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四川古籍有法護持
來源:中國文化報 | 王雪娟  2025年06月11日08:37

《條例》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加強領導,將古籍保護利用納入規劃、保障經費;在古籍存藏利用方面,強調做好古籍活化利用,對古籍閱覽、整理研究、轉化利用及相關文創產品開發等作出規范。

在人才培養方面,《條例》提出建立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高校、中職學校健全古籍相關學科專業體系,支持古籍收藏單位與院校合作共建教學實踐基地。

《條例》提出,建立四川全省開放共享的古籍數字資源庫,推動關鍵技術研究和設備研發,支持學術活動和跨學科研討。

對于民間古籍保護,《條例》明確公平對待國有古籍收藏單位和民間古籍收藏單位,鼓勵和支持公民、組織合法收藏古籍,以調動各方面對古籍保護的積極性。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古籍是熠熠生輝的文化瑰寶,承載著千年智慧與民族記憶。四川是古籍大省,擁有漢文古籍23萬余部187萬余冊、少數民族文字古籍約50萬冊,其中246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如何更好守護這千年文脈,傳承文明薪火?日前,《四川省古籍保護利用條例(草案)》(簡稱《條例》)提請四川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這將是全國首部針對古籍保護利用的地方性法規,標志著四川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古籍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關鍵一步。

從無人探路,到立法領航

“這是一部具有示范意義的針對古籍保護利用的地方性法規,值得各地借鑒。”國家圖書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原副主任張志清介紹,在《條例》制定過程中,四川相關部門多次到訪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雙方在立法思路、條款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為古籍立法的先行先試者,《條例》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四川省圖書館古籍部副主任杜鵑表示,隨著古籍保護利用工作的推進,出臺加強古籍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希望四川可以“走在前,做示范”,為全國提供一個立法實踐的樣板。

此次立法猶如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法律法規可供參考借鑒,主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等為依據,同時參考相關行業標準、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規。四川省圖書館副館長杜桂英認為,《條例》體現了四川作為古籍大省的責任與擔當。古籍兼具文物與文獻雙重屬性,唯有專門立法,才能更好地實現保護與傳承、宣傳與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

為破解古籍保護利用中經費保障不足、保護與利用矛盾突出、國有與民間收藏統籌困難等痛點,《條例》作出針對性規定,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加強領導,將古籍保護利用納入規劃、保障經費;在古籍存藏利用方面,強調做好古籍活化利用,對古籍閱覽、整理研究、轉化利用及相關文創產品開發等作出規范。

給“冷板凳”升溫,破解人才短缺難題

“四川古籍保護工作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張志清對四川古籍保護利用情況如數家珍。他介紹,自四川省圖書館新館建成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累計投入財政資金7000余萬元,推動古籍事業全面發展,此次《條例》的出臺更是四川古籍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古籍保護利用離不開專業人才,然而人才短缺一直是行業難題,坐“冷板凳”的崗位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張志清表示,全國目前有30多所中高等院校開展古籍保護修復人員培養工作,古籍保護與文獻學二級學科也已正式設立,但仍存在編制不足、職業資格認證缺失、復合型人才匱乏等問題。

在人才培養方面,《條例》提出建立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高校、中職學校健全古籍相關學科專業體系,支持古籍收藏單位與院校合作共建教學實踐基地。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開設的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設有古籍修復課程。四川省圖書館與四川大學文新學院、四川職業藝術學院等高校合作,搭建以古籍編目、古籍修復為基礎的古籍保護實踐平臺,持續推進古籍保護進校園。四川省圖書館還實施古籍修復人才分層分級培養模式,通過培訓班、傳習所、技能大賽、專家授課等形式培養專業人才。

在其他地方,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等機構,也在通過創新模式培養專業人才,為古籍保護利用工作打好地基。

從故紙堆到新場景,解鎖古籍活化密碼

科技為古籍保護利用工作注入新動能,讓故紙堆在數字技術等新場景中煥發生機。《條例》提出,建立四川全省開放共享的古籍數字資源庫,推動關鍵技術研究和設備研發,支持學術活動和跨學科研討。

目前,四川省圖書館依托智慧圖書館建設,已建成四川科技古籍、巴蜀家譜、川劇唱本等開放共享的專題數字資源庫;此外,開展天府文化類古籍數字化項目,免費向讀者開放古籍數據庫,截至6月,讀者瀏覽量超156萬次。

在古籍保護利用的實踐中,四川不斷創新形式。四川省圖書館舉辦多個古籍保護成果展,其中“‘妙手書醫’古籍修復技藝展”已成為天府書展常設展。“星耀長河——四川歷史名人文獻館”以20位四川歷史名人為基礎、以典籍文獻為特色,打造“館中館”,增強公眾的文化認同。

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期間,“典籍里的非遺”活動在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舉行,以古籍展覽、活態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讓非遺與古籍相互賦能,吸引眾多市民參與。活動現場,成都圖書館古籍部主任肖嬌嬌進行了公益研學講解。她表示,成都圖書館近年來多次舉辦古籍相關體驗活動、講座和展覽,挖掘《成都通覽》《芥子園畫傳》等特色古籍中的元素,還開發了筆袋、紅竹杯、胸針等文創產品,深受讀者喜愛。

民間力量在古籍保護利用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黨支部書記彭德泉介紹,作為全國首批獲得紙質文獻修復資質的民辦非企業機構,該中心自2019年以來在洛帶古鎮、金牛區駟馬橋社區、東安湖公園建起古籍修復技藝博物館和古籍保護沉浸式體驗館,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對于民間古籍保護,《條例》明確公平對待國有古籍收藏單位和民間古籍收藏單位,鼓勵和支持公民、組織合法收藏古籍,以調動各方面對古籍保護的積極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88色综合色鬼|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色在线|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天天爱天天做色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自拍三级综合影视|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