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爽劇”更有深度
近日,根據千山茶客小說改編的《雁回時》在騰訊熱播,這是自去年《墨雨云間》創造一系列收視紀錄后,千山茶客的又一部改編劇受到熱議,再次印證了爽文、爽劇仍是市場靈藥。該劇講述莊寒雁從被家族拋棄的“天煞孤星”逆襲為復仇者的故事。首播當日即登頂熱度榜,彈幕中“解氣”“爽翻了”的呼聲不絕于耳,但細究其敘事邏輯與價值表達,似乎是想在“爽”與“深度”間尋找平衡,為同類題材提供了一些思路。
事實上,爽劇霸屏多年,已逐漸走向困境,“即時快感”淪為套路。制作方似乎意識到這點,《墨雨云間》用短劇化的快節奏、高頻反轉和“手撕仇敵”的情節成功“狙擊”觀眾情緒,成為最后一道“高光”。大部分爽劇的問題,是將矛盾簡化為人性之惡的堆砌,反派往往為壞而壞,主角則以“金手指”或外力拯救完成逆襲。觀眾在強刺激中宣泄壓力,卻也逐漸審美疲勞。當反派如紙片人般單薄、沖突如流水線般重復,爽感便成了“工業糖精”,甜膩卻空洞。更嚴峻的是,部分作品為追求數據,刻意放大狗血橋段,導致價值觀扭曲。例如女主復仇必靠男性助力、女性互助淪為“雌競”陪襯,甚至將封建糟粕包裝為“權謀智慧”,這類創作不僅消解了爽劇的正面意義,更可能誤導觀眾對現實產生錯誤認知。
相比之下,因“重生”題材受限,《雁回時》的劇本與原作大不相同,劇中將核心矛盾改為“現世報”,雖然人物設定和行事邏輯稍顯不通,但也試圖以智性敘事重構爽感。如劇中莊寒雁的逆襲并非依靠“天降神兵”或“降維打擊”,而是通過抽絲剝繭式的權謀博弈。《雁回時》的家族權謀線試圖跳出傳統宅斗劇的“善惡二元論”,如莊寒雁的復仇不僅針對個人,更指向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迫。該劇通過家族成員的利益糾葛,暗示制度性不公的根源,但具體角色塑造如生母與反派的動機是否有深度,仍需后續情節驗證。
《雁回時》表明了爽劇的一個轉向,觀眾對“無腦爽”的耐受度正在降低。爽劇若想突破瓶頸,實現娛樂性與藝術性、思想性的共生,或需在三個維度深耕:其一,敘事邏輯的合理化。爽感不應依賴“金手指”,而應源于角色的智慧與成長。如莊寒雁的隱忍謀略、絕地反擊,唯有符合人性邏輯,才能避免“懸浮感”。其二,價值觀的軟性植入。爽劇不必刻意說教,但需通過情節自然傳遞正向價值。如《雁回時》借家族群像揭露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其三,社會議題的深度融入。從階級固化到性別平等,爽劇完全可以將現實痛點融入古裝外殼。如莊寒雁的復仇本質是對制度性壓迫的反抗,若能進一步探討女性如何在男權社會中構建主體性,其意義將遠超“復仇成功”的表層爽感。
不得不說,當下市場對“爽”的追求仍存在功利化傾向。部分創作者將“高能”等同于“高熱度”,盲目堆砌沖突卻忽視敘事邏輯;將“女性獨立”簡化為“開掛逆襲”,忽視角色成長的合理性。觀眾爽完即忘,作品亦難留余韻。目前來看,《雁回時》至少在爽劇框架下有所創新,爽劇不必淪為“降智快餐”,也可以成為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當觀眾逐漸厭倦“為爽而爽”的套路時,唯有將娛樂消遣與思想藝術熔于一爐,才能讓爽劇真正走向“長青”。娛樂的底色未必輕浮,它也能讓觀眾在宣泄情緒的同時,感受到照亮現實的光芒,這才是爽劇的“正道”。畢竟,最好的“爽”,從來不只是感官刺激,更是價值觀的共鳴與靈魂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