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聽馬伯庸講“歷史中的大與小”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牛鐘順  2025年06月10日14:16

知道馬伯庸是從讀其《風起隴西》和看同名電視劇開始的。可沒想到日前在曾供職大學的一所殿堂里,能有幸與眾多學子一起,與這位年齡可稱為后生的先生面對面,聽其講“歷史中的大與小”。在講座中,其獨特的視角猶如一把鑰匙,不僅為現(xiàn)場聽眾呈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更讓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歷史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

小人物猶如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星辰

馬伯庸認為,通過小人物并從人性角度理解歷史,可能更接近歷史真相。為此在他的作品中,小人物始終是故事的核心與靈魂。無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為守護長安城而奔波的張小敬,亦或是《顯微鏡下的大明》中那些為了自身權(quán)益而抗爭的普通百姓,馬伯庸都賦予了他們鮮活的生命和獨特的個性。

曾用六個小時讀完了他12萬字的《長安的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其中的主人公李善德只是一個長安城上林署的九品小吏,處于社會最底層,毫無話語權(quán)和晉升希望。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變故,卻將他卷入了一場生死攸關(guān)的“使命”當中。他被上司和同僚設(shè)計陷害,稀里糊涂領(lǐng)到了從嶺南運送鮮荔枝到長安的“美”差。從嶺南到長安,路途遙遠,山水迢迢,而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保鮮難度極大。如此,這是一個看似簡單而實際上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wù)。但這位“荔枝使”為了家人,為了僅存的希望,毅然決定放手一搏。他在完成任務(wù)過程中,不斷地嘗試,失敗了再嘗試,從未輕言放棄。他利用自己的算學才能,對運輸路線、保鮮方法等進行反復(fù)計算和實驗。從路程規(guī)劃到保鮮材料選擇,從交通工具調(diào)配到人員安排,每一個細節(jié)都反復(fù)斟酌并親力親為,展現(xiàn)了一個小人物在困境中的頑強生命力。

而在歷史經(jīng)緯中,小人物往往被忽視。但他們的存在卻是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構(gòu)成了歷史的豐富底色。就像馬伯庸在講座中提到的秦簡里的家書,一家三兄弟,老二“黑夫”與老三“驚”出門打仗,他們給家里的大哥“衷”寫信,問候母親,希望家人給他們捎錢來。這樣的家書,有著與今天我們一樣的具體的感受、情緒和體驗。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結(jié)局,但可以想象戰(zhàn)火紛飛時他們命運的不確定性,由此真切感受到普通家庭在歷史大背景下的生存狀態(tài),也洞悉了小人物在歷史中的重要性。

細節(jié)是歷史中的血肉之軀和鮮活靈魂

馬伯庸強調(diào),每一個小人物單一個體都無足輕重,但是如果千千萬萬個小人物產(chǎn)生了同一種想法、同一種訴求和同一種愿望,那么這種愿望和訴求的合力,就會形成所謂的歷史趨勢和時代大潮。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所在。所以這才是正確的歷史觀: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終會形成歷史潮流的向前奔涌。

我注意到馬伯庸無論在講座還是創(chuàng)作當中,非常注重對歷史細節(jié)的挖掘和還原。他說歷史是由細節(jié)構(gòu)成的,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往往能夠轉(zhuǎn)動歷史的巨輪。為此他通過研讀史料,深入到歷史的褶皺之中,尋找那些被人們忽視的細節(jié)。如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了還原出盛唐時期居住在長安108坊里的百姓的衣食住行,馬伯庸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他跑到西安考察,尋訪古跡,在博物館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當看到長安城“東市”舊址留下的車轍印和排水溝,以及古運河的遺跡,他浮想翩翩,由此構(gòu)想出張小敬駕駛裝著烈性炸藥——“延州石脂”(石油)的馬車一路狂奔,帶著已開始燃燒的馬車沖進運河中的壯烈場景。這種對細節(jié)的關(guān)注和想象,無疑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繁華而又充滿危機的盛唐長安,感受到歷史的真實與魅力。

在講座中,馬伯庸分享了許多他從歷史細節(jié)中發(fā)掘出來的有趣故事。比如南越王趙佗——他在參觀南越王博物館時,對其中關(guān)于棗樹的記錄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多番查找資料,他得出那兩棵棗樹很可能是趙佗命人從北方移植過來的,數(shù)著樹上珍貴的棗子,寄托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這個細節(jié)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位歷史上的梟雄,其實不過是一位孤獨的老者,雖在異鄉(xiāng)稱王,卻始終無法割舍對家鄉(xiāng)的情感。這種從細節(jié)中挖掘歷史真相的方法,可讓我們更加理解歷史人物的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

在歷史的大與小中尋找和感受不變的人性

聽馬伯庸講“歷史中的大與小”,讓我們對某些歷史有了全新認知和理解。歷史不再是一個個遙遠而又冰冷的事件,而是一個個充滿溫度和情感的故事。而無論是小人物還是歷史細節(jié),馬伯庸始終強調(diào)人性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雖然社會規(guī)則、科技、時代都在變化,但是人性不會變。正是這種不變的人性,讓我們能夠跨越時空,與歷史中的人物產(chǎn)生共鳴。

以玄奘法師為例,在傳統(tǒng)印象中,他是得道高僧,六根清凈,不被世俗情緣所牽絆。然而,馬伯庸在講座中講述了玄奘從天竺歸來后,58歲回到故鄉(xiāng),與唯一還健在的姐姐團聚痛哭,并為父母掃墓的故事。面對親人,玄奘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高僧,而是回到了十歲出家前對父母充滿思念的少年陳祎。這種對親情的依戀,是人性中最真實、最動人的部分,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像玄奘這樣偉大的人物,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情感。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常常被宏大的敘事所吸引。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朝代的更迭興衰,似乎構(gòu)成了歷史的全部面貌。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便會發(fā)現(xiàn),那些被忽視的小人物和細節(jié),同樣蘊含著巨大能量,他們或許構(gòu)成了歷史當中更為真實和鮮活的一面。

總之,馬伯庸講座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新大門。在這扇門后,我們看到了小人物的偉大和歷史細節(jié)的魅力,以及人性的永恒。由此歷史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變得觸手可及、親切可感。

【作者簡介:牛鐘順,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暨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首屆常務(wù)理事,山東省社會科學專家?guī)斐蓡T,高等教育管理學研究員。文字見諸《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藝術(shù)報》《中華讀書報》《時代文學》《散文百家》《山東文學》《鴨綠江》《延河》等數(shù)十家報刊。著有文集《半畝方塘》《云影澤畔》及《當代新聞事業(yè)》等。擔綱總監(jiān)制的M丅V曾獲首屆泰山文藝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四虎|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很很综合很久久 |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44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高清|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