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理論文章也可以是“文學”的
來源:文藝報 | 吳子林  2025年04月23日10:11

1992年,葛曉音先生在給錢志熙博士論文《魏晉詩歌藝術原論》作序時,談到了自己對于學術研究范式的一些看法:“大體說來,凡是先確立了理論框架和主要思路的研究模式,都會遇到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這就是思維單調和直線化的問題。……如果研究的出發點或理論原則定得太高,主要觀點一插到底,就更是如此。因為研究對象是立體的、不規則的,每種研究的視角都能發現一些接近事物本質的東西,而不能顧及全面。即使鍥入深層,找出許多問題的內在聯系,也很難都擰到一條主線上。”說實話,葛曉音先生對這種愈趨理性化的“新派研究”是持一定的保留意見的。

的確,理性思辨是一種因果性思維,它憑借諸多概念、范疇、命題展開一種邏輯的推衍,所凸顯的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問題在于,文學研究的對象是“立體的、不規則的”,或者如錢鍾書所說,“文學如天童舍利,五色無定,隨人見性”,因此,葛曉音先生認為,因果性思維的單調和直線化只能“發現一些接近事物本質的東西,而不能顧及全面”,而且,“深思也會帶來言不盡意的問題”,使語言文字的表達難以跟上思路的發展,論述便難免顯得空泛和一般化。事實上,因果關系是機械的、外在的關系,只是事物諸多關系的可能形式之一。在因果關系之外,事物還有各種內在的聯系,有詩意或魔力的世界關系,它意味著人與物由一種深刻的共情聯結在一起。邏輯的、線性的方式是無法表現這種非線性存在的。因此,錢鍾書先生在《讀〈拉奧孔〉》一文引述格利爾巴澤(F.Grillparzer)的話說:“邏輯不配裁判文藝。”

那么,如何克服這種“邏輯的障礙”呢?葛曉音先生提醒我們,必須對以演繹和推論為主要特征的“新派研究”保持警惕,也就是保持一種必要的距離。葛曉音先生注意到,“從三十年代過來的許多學者都受過新理論和新方法的熏陶,但始終沒有忘記作為研究客體的文學具有給人藝術感受的性質”,他們的文學研究往往能將“感性和理性這兩種特質完美地統一起來”,而“使深曲的思緒了然于心,了然于口與手”。這無疑提示了一條克服“邏輯的障礙”的路徑。

近日讀到黃藥眠先生的《關于當前文藝理論問題的幾點意見》(1980)一文,其中談道:“現在的批評文章,有些是不夠過細的。有些文體則寫得很是枯燥,作者不愛讀這類文章,讀者也不愛讀這類文章,只有我們的同行,愛讀這類文章。假如只有同行愛讀,這就有點可悲了。文學批評最好能變成批評文學,有風格和華采。……我記得艾青就曾以警句的形式來論詩,這很好嘛!讓更多的文藝理論家、批評家也都成為詩人吧!”這令我驚喜不已。黃藥眠先生正是“從三十年代過來的”學者之一,他的這段文字正可與葛曉音先生的文字作互文性讀解。

依據上下文語境可知,“批評文章”包括文藝理論家、文學批評家的文章。黃藥眠先生批評當時的批評文章“不夠過細”,主要是因為它們沒有關注具體的現實問題,沒有結合具體的文學創作實踐,沒有聯系具體的文學作品,沒有落實到具體的作品分析。概言之,它們沒有黃藥眠先生所倡導的“具體的思維”,只是一味地搬弄術語進行邏輯的推理、演繹。我們知道,思維是對思想的把握,思想則是話語所呈現的意義。由于“具體的思維”的缺席,那些“批評文章”只能產生抽象、晦澀的思想,并呈現為單調、枯燥的文體。他們用“行話”來寫作。對于未經學術訓練的一般讀者而言,這些“行話”無異于“黑話”,讀起來味同嚼蠟,而只有“同行”才“愛讀”這種文章。其實,“具體的思維”的匱乏,加上局限于專業術語共同體,極易導致我們的文藝理論、文學批評言不及物,淪為一種“語言的空轉”,其所產生的文化效應、社會效應亦微乎其微。因此,黃藥眠先生說:“假如只有同行愛讀,這就有點可悲了。”

怎樣打破這種局面?黃藥眠先生呼吁:“讓更多的文藝理論家、批評家也都成為詩人”,“用詩的形式來論詩”,“以警句的形式來論詩”,使“文學批評最好能變成批評文學”。顯而易見,黃藥眠先生強調了詩性思維或隱喻思維在學術寫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述學文體的創造問題。在這方面,葛曉音先生與黃藥眠先生的觀點可以說是基本一致的。

時至今日,黃藥眠、葛曉音當年所指出的問題似乎被人遺忘了。當下不少學者普遍缺乏一種語言意識、文體意識,諸多學術論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無論男女老少都長一個樣。坦率地說,不少論著“以艱深文其淺陋”,不僅一般讀者不愛讀,就連同行都不愛讀!為什么會這樣呢?在我看來,很多的文藝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未曾真正經受“語言的轉向”的洗禮,未能立足于漢語的主體性,從世界存在的角度看待問題,“在語言之中”寫作,“在漢語中出生入死”。他們的語言觀念基本停留在語言工具論的層面,沒有意識到你“怎么寫”決定了你“寫什么”,而“在語言之外”寫作,即將語言理解為表達某個觀點、思想的工具或載體。多數人只是“約定俗成”地寫作,沒有認識到學術研究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個性化的事業。實際上,文體的基礎是語言,創造思想的同時也創造著語言;學者之述學與作家之創作是相通的,一部理論或批評著作亦可寫成一部具有文學性的作品。用黃藥眠先生的話說,“文學批評”可以變成“批評文學”。也就是說,理論文章也可以是“文學”的,并形成與學術思想相匹配的文體風格。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評論》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插插插色欲综合网|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 色综合久久一本首久久|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蜜芽|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