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明月:挖掘現實題材網文的生命內核
隨著網絡文學精品化、主流化進程的加速,近年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發展勢頭迅猛,背后離不開越來越多網絡文學作家對時代精神的主動回應與擔當。從寫網文之初,洛明月便始終把目光對準現實題材領域,創作出《荒魂塔克木》《假面年華》《糧戰》《三十年河西》《沉默之覺醒》等多部聚焦于特定時代背景下民生現實的作品。
談起開始寫作的初衷,洛明月將其形容為一種“自救”:“找到內心的自己,去和眼下的自我進行一場談判。所有對這個世界懷著敏感和敬畏之心的人,那些不善言語,喜歡自我傷感的人,但凡有一張紙一支筆,都會拿起筆來反抗自我的壓抑,這不是契機,這是不得不進行的一場戰斗。”
成為網絡文學作家前,洛明月從沒完整讀過網絡小說,“但現實題材不需要那么多的閱讀經驗,可能更多的還是從自我意識深處去發掘故事核”。對他而言,現實題材的寫作,更踏實,更能感受到文字的溫度和生命的力量之美。“那一張張和我們一樣的臉的背后,上演著和我們一樣的人生戲劇,寫他,就是寫自己,這種創作,能在內心留下更多的感動。”
展現糧食育種主題背后的時代變化與人物群像
2018年后,洛明月轉向行業文寫作,相繼創作出《糧戰》《問稻》《糧芯》“糧食三部曲”,“目的是展現糧食育種這個主題背后的人物群像”。
身為作物遺傳學博士,洛明月在題材的選擇上有自己的考慮:“‘糧食三部曲’之所以選擇水稻行業作為寫作對象,是因為其更貼近生活本身,更符合人生的實際,由餐桌想到大米背后的故事,顯得較為自然,更具有現實意義。其次,水稻行業涉及的人物多樣性及其內部不同的組織結構和人際關系,也使它天然地具備小說的故事性。”
最新完結的《糧芯》作為三部曲收官之作,相較前兩作最大的突破,便是將三代育種人串成了一條線,這里面既有匠人精神的傳承,也有理念的創新。小說通過連貫的故事線,展現了不同時代下人們的精神困惑和奮斗圖景,不僅是對時代的記憶和贊頌,更是對勤勞耕耘精神和人情冷暖的深刻刻畫。
真實是現實題材創作的核心要義,《糧芯》的故事線跨越了數十年之久,為此,洛明月進行了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檔案查詢,這也是他每次開新書前通常要進行的準備工作。“在形成故事脈絡之前,還要逐一對情節點進行排除,做到不夸大,立足實際,再對人物進行劃分和故事分類,然后在大綱中去做取舍和改進。”
洛明月強調,為了把握專業性和故事性的平衡感,要懷著對專業知識的理性思考和基于現實的崇敬心理進行創作。“情節上,不能加以掩飾進行架構,絕不敢跨越現實面。對于專業知識,做到不夸大、不弄虛,如對智慧農業、基因編輯、生育育種等相關情節及人物的描寫,均有意地克制思維發散,將其控制在眼界之內,未敢大放厥詞,這是對同行讀者的敬畏,也給予了讀者對作品更多思考的余地。”
“從以強調道德準則為核心的《糧戰》,到以探索種業強國為己任的《問稻》,再到《糧芯》使命擔當的提出,‘糧食三部曲’走完了從提出問題到回答問題的路。”洛明月說。
引導人心、重塑精神支柱才是打開流量密碼的關鍵
在《糧芯》中,洛明月通過跨世紀三代育種人的故事,凝練出我國育種家的時代風采和精神傳承——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富有,從普通到卓越,都來自雙手的奮斗。他擅長“以小見大”,通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個體、聚焦生活細節和情感、展現人物與時代的互動、通過對比突出主題以及保持真實性和客觀性等方式,來刻畫人物并反映社會問題,從而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共鳴。“當‘小人物’和‘小事件’穿上代表時代色彩外套的時候,生活的支離破碎也好,陽光燦爛也好,都會顯得格外真實動人。”
在洛明月看來,網絡文學受眾群體廣而大,作品更應該關注社會現實,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與情感。作為網絡文學作家,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通過作品的情節、人物塑造,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三觀,關注社會現實,體現時代精神。
“另外,也要注重傳承文化自信。網絡文學是文化輸出的載體之一,通過作品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讀者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是創作者的擔當。”洛明月認為,網絡文學“更要注重創新,提升作品質量,杜絕同質化”,并“通過創新,提升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讓網絡文學真正成為時代的精品。”
洛明月目前在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工作彈性小,不同于有些非全職網絡作家白天上班、半夜趕稿的“極限狀態”,每年他都會選擇一段工作相對輕松的時間進行集中寫作。對他而言,創作狀態更偏向于一種靈感驅動和自由發揮,按他自己的話說,過去幾年一直在行業文里“摸索”,接下來,他想回過頭看看自己,回歸生活,品味生活,創造生活,“方向上仍堅持聚焦現實民生,以都市題材為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洛明月從第一天寫作起就從未改變的信念,他認為用心的作品,一定是不以利益為首而進行的創作。“在作品面向讀者之前,首先要回答自己,這個故事我喜歡嗎?讀者喜歡嗎?有社會價值嗎?雖然說順應人心就有獲得流量的可能,但引導人心、重塑精神支柱才是打開流量密碼的關鍵。沒有流量的作品就不具備價值嗎?未必,看作品是否和自己的內心握手言和,這是將寫作堅持下去的關鍵。在千萬作者中脫穎而出,光靠技能武器還不行,還要有非同尋常的熱愛和敬畏之心,才能從競技場中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