社區日活多少?月活多少?互動內容都有什么?
查爾斯:Chireads自2017年上線,月均活躍人數近百萬。和讀者互動的方式主要是章節閱讀、章節評論、社區交流、打賞捐贈等,與中國讀者的交流方式差不多。他們會一邊閱讀,一邊討論正在追的作品,也會開開玩笑、互相吐槽。當然,也會適時批評一下翻譯,我們也會聽取他們的反饋意見。
張小童:現在有多少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在社區傳播,最受歡迎的是哪個類型?最受歡迎的中國網絡作家都有誰?
查爾斯:目前在正常連載更新的中國小說大概在100本左右,最受歡迎的是武俠類和玄幻類的,比如《盤龍》《武極天下》《詭秘之主》等等。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愛潛水的烏賊、耳根是最受歡迎的。
張小童:聯合國統計,全球法語用戶近3億,元氣閱讀的用戶主要來自哪里?年齡層是怎樣的?行業背景呢?
查爾斯:元氣閱讀作為法語區最大的中國文學愛好者社區,用戶主要來自于法國以及法國周邊的比利時、盧森堡、加拿大魁北克,還有非洲的摩洛哥。讀者主要是 “95后”“00后”,職業很廣泛,有大學生、程序員,也有職業作家、編劇等。雖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背景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在中國網絡文學的故事中找到了共鳴與樂趣。有比利時讀者在閱讀《斗破蒼穹》《仙逆》后留言:“這些作品讓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更懂得如何調整心態,以平和的方式面對挑戰?!笨梢娺@些作品不僅讓讀者沉浸在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中,也在真實世界中影響著讀者。
張小童:在您看來,法語讀者會從閱讀網絡小說開始,進而對中國感興趣,并希望了解中華文化嗎?
查爾斯:對于我個人來講,我看到的中國以及中國文化,和歐洲絕大部分人印象里的中國完全不同。歐洲對中國充滿了誤解,所以不論在歐洲傳播中華文化,還是在中國分享老外對中國的理解,都是為了能讓以中法為代表的東西雙方有一些基礎的了解和認識。我們網站的讀者也是,無論是超越現實的玄幻世界,還是現代的都市生活,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在給他們帶來精神享受的同時,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條接觸并了解中國的通道。他們會在閱讀小說后,在社區交流中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我也建議他們有機會的話,來實地感受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
張小童:我知道,您不僅對中國網絡小說感興趣,對于中國傳統的詩歌也同樣熱愛,您是如何看待中國文學的?
查爾斯:我認為中國文學更具詩意和深度。由于中文特有的表意特征帶來的意境和美感,以及中國深厚的哲學傳統,使得我對中國文學非常著迷。從古典詩歌到現代小說,中國文學展現了在世界舞臺上非常獨特的一面,尤其是中國網絡文學展現出的創意和腦洞,非常有想象力。我還特別喜歡李白,喜歡唐詩,唐詩用非常簡單的幾個詞就能深入內心,準確地表達意境和傳遞情感。我認為,這更多是心靈慰藉。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和精神追求,中國文學有著非常獨特的一面。
張小童:能否為我們分析一下您眼中的法國文學(歐洲文學)與中國文學的相同與差異?
查爾斯:在我看來,歐洲文學特別是法國文學,更注重形式和風格,作家常常追求語言的精致與結構的優雅。例如全世界讀者都熟知的雨果的《悲慘世界》或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文字像藝術品一樣被精雕細琢。而中國文學更加注重內涵和思想的傳達。從古詩到現代小說,中國文學常常表達深刻的哲理與情感,隱含著對人生、自然和命運的深刻思考。
張小童:在您看來,法國文學該如何應對互聯網的挑戰?
查爾斯:作家和出版社應該要擁抱電子和數字化,讓文學傳播更順暢和便捷。當下,作者和出版社也在準備利用在線平臺和社交媒體推廣作品。通過社交媒體,作家和讀者的互動會變得更加方便和直接。同時,我還是認為,保持文學的深度和質量非常重要,互聯網的快餐文化不應取代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法國文學在適應的同時,也應該且必須保持其精致和獨特的風格。
堅信會有更多優秀中國網絡文學走向世界
張小童:您不僅喜歡讀書、看書,用文學來滋養心靈;您還喜歡創作歌曲、拍攝紀錄片、做短視頻……喜歡很多的藝術門類。前不久,您為中國網絡文學小說《詭秘之主》專門創作了一首歌曲,在三亞用吉他伴唱給了它的作者愛潛水的烏賊。
查爾斯:您說的這一切仿佛是昨天發生的一樣。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的氣氛非常好,非常溫馨,我感覺像是和家人在一起。大家非常熱情,很有親切感,我一下子就放松了,那時已然忘掉了拍攝的緊張。
張小童:我記得您還專門在網站向讀者征集問題,要向《詭秘之主》的作者提問,愛潛水的烏賊回答之后,法國讀者滿意嗎?
查爾斯:當我和愛潛水的烏賊一起走在海灘上,我轉達了網站讀者們的一些問題,他一邊散步一邊耐心回答,并分享他如何構思小說情節,以及他對歐洲歷史的研究。從他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他對創作的熱情。那種真誠的笑容,以及他眼神中閃耀著對豐富知識的探尋與無窮好奇,真的讓人印象深刻。這種熱情非常具有感染力,后來我也更加重視自己國家的文化與歷史背景研究,總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挖掘它們的意義。我回來后,很多讀者(不只是法語讀者)都說我實在太幸運、太有福氣了!
張小童:您這次不光采訪了愛潛水的烏賊,還在北京探訪唐家三少、與紫金陳逛寧波、和會說話的肘子品洛陽美食、跟三九音域聊蘇州的傳統與現代。我知道您是他們很多小說的法文翻譯與校對。見到自己翻譯作品的創作者,心情是怎樣的?
查爾斯:我花了無數個小時閱讀他們的作品,覺得自己好像早就已經認識他們了。就像我之前說的,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即使我們相隔一萬公里,彼此之間的距離卻比很多本國人還要親近,至少我內心是這么覺得的。真正見到他們后,我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獨特而閃亮的個性,既真誠熱情又細膩溫柔。我甚至有機會見到他們的家人,感受到他們的生活環境與對未來的向往。他們每一位都保有那顆充滿夢想的童心,仍在努力追尋尚未實現的夢。他們每個人都像是送給我的一份禮物,那是一種無形卻珍貴的靈石,我將它藏在心里,像是一種滋養靈魂的成分,每一天都讓我慢慢成長,變得更加豐富。
張小童:《網文中國》第一季,您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回法國之后是否與周圍人進行了交流?得到的反饋是什么樣的?
查爾斯:對自己的表現當然不滿!不過還好,我身邊的網絡作家表現得太精彩了,完全彌補了我的不足。其實我回到法國后,跟身邊的朋友們形容這次經歷時,說得就像是做了一場美夢一樣。但他們聽得不過癮,因為還要等后期制作和各種審核流程結束后才能正式播出。我們網站的讀者們也都表現得非常有耐心,就像他們平常追小說改編動畫一樣,即使要等好幾個月也會一直守著。紀錄片播出后,很多人都說畫面太美了,中國太美了,制作水準也非常高,讓人驚艷。還有一些讀者直接問我:能不能試著去拜訪其他他們喜歡的中國網絡作家?這簡直就是在向我發出新的旅行邀請,所以我當下立刻想到:嗯……我得趕快去更新我的護照,以備不時之需!
張小童:《網文中國》還要做第二季,您還愿意參與嗎?有什么好的建議?
查爾斯:您說呢?這樣的邀請我怎么可能拒絕?如果有第二季,我希望可以和作家們一起去拜訪傳說中的仙山,在遼闊的草原上策馬奔騰,唱幾首中國的民歌,也許還能一起參觀那些改編作品的影視拍攝基地,我還要為《劍來》創作一首專屬的歌曲……親身體驗這些獨特作品所帶來的爆發式潛質。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一杯中國好茶的陪伴下,靜靜坐下來,回歸創作的本質,談談寫作,談談心。
張小童:您如何看待網絡微短劇和網絡文學的關系?
查爾斯:也許是因為版權的問題,目前的微短劇并不是我們法語讀者熟悉的網絡小說作品直接改編的,這個形式在我們那也才剛剛起步。不過它與網文之間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一集集連載的方式,就像小說中的章節一樣,能夠不斷吸引觀眾、保持緊張感,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反轉和劇情高潮。目前大多數微短劇的題材還以愛情為主,但我相信,隨著這種形式的成熟,題材一定會越來越多元,未來也有可能出現跨文化合作的精彩作品。我自己其實已經有幾個劇本的想法了,真的很期待未來的發展。但我還是覺得不要陷入快餐文化的陷阱,不要嵌入越來越多的單純刺激、缺乏真實表達和自我反思的內容。還是要鼓勵和追求深刻且有意義的故事,即使只有3分鐘。
張小童:法國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在您看來,深刻且有意義的故事是網絡文學的核心嗎?
查爾斯:無論是微短劇還是網絡小說,我都希望它們能始終保有一個堅實且不可動搖的核心——一種深刻的、敏銳的、有智慧與藝術性的內涵。當然,輕松娛樂的作品也始終會存在,那是讀者需要的一部分;但真正能夠留下來、在心中留下痕跡的,往往還是那些具有深度與引發共鳴的作品。目前來看,我認為是中國的作品在這方面更常給我驚喜,深度與情感層次更為鮮明。而當代的法語文學創作,還沒有達到同樣的高度。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代總在變,誰知道未來又會如何呢?
張小童:網文出海已經揚帆遠航,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靚麗名片, 海外受眾超3億人,對外傳播作品超16000部,還培養了幾十萬海外本土作者。在您看來,如何進一步推動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
查爾斯: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媒體與社交平臺的影響力,讓網絡文學的文化創造力遍布全球。在西方國家,很常見的是各種基金會或文化機構投資藝術與文化,來維系他們在“無形世界”中的價值與存在感。在法國,文化部也常常通過預算投入來擴大影響力。接下來,如果能與一些西方的制作公司與文化機構合作,對已經受到國際讀者喜愛的作品(比如《詭祕之主》)進行改編,一旦這扇“窗戶”被打開,后續其他優秀的作品也將順勢而出,各種形式的跨國合作也會自然展開。另外,通過像《網文中國》這樣的節目,讓世界上更多人看見中國網絡作家,看到他們的努力與才華。而最重要的是,應該盡快建立官方的、多語言的閱讀平臺。中國網絡文學通過一個個好故事架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我期待并堅信會有更多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走向世界。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傳播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