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泥濘的生活也開花
《街市上的芭蕾》,秦文君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4年12月
我從事兒童文學創作40多年,出版了《男生賈里》《調皮的日子》等70多部小說。新長篇《街市上的芭蕾》的創作過程有點“奇特”,作品脫胎于一個遠方女孩,講述的是一個不被人們熟知的兒童群體的真實故事。
2020年底,我被一則新聞報道吸引,云南邊陲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一女孩在媽媽開的肉鋪里練芭蕾,和城里的“嬌娃”不同,她請不起芭蕾老師,只能借媽媽的手機看著視頻自學。這下巴尖尖的瘦小女孩執拗的芭蕾夢,她那雙亮亮的眼睛,還有聞所未聞的學芭蕾的經歷,讓我的眼前不斷出現畫面,感動得一塌糊涂。
我先和小女孩和伙伴們作遠程視頻采訪,聽她們談及在肉鋪里在水泥地上,手把著絞肉機練芭蕾,伴隨著斬肉的噪音、飛濺的骨渣。在那一次的視頻采訪中,有兩個女孩失聲痛哭,一個談及媽媽虎口在勞作中震開。另一個說自己過生日那天,有意多次提示媽媽“今天不一樣”,但在為生活奔波的媽媽卻始終想不起究竟是什么日子。
邊陲孩子原生態的質樸生活撲面而來,我慶幸自己看見了不被人們熟知的這些。我一向喜歡云南,之前我曾15次到過云南,對當地的風景、風土人情進行社會考察,對人物、方言等也有一定積累。我先寫了初稿,描寫生活在云南邊陲小鎮的芭蕾舞女孩勇敢逐夢的旅程,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將曲折且富有韻味的成長故事娓娓道來。邊陲孩子對美的覺醒,寫一群并不隨遇而安的人,但僅僅寫了兩萬多字,我就感覺坐不住了,立即背著背包,開始了去云南的第16次的行程。我采訪當地的老師、孩子,走訪遠赴偏僻的村委會、自然村落,參與孩子們的舞蹈排演,和當地村民露天聚餐,流連于各街市,去周邊的五六個縣城體驗當地的市井生活和人文風俗。
記得當時我坐骨神經的老毛病發作,夜間疼痛難忍,白天照樣風塵仆仆地走南闖北,夜里無法入睡,就連夜整理訪談筆記。這一次云南之行,我獲得一種全新的創作激情,也打開了意想不到的精神疆界,看到了宏大社會歷史背景下的鄉村變遷,了解到女孩成長的復雜構成,體會到她們身上美的進化。
我想把有質感的街市生活、活潑潑的生命意蘊和美的力量羽化成作品,變成一部有藝術質感的,豐富而又有美感和力量的兒童小說。四年左右的時間,我三易其稿,第三稿的篇幅一度超過14萬字,又幾經打磨,形成了現在的《街市上的芭蕾》。
小云兒在喧鬧的街市,在散發牲畜氣味的肉鋪里跳芭蕾,也許有人聽了會感覺驚掉下巴,但我不覺得。無數中國孩子都有一顆想飛的心,他們在自發成長,有的因為沒有通常的環境和條件,只能用上“土法”,但這遮掩不掉他們身上的光耀——卓越的生命力、對美的向往,令人贊嘆的改變命運的強烈愿望、創造力和不屈的意識。寫到好幾個地方的時候,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想這本書的寫作對我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這四年的寫作過程中,而是恒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