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霞:網絡文學要回歸內容核心
馬艷霞,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
在掌閱科技總編輯馬艷霞看來,相比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對于讀者有其獨特吸引力和優勢,能夠滿足多元的情感需求與認知共鳴,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網文內容的無限可能性和細分類型,敘事又常突破現實束縛,通過超現實設定(如重生、系統外掛、異世界冒險等)構建“第二世界”,滿足讀者對奇幻體驗、身份逆襲、情感補償的心理需求;依托手機、平板、電子書閱讀器等移動終端,網絡文學支持“隨時隨地閱讀”,章節式更新、互動式評論也都強化了讀者的參與感、互動性;此外還有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網絡文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豐富的幻想空間,讀者能夠在文字中體驗到來自另一個平行世界的沖擊,他們可以將主角的逆襲與成功代入到自己身上,從而在心理上獲得一定的情感滿足?!瘪R艷霞說,部分作品還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如古風言情、歷史考據),在傳播文化的同時也滿足讀者對“知識型娛樂”的需求,兼具娛樂性與知識性。
那么,什么樣的網文才算優秀的作品?馬艷霞認為,一部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還應該能反映社會現實,傳遞向上向善的力量,此外還要考量“是否具有新穎獨特的創意和想法,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情節設置是否緊湊有趣,扣人心弦,能夠吸引讀者持續閱讀;人物形象是否飽滿立體,具有個性和魅力;語言表達能不能做到精準生動,準確傳達作者的意圖和情感,不啰嗦不生硬;節奏控制是否恰到好處,既不拖沓冗長,也不匆忙草率;作品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是否能夠觸動讀者的內心深處等?!?/p>
95后、00后正在成為創作主體
隨著網絡文學整體的蓬勃發展,95后、00后等年輕網絡作家也正在逐漸挑起大梁。在馬艷霞看來,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互聯網經驗,對新的類型和新的“腦洞”“金手指”設定等有著更為創新的理解,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理解為網絡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作品也呈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點。
她以網絡文學中的幾大熱門題材為例:“在玄幻、奇幻題材中,他們會構建更為宏大、復雜的世界觀,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修仙門派、魔法學院的設定,而會融入星際元素、平行宇宙等概念;在科幻題材中,他們筆下的未來世界充滿高科技與人性的碰撞等。”
鮮明的人物性格、網感十足的語言風格、創新的敘事手法,這些都是青年創作者生機活力的表現。優秀年輕作家的涌現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競爭,不少創作者受困于找不到自己的創作風格,或是在流量、收入和想寫的內容之間難以平衡。馬艷霞建議:“年輕作者一定要守住初心,不盲目跟風、模仿,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經歷,寫自己真正熟悉、真正擅長的領域,真誠地進行創作,這樣才能與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吸引更多的讀者讀下去。我們的作品在給讀者帶來情感慰藉、認同感的同時,自然也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近年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發展迅速,在馬艷霞看來,其背后既有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合力推動,也體現了網絡文學作家對時代精神的深度回應,反映了網絡文學的精品化趨勢。
“網絡文學已經突破類型化的表達,更多地關照現實,以小切口書寫大時代,從‘逃離現實’到‘直面現實’,為大眾文化參與主流價值構建開辟了新路徑?!瘪R艷霞說。據了解,掌閱連續多年對現實題材作品進行開發和扶持,簽約重點現實題材作品《糧戰》《鐵骨錚錚》等,其作者都是有著相關工作經驗的一線人員?!艾F實題材創作潮流的持續深化,需要政策、平臺、網絡作家與讀者共同推動,方能在流量和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p>
在深耕內容的同時,網絡文學作為數字時代的新型文化載體,在文化傳播中同樣發揮著多維度的橋梁作用,非遺、“國風”等傳統文化題材作品在近年來熱度持續升溫。對此,馬艷霞表示,“網絡文學既是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強大助力。作為網絡文學平臺,我們應以‘守正創新’為內核,守‘文化根脈與人性溫度’之正,創‘敘事邊界與傳播形態’之新,擔負起現實題材崛起與青年文化價值引導的使命?!?/p>
構建“人機共生”的網絡文學創作生態
人工智能時代浪潮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網絡文學創作產生了復雜且多層次的沖擊和影響。一方面,AI帶來技術賦能的機遇,將創作者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專注于核心創意,同時降低了創作門檻,激活大眾創作力;另一方面,AI寫作也引發關于創作本質、產業生態和倫理規范的深刻反思。
面對這樣的變化,網絡文學作家該如何保持創作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馬艷霞強調,無論如何,人類的情感深度是AI替代不了的,“網絡作家要扎根生活經驗,將個性化的生活烙印融入作品,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人性矛盾刻畫,賦予角色血肉”。
其次,創作者要以深度原創塑造自己作品的個性,在題材與敘事手法上進行雙重創新,比如開拓新題材(如科幻與傳統文化融合)、實驗非線性敘事(如多視角切換、時空交錯)等,形成獨特風格?!翱梢酝ㄟ^AI輔助素材整理,但需要作家對文化內核進行深度解讀與重構,這種‘傳統基因+現代表達’的創作路徑,可以規避AI的淺層模仿?!?/p>
AI難以替代作家對社會熱點的敏銳捕捉與價值判斷,因此,網絡作家也要深入基層,將脫貧攻堅、科技倫理等時代命題轉化為具有文學張力的故事?!耙獦嫿ㄗ约骸豢蓮椭频膭撟鱾€性’,可以通過語言風格——像是方言運用、詩意化表達,或者世界觀架構邏輯,比如獨特修煉體系等形成辨識度。”馬艷霞說,“例如管平潮在仙俠題材中融入徽派文化細節,就形成了差異化的美學標簽?!?/p>
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文學創作生態的變革,在馬艷霞看來,構建“人機共生”的生態,對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拔磥淼膭撟骺赡苁恰鰪娦妥髡摺cAI的深度協作,人類提供創意與情感,AI負責執行與擴展。”她說,“正如作家蔣勝男所言,AI將淘汰低質量‘碼字工’,但真正優秀的創作者將借力技術實現躍升。網絡文學必須要回歸內容核心,以高質量發展、精品化路徑努力提升整體質量,積極利用新技術不斷提高創作效率和創新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