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與向上 ——關于當前童書主題出版熱的冷思考
2024年書業在艱難中復蘇,2025年的開局強勁讓人抱有期待。目前在每年的選題結構中總有一塊核心區域留給主題出版,每家專業少兒社也都積累了一定的出版案例,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而且很明顯的是,這些主題出版日漸形成了一個特定的圈層,劃分出了特定的路徑,在童書全品類中呈現出別致樣貌。
但在更多場合的交流中,出版者卻普遍呈現了主題出版的焦慮:篩選出了哪些有競爭力的素材?找哪些作家寫稿獲獎概率更高?以哪種體裁表現更能勝出?什么樣的配置更有能力上榜單?
因此,以專業的出版規格,做“套路式”的出版動作,便形成了一種奇怪的割裂感。那么,出版如此,創作何如?帶著年底尋找新一年圖書選題的茫然,我跟隨一個作家團去新疆采風。時大雪滿天山,蒼茫氣象讓人為之一振。采風團里有一位創作豐厚的實力作家,他已數次來北疆了,他說自己每年都要出來一段時間“下生活”,不出來不行,“看得到樣貌,聽得到口音,下筆就有點譜了”。聽了這些,我內心似乎緩解了一些焦慮,繁忙的案頭編輯做主題出版豈不是也需要“下生活”?
由此,引發了我關于主題創作和出版的第一個思考:下生活,下功夫。
巴金曾在《隨想錄·文學的作用》中提到:“我在一個會上的發言中說過,‘創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這句話并不是我的‘創作’,這是好些人的意見。作家下去生活,是極其尋常的事。”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結合兒童文學創作來看,傳統文化的寫作,是近年來主題寫作中重要的一塊。我曾收到一位青年作家的書稿,當時她已經在國內幾家主要的少兒社出版過四五部長篇小說,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據說市場反饋不錯。她告訴我,她對他們當地的幾種非遺文化非常感興趣,曾多次去采訪。不過遺憾的是,我在她的稿子里清晰地感覺到,作者還沒有很好地消化這些傳統文化素材,小說中涉及這方面的知識,還沒有按照自己的文字習慣精心修改、調整語序。這些文化、知識與少年兒童的結合,還是相對簡陋的“插入”,讓整體創作呈現出一種“急就章”的狀態。很遺憾的是,這不是個別現象,簡陋的一兩次采風就催生出來的作品并不在少數。所以,如何下生活,下功夫,下到何種程度,如何真正找到“料”,并不僅僅是形式問題。
孫犁曾說過:“創作的命脈,在于真實。這指的是生活的真實,和作者思想意態的真實。這是現實主義的起碼之點。”所以沒有生活的真實,就不能說是負責的主題出版,內心如果對此不認可,沒有將素材化為血肉的自覺,何來感染讀者的藝術力量?
我的第二個思考是“高規格”與“求務實”。
主題出版是否一定要高規格處理?其實不一定。這個高規格是指重大節點、重大題材、重大事件,也是指選題立項、獎項申報、營銷宣傳。事實上,這種“高規格”的創作出版活動,有時候可能會忽略作品本身的品質,往往反過來會影響主題出版的質量和收效。認真翻閱近幾年熱門榜單中的部分作品,有些在圖書裝幀、營銷路徑上都有著漂亮的成績,但細讀本文,則常常會發現問題。有些主題出版物意圖四兩撥千斤,但可能力有不逮,因為觀念、手法和思維陳舊,常常變成了“自娛自樂”的宣傳品。
主題出版的精品化其實并非是“物料”的高級化,而是回到文學的本質,回到生活的本原,不矯飾,不懸浮,以藝術生命的長周期來提升主題的當下感。所以,整個出版鏈條上的從業者,要實現少兒主題出版的常態化、長效化,就需要以“求務實”的態度,平實守真,把握好主題創作與主題出版的基調。
我的第三個思考是,兒童文學主題創作與出版需要尊重文學規律。
文學從來不缺少主題,在當下這個百年大變局的時代更不缺少時代主題。童書的主題創作作為一個醒目板塊,撬動著行業的頂端資源,吸納著書業的關注力。面對這樣的現狀,我以為回到文學常識,尊重藝術規律,不獨為主題出版開方便之門,是對兒童文學創作和童書出版更負責任的表現。
前段時間,我閱讀了鄧西的長篇小說《永遠的阿貝》,這部作品創作的起點是出版社的非遺主題出版約稿,作家從小有對黎錦的耳濡目染,為準備創作也深入地進行了考察和采訪。整體看,在這部作品中,非遺的主題寫作某種程度上已經退居幕后,讓位給了作家對成長的表達欲望,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褪去了兒童文學出版領域內傳統文化主題寫作“兩張皮”的現象。而此前史雷的《將軍胡同》采取經典式的第一人稱孩童視角,在大量的個人口述歷史中篩選出對作品有助力的素材,讓時代背景在百姓的生活場景、生活事件中呈現,成功地“把虛構的人物切入真實的歷史”,在他的筆下,“孩子的游戲既輕盈又沉重,家國大義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的心中生生不息。”吳巖的《中國軌道號》將1970年代的兒童生活與重大航空航天事業相聯接,“將愛國主義元素與無限的想象相融合,寫出了看上去很透光,很生活化,毫不經意的文字”(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授獎詞),傳遞了勇于創新的筑夢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兒童文學主題創作與出版需要尊重文學常識,尊重兒童文學的藝術規律。“文學作品的價值從來不是由寫作的主題來規定的。兒童文學也是如此。恰恰相反,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永遠是那些寫出了特定童年生命與生活的生動面貌、真切質感與豐富內涵的作品。”(方衛平語)
主題出版作為一個專門的板塊,使命使然,當然要以精益求精的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我更傾向于以一種更自然、更生態的方式來對待主題出版,向下扎根,向上求索,多一些自省,多一些從容。
(作者系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