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坤長篇小說《極頂》主題對談暨影視推介活動 極頂之上:文學與時代的對話
5月30日,由山東省作家協會、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辦,泰山名勝風景管理委員、泰安市文聯、泰安市作協、中共岱岳區委宣傳部、《作家文摘》報社有限公司承辦的“極頂之上:文學與時代的對話——王宗坤長篇小說《極頂》主題對談暨影視推介活動”在泰山極頂大觀峰下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監事長賀紹俊,北京星港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峰,《極頂》作者王宗坤,《極頂》主人公原型黃國強等出席了活動。對談活動由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月斌主持。
對談會上,吳義勤表示,《極頂》是中國作協正在實施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作品之一。這個計劃的目的,是記錄我們這個時代史詩性的偉大實踐。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應該說整個中國大地正在上演驚天動地的偉大變革。在中國文學史上,歷次山鄉巨變,都有對應的文學經典產生。從《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到《創業史》,以及周立波的《山鄉巨變》,時代為文學提供了豐厚的寫作資源,大地上的故事比我們的小說還精彩,我們必須創作出跟得上這個時代,也配得上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王宗坤的作品入選,是因為它在思想藝術上達到了我們所期待的要求和標準,達到了應有的一個高度。《極頂》的題材非常獨特,在中國文化里,泰山有著特殊地位,是一座文化的山,也是一座精神的山。小說里的泰山元素非常豐厚,此次對談的舉辦地放在泰山極頂,是真正實現了文學走進了文學現場。
“這部小說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泰山在小說里面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賀紹俊高度評價《極頂》的創作,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好,作者寫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其中一個特別的地方是作者把泰山作為一個“人物形象”寫在里面。《極頂》不僅體現了泰山神圣、崇高和包容等標準化的形象,還展現了泰山平和、親切、平民化的另一面。這是過去在書寫泰山的文學作品中是少有的。“我覺得平和是泰山很重要的品格,把泰山的平和、親切、平民化,和神圣、崇高、包容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立體化、更全面的泰山,我覺得這是作者王宗坤對文學做出的一個貢獻。”
王宗坤談到創作經歷時頗有感慨,過去他一直認為文學就是虛構,所謂的體驗生活是個偽概念,但《極頂》的藝術構思是建立在泰山真實的大背景上,很多事物要認真考慮,才有感染力和真實性。他認為《極頂》的創作顛覆了他之前的創作觀念,日后他的創作可能是走得多,寫得少,或者說行走和書寫并重。作為一個寫作者來說,他表示,真誠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萬花筒般的世界不缺故事,缺的是帶感情、帶感悟、帶溫度的故事。這部小說里有我的愛,有我的情感,有我的理解,這就變成了我的故事。
泰山景區管委南天門管理區書記、區長黃國強是《極頂》中禹奕澤的原型人物之一,從山東農業大學畢業后就來到泰山景區管委,投身一線工作。他講到了和《極頂》這本書的緣分。他和王宗坤是從2019年開始接觸,到作品成書,這幾年他看到了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他認為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升華自己。
“我花了兩天時間看小說,看完之后特別激動。”于峰認為,《極頂》包羅萬象,小說已經具備了影視劇的條件。比如人物關系的架構,小說為影視改編提供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并且主線明確,情節很強。小說本身也具備市場性,接下來就是要從影視市場上去挖掘,拍出來一定是個好劇。
活動尾聲,趙月斌對活動進行了總結。他認為從這場對話中看到了泰山的重量,泰山作為五岳獨尊,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能量。《極頂》不僅是一部小說,還讓大家看到了大自然、山林、泰山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讓我們會發現,文學仍然有回望現實、照亮現實的能力。
對談活動前,舉行了開幕儀式。山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趙藝丁發表致辭,泰山景區黨工委書記孫磊介紹泰山建設管理及文化活動情況,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雷建民發表致辭,開幕式由泰安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鹿鋒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