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以創新創造夯實文化強國之基 ——文藝界政協委員建言“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來源:文藝報 | 王覓、路斐斐、劉鵬波  2025年03月05日08:23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創新創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部署,著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如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更好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文藝界政協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為文藝插上科技的翅膀

“2035年錨定文化強國建設目標令人深感鼓舞,更讓人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表示,新時代文藝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形態,文藝與科技深度融合,為文藝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文學界為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生力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網絡文學創作者創作出大量廣受讀者喜愛的作品,這些作品在轉化為其他藝術形式后,得到了更加廣泛的社會傳播。網絡的普及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提供了更多機會與可能。比如,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借助科技和媒介手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傳播,使非遺從靜態向動態邁進。多姿多彩的文化,無論是原創藝術,還是對傳統的傳承,都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合力,從中可以感受到當代中國人的創造活力。“文化自信不是口號,它來自生活、來自人民,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能夠更深厚、更持久的重要原因。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已經成為現實,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李巖認為,科技賦能讓文化創新擁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他表示,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全民族文化創新充滿機遇與活力,要從中華文明的源頭汲取創新動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人工智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推進傳統文化的數字化、通識化和感知化,讓大眾通過數字終端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二是充分利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成果,彰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并蓄、綿延不斷”的特征,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內涵;三是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推廣,利用非遺項目的地域性、民間性和跨界融合等特性,通過文創、影視、短視頻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活力。

“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審美趨勢,借助科技的力量,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提出,要一手傳統、一手當代,用好科技手段,“這不僅是一種策展理念,更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他以齊白石藝術的國際傳播為例,闡述了如何通過創新手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在希臘雅典舉辦的“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里的中國哲思”展覽中,策展團隊以哲學為切入點,挖掘齊白石作品中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并與西方哲學進行對話,強調文明互鑒的價值。同時,策展團隊借助AI技術對齊白石的畫作進行重構,創作出動態的數字藝術作品,讓更多海外觀眾跨越時空與中國優秀繪畫作品對話。

讓文化之風吹向基層

“讓人民創造的風吹起來”,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的期望。近年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持續關注素人作家寫作,傾聽基層作家聲音。從家政女工范雨素的《久別重逢》,到清潔女工王柳云的《風吹起了月光》,再到即將推出的一線工人小海的詩集《溫榆河上的西西弗斯》,這些作品展現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代的思考。“對于文學寫作來說,人民是創作的客體,是創作成果的欣賞者與傳播者;同時不容忽視的是,人民也是創作的主體。”韓敬群呼吁,讓作協的大門、出版社的大門、期刊的版面向更多的基層寫作者敞開,讓文學成為他們友好的家,“我們的文學生態將更加生氣蓬勃,充滿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汪惠仁認為,激發文藝活力是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文藝是時代精神與人民期盼最敏銳的發現者、最鮮活的呈現者和最多元的傳播者。一個國家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充滿活力的文藝創作。這種活力既來自文藝家個體的主動釋放,也來自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的解放與激發。從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來看,文藝管理體制的改革是必然趨勢。只有深入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營造可持續的文化生態,才能讓文藝創作擁有更廣闊的空間。優秀的文藝家往往具有強烈的個體風格,這種風格是文藝創作的核心競爭力,文化文藝管理機構應尊重文藝家的個體風格,激發文藝創作的內在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劉笑偉說,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離不開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文化創新創造不僅是文藝家的事情,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政策引導,制定相關AI創作管理辦法,明確人工智能參與文藝創作的界限,建立倫理審查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以推動文藝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廣大作家和文藝工作者要積極參與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在創作中有意識地提高作品的國際性、融通性和互補性,增強中國文學作品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等不僅展現了時代變遷,也為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家要用手中的筆記錄時代,引領時代風氣,為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貢獻自己的文學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馮俐從個人創作經歷出發,認為熱愛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是文化創新創造的源動力。“中華民族一直是充滿創新創造力的民族,中華文明史上的優秀作品、藝術品甚至生活用品中的圖案造型,無不是祖先的創新創造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展現了祖先的智慧,更訴說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被生活滋養出的想象力。”談到如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她表示,需要放眼世界,扎根腳下的土地,親近人民,廣泛汲取人類文明成果,擁抱科學技術,使之成為助飛的手段和翅膀。同時,創作者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傾聽人民的心聲,真誠地去表達。只有讓每個個體都參與到文化創新創造中來,文化才能真正實現多元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統稿:劉鵬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国| 91综合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五月婷|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