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情節是小說的基本面以及死亡與愛情的悲劇美 ——讀洪放小說《雙琴》兼及其他短篇
來源:十月(微信公眾號) | 常愛情  2025年04月16日16:40

小說創作中,常常有故事與情節的論爭。什么樣的叫故事,什么樣的可以稱為情節?有人舉例說:“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是故事;而“國王死了,不久,王后因傷心過度也死了”是情節。對于王后死了這件事,如讀者再追問“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問“什么原因使她這樣傷心?”就是情節。

作家洪放的短篇小說《雙琴》(原載《十月》2025年第2期)就是一篇以情節取勝的佳作。小說不僅生動講述“王后”傷心而死的情態,而且將“王后”傷心的前因后果做了情景式演繹,并向縱深處延展。作者精細地編織一張情節的網,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將緣起、糾紛、轉折、解決、收尾的行文邏輯和因果關系冷峻呈現,似一曲令人提著心,吊著胃,屏著氣的悲歌在耳邊回蕩。當幕布拉起的那一刻,我們不糾結故事后面的故事,而是從小說情節發展的基本面去理解小說本身蘊含的意義:男人面對職業成就與情感沖突時的權衡。與此同時,站在藝術審美角度,人心的角度,社會生活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去領悟作品要揭示的道理:愛是付出,不是傷害;愛可以追求,但不能成為戲弄的資本。作家通過洗練的語言、扁平與圓形人物的融合塑造、事件的擴展、封閉環境的特寫,構筑了一個豐富的文本圖式。通過圖式,作者深刻表現了對死亡的憂患,對愛情的頌贊。

小說《雙琴》主要講述青桐劇院黃梅戲導演兼編劇“魯可凡”創作了一部名為《雙琴》的戲曲,以及因戲曲而交織的二十年前后的人物關系沖突和情感間的糾葛。戲曲內容為:一對雙胞胎姐妹同時愛上了進京趕考的書生,姐姐與書生情投意合,但妹妹也對書生萌生愛意,不惜設身引誘,終致書生背叛了姐姐。在一場雷電中,妹妹與書生同時被擊中,姐姐遂投水自盡。魯可凡讓自己喜歡的演員“小若”一人分飾姐姐和妹妹,還特別要求小若要將妹妹因愛生妒后心里的邪惡演出來。而另一個臺柱子“葉如云”卻得不到一個角色。彼時,小若心里愛著魯可凡,只有愛,沒有恨,演不好邪惡的妹妹,想拒絕卻又不能違逆魯可凡,非常痛苦。魯可凡為了獲得首演的成功,演出的前夜,與同樣愛他的葉如云在宿舍擁抱乃至衣衫不整,這一幕正好被小若撞見,使得第二天演出時,小若將愛的熱火以及對魯可凡的滿腔憤恨帶進戲中。演出雖然獲得成功,但結束后小若便離開了劇院且再也沒有回來。二十多年后,魯可凡得了重病,想在臨死前復演《雙琴》,但苦于劇院經營走下坡路,這時一個名“池青桐”的人愿意捐款五百萬,其手下人找到已身為青桐劇院的團長葉如云,強調一部分款項用于《雙琴》的演出。魯可凡拖著病體,在新生代里指定“簡蝶”的小演員來排演《雙琴》,也是一人分飾兩個角色,一樣被要求把妹妹的邪惡演出來。但簡蝶并未聽從魯可凡,她主張自己的意識,堅持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將劇情改成妹妹把書生推給了姐姐,自己被雷電擊中。魯可凡似有所悟,只好接受修改后的劇情。簡蝶飾演的《雙琴》也大獲成功,而重病的魯可凡在謝幕臺上去世,并流下最后一滴眼淚。

《雙琴》,即雙情。戲劇名“雙琴”與小說名“雙琴”重合,作者巧妙運用了一語雙關,設下伏筆和喻意,為情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首先,小說在敘事方式上,牢牢抓住情節這個要素,讓戲劇情節與小說情節相互纏繞和交替演進,使小說的人物關系和情感表現形式貼合了戲劇表演方式。戲劇表演最注重情節的推進,從而反過來作用于小說的節奏。情節的層層抽絲剝繭,使二十年前的愛恨情仇與二十年后的死亡悔恨呈雙線發展。戲劇里虛構的人物情感沖突引發了小說中現實的人物情感沖突。情感的彼此糾纏導致矛盾的加劇,悲劇的發生也就不可避免。戲里戲外,通過情節,探尋那個“傷心”的由頭。小說多方位、多角度地利用情節變換手法,為人物形象服務,為小說的思想服務。

其次,小說在敘事時間上,通過兩個節點即二十年的前與后,變換情節幕布,把小若當年扮演《雙琴》獲得成功的原因交代得一清二楚,又將現在復排《雙琴》的因緣際會和劇情修改描摹得波瀾迭起。

二十年前,小若演出后帶著愛與恨離開了劇院,《雙琴》從此擱置,甚至不敢被后來人提起。二十年后,戲曲還是那部戲曲,但小說里的人繼續往前走。魯可凡得了重病,臨死前唯一心愿就是復演《雙琴》,而這時偏偏就有一個叫“池青桐”的人愿意出資。作者雖沒有明指這個“池青桐”就是當年的小若,但讀者一看便知是作者設下的“情節需要神秘感”的敘事技巧。

世事浮沉,虛虛幻幻,兜兜轉轉,時過境也遷,心里那點事,那些人,提不起也放不下。池青桐可能是小若當年負氣出走后另起的名字。二十多年的光陰滑過,仍然沒有淡化她心里的痛。她用“青桐”劇院(小若后來應是在生意場上做得風生水起)銘記那段藝術的生命,那個令她愉快又憂傷之所,那個給她美麗愛情又傷透心靈的男人——魯可凡。小若希望自己當年用全部心力出演的《雙琴》能再現在世人面前,祭奠那永不再來的青春時代和帶刺的情感。

魯可凡得到復演《雙琴》的機會后,枯槁的身體注入了新的能量。他想讓《雙琴》在心里重新開一次嬌艷的花,讓生命再綻放一次繽紛的色彩,這“大于天”的色彩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義。他想讓情感之光溫煦他枯萎的靈魂和枯槁的肉體,不留牽掛地離開,讓《雙琴》活在他心中,讓他活在喜愛戲曲的人心中,活在小若的心中。魯可凡清楚這個叫“池青桐”的女人就是二十多年前的小若,只是仍然不敢直面回答葉如云的問題:“不管他是誰。明天就排。”這是他對小若愧疚的愛的彌補,也是他下意識承認那句“戲大于天”的執著是荒謬的。在面對死亡的逼近,魯可凡已經意識到自己為了所謂的藝術追求、藝術理想而辜負了一份真摯的愛情。當初,他輕松拿捏著女人們對他的愛,利用小若因愛升起的嫉妒之心,不擇手段地追求演出的成功,卻傷害了兩個女人的情感。

二十年后,“簡蝶”正是當年小若的影子。她理解了任何一種愛的發端都沒有錯,哪怕是不道德的愛,從愛情本身而言,都是對美好感覺的向往和追求。雖然相愛是兩個人的事,是排他的,但愛一個人又是自己的事,與對方無關,這令簡蝶領悟到愛可以成全,而非嫉妒和占有,并不需要邪惡和懲罰。愛是心甘情愿,是付出,這樣的愛才是動人的,歷久彌堅的,不應口誅筆伐,遭天譴。為了愛情,也為藝術本身,簡蝶在魯可凡不同意更改劇情的命令下還是改了。她堅持自己對愛情的理解,蛻變成有思想的演員,而不是魯可凡的木偶。她將書生推給姐姐的瞬間也完成了愛的教化與升華。

簡蝶也演好了妹妹,一個成全愛的偉大的妹妹。演出獲得如當年一樣的成功,且在主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更被觀眾所接受,這是真正的愛情的力量。《雙琴》在戲里完成了悲劇美的震撼和反思;戲外,魯可凡在臺上去世前流下的淚也具有悲劇意味:為藝術,為愛,耗盡一生心血,那是慚愧的淚,更是遺憾的淚。

回過頭來看,小若當年的出走,雖然有埋怨,但又何嘗不是成全魯可凡和葉如云?誠如那句“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小若是放手了,但并沒有放下這份愛。她在魯可凡去世后,決定“盡快回青桐。”

作者將情節的一步步推進作為本篇小說的基本面,在基本面上傳達著藝術的理想,名利的追求,人性的幽深,愛情的傷痛,生活的艱難,死亡的冷寂,生命的美好和生存的經驗。基本面的展現往往如現實中人們面對的人和事,它們只露出冰山的一角,太多不可言喻的波濤、暗礁不斷啃噬和擠壓我們的內心與精神世界。

很難推測魯可凡是為了戲劇藝術還是為了他個人的職業理想。某種程度上來說,魯可凡是自私的人,他要小若的愛,又要如云的情,甚至征服了簡蝶。他用“戲大于天”掩蓋他脆弱的情感和虛偽的內心。那么多小魚圍著他,沒有哪一條是屬于他自己的。是這些小魚不愿跟隨還是魯可凡從來就沒有想對哪條魚兒負責,給她們充足的營養和水分?作者對魯可凡這個人物的刻畫是扁平加圓形的融合,投入的情感傾向是復雜的,有認可(認可魯可凡對藝術的忠誠和苛刻),有同情(同情他積郁成疾,戲曲的衰落導致了他精神的潰敗,進而影響身體的運行),有批判(批判他對情感的玩弄,他豐富的心靈似乎裝得下天底下所有美麗女子的愛,但又褻瀆那些真誠的心靈),有諷刺(魯可凡在臺上去世前那遲到的淚水)。

從《雙琴》可以看出洪放是個出色的設計師,他將情節設置得跌宕起伏,終了又使它嚴絲合縫,讓人心生嘆息。在小說表現技巧上,作者像個攝影師,鏡頭變換自如,避免行文呆滯,直鋪到底。他又是個語言諧音的高手,題目《雙琴》上文已指出它的寓意,而各個人物的命名也頗值得尋味。簡蝶:破繭成蝶,推陳出新;葉如云:往事并不如煙云消散,魯可凡臺上最后的淚水就是佐證,但在時間老人面前,似乎一切又只能像落葉一樣飄飛;魯可凡:魯莽得不可一世,自命不凡;小若:看似柔弱,卻有極大的堅韌和強烈。再有,文中戲里唱詞的創作也可窺見洪放對中國傳統戲曲的宣揚不遺余力,對家鄉黃梅戲的熱愛可見一斑。洪放曾將這篇《雙琴》與他之前創作的《旗袍》(《人民文學》2023年第11期)列為姊妹篇。《旗袍》,也是寫因戲結情的好文,都有秘而不宣的愛情,都有不可避免的死亡。

值得關注的是,洪放近年來的短篇小說總圍繞著兩個主題:死亡與愛情。這些短篇,有的專門寫主人公臨死前的人生經歷與心理活動,如《冬至》里垂死的老人,《舊書店》里生命沒剩多少天而嗜書如命的男人;有的雙管齊下,死亡之下掩蓋真摯的愛情或不道德的愛情,如《大琪的店》中患重疾而亡的負心漢,《旗袍》里鮮花般隕落的小宛和重病的老安;有的則寫從愛情到婚姻后發生的陣痛,如《圓滿》。在以上篇什中,主人公幾乎都重疾纏身,不久于人世。洪放將死亡的晦暗和毀滅描寫得寒意滋生甚至虛無蒼涼;將兩情相悅或愛而不得寫得芬芳浪漫,細嗅薔薇。本篇《雙琴》,依然籠罩著死亡氣息和愛情的憂傷。集中來看,應不是湊巧,而是作家思想成熟后對死亡深度的敏感和痛惜,是人到中年后對愛情深刻的領會和詮釋。洪放通過作品傳達自身對死亡的理解和憐憫,尤其將目光聚焦到相愛的人之間橫亙著死亡這一無法逃避的現實困境時所表現出的無力和無奈,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死亡的哀傷和愛情的美好。

從人類生存和人生意義上看, 死亡是令人痛苦的事。普通人面對死亡時,絕不能做到如莊子擊缶那樣的通透。死亡的終途就是毀滅,這使人們對它既畏懼又憤怒。從而,死亡帶給個體的感受就是悲劇性的。在中國文學審美體系中,有一種文學審美觀即“悲劇美”;在西方文學審美中,也有這樣的傾向。文學的悲劇何能成為一種美?誠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里的有價值既指人性中的真善美,也包含社會理想、個體尊嚴。美好愛情被摧殘也是一種悲劇,從而與死亡幾乎構成對等的悲劇性。

透過死亡,透過毀滅,讀者產生對悲劇的哀嘆和對希望的追求。作家對死亡的憂患與敬畏,對死亡的潛意識的恐懼和憤慨,都會自覺地引入其作品中。尤其當死亡與愛情并駕齊驅時,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能達到較高的藝術審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狠狠色综合TV久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99国产综合色|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色欲天天天综合网|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