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電視劇、網劇:創新鑄就更多精品佳作
年終歲末,盤點2024年國產劇集創作可以發現,這一年的劇集更加貼合社會和觀眾需求變化,創作格局持續優化,在主題表達、題材拓展、類型突破、敘事創新、人物塑造、科技賦能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整體品質明顯提升。
《繁花》海報
《我的阿勒泰》海報
重大題材劇再創精品
2024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和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在重要歷史節點,國產電視劇深情回望歷史征程,推出多部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劇。《走向大西南》講述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領導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團結各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難,成功解放并建設大西南的事跡。《西北歲月》首次全景式反映波瀾壯闊的西北革命歷史,以史詩敘事描繪西北根據地的崢嶸歲月,謳歌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范和豐功偉績,展現崇高信仰的光輝。《上甘嶺》以獨特視角再現艱苦卓絕且極富傳奇色彩的上甘嶺戰役,講述志愿軍戰士英勇無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詮釋中國軍人的堅定信仰、愛國情懷、頑強意志和不屈精神。《天下同心》再現1948至1949年間,中國共產黨攜手各民主黨派及愛國民主人士,歷經艱辛,成功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過程,展現新中國誕生的不平凡歷程。
眾多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劇開拓歷史縱深,還原歷史人物。這些劇在藝術表現上注重用細節刻畫人物,深入挖掘角色的精神世界,以人帶史,使觀眾在細微之處感受到真實的力量。無論是革命者的堅定信念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還是普通民眾在動蕩年代中的生活智慧與人性光輝,都蘊含豐富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歷史思考,劇集因此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達到新的高度。
現實題材劇傳遞溫度
2024年,現實題材劇占總體劇集的70%以上。劇集創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取材現實,關注當下,富有創新性的佳作接續登場。
現實題材劇常常聚焦普通人,通過他們的奮斗史,體現時代發展的內在動力。《繁花》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細膩的敘事,再現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蓬勃活力和城市繁華。《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以改革開放為背景,講述一群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拼搏,實現自我價值和夢想的勵志故事。《小巷人家》通過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一個普通社區三個家庭的變化,謳歌老一輩工人的堅守與新一代青年的奮斗,以工筆描繪了一幅中國社會變遷的風情畫。
現實題材劇還以寬廣的視角掃描時代,熱情謳歌國家戰略實踐和百姓創新創造。《江河日上》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直面生態保護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幸福草》講述中國菌草技術團隊跨越國界、助力他國的傳奇故事。《山花爛漫時》關注鄉村教育,謳歌基層教師的崇高風范和精神境界。《煙火人家》細膩勾勒幾代人的命運交織與情感糾葛,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代社會紛繁復雜的矛盾與解決之道。《日光之城》《小日子》《歡樂家長群》《城中之城》等把鏡頭對準各個群體,反映了百姓的真實生活和奮進時代的精氣神。
現實題材劇敘事風格更加多元,既著力強化真實性和感染力,又為觀眾帶來更加新穎獨特的審美體驗。《南來北往》以輕松幽默的輕喜劇敘事,將觀眾帶入20世紀70年代迄今的東北大地,講述鐵路職工和乘客的故事,表現他們的堅韌與樂觀。《我的阿勒泰》以新疆相對偏遠又充滿魅力的地區為故事發生地,采用抒情詩般的筆觸描繪青春的成長與自我突破,再現風景之美、人生之味,給觀眾溫暖與慰藉。
2024年的現實題材劇將審視的目光對準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平凡人中的不平凡,直面社會議題和百姓苦樂,書寫了人民群眾的樂觀自信和豪邁情懷。
類型劇創作百花齊放
2024年,國產劇集多類型發展,各類題材并進,各種風格紛呈,類型融合催生眾多優秀作品。
這一年,女性題材電視劇表現出色,《玫瑰的故事》《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等“她題材”劇皆從生活中捕捉女性堅韌不拔、勇敢前行的人格魅力,展示不斷成長的女性形象。《追風者》《深潛》《破密》《哈爾濱一九四四》《群星閃耀時》等諜戰劇通過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節,展現信仰的力量。《邊水往事》《微暗之火》《白夜破曉》《新生》等懸疑劇情節線索錯綜復雜,在光怪陸離的敘事中體現豐富的人性,為觀眾帶來視覺震撼和心靈啟迪。《慶余年》第二季、《天行健》《大唐狄公案》《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清明上河圖密碼》等古裝劇巧妙地融合懸疑元素,在情節引人入勝的同時,也深入探討人性與世情,追求觀賞性與深刻內涵的結合,使古裝懸疑劇熱潮持續升溫。《與鳳行》《長相思》第二季、《永夜星河》等古裝奇幻劇精心構建出一個個神奇而迷人的東方神話世界,通過浪漫的表達方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總體看來,2024年的類型劇集創作日益成熟,在類型多樣性和創新融合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不斷帶給觀眾新鮮感,也為未來的電視劇創作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價值拓展多向發力
2024年,《我的阿勒泰》《日光之城》等劇集展示出在文旅推廣方面的獨特價值,拍攝地吸引大量游客打卡,形成了劇集創作與文旅產業雙向奔赴的景觀。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作品的征集以及文旅微短劇的興起,更是促進了文旅融合。劇集的價值從藝術價值、文化和教育價值走向包括經濟價值在內的多重價值整合。
與此同時,劇集的傳播超越大屏,向數智傳播轉場,對接社交、消費等諸多使用場景。觀眾常常就劇集中的議題展開討論,形成社交互動,通過發彈幕、點贊、評論、分享等促進劇集的傳播及相關議題的曝光。這一新的傳播方式正在促使劇集創作進行相應的調整。
此外,劇集創作迎來新技術賦能的關鍵時期。AIGC技術參與劇集藝術生產,在編劇、導演、拍攝、剪輯、后期、虛擬制作等方面,人機協作展現出更多可能。由可靈AI與業界知名導演聯手打造的短劇創作計劃開啟影視創作的重大探索。《神話》《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等一系列AI創制微短劇,已體現出數智技術對劇集創作的重大影響。
2024年,精品化的國產劇集顯著拓展了國際市場。《我的阿勒泰》上線后,吸引多國觀眾。《慶余年》第二季在國內首播之際,即實現美國迪士尼旗下知名流媒體平臺Disney+的同步上線。《與鳳行》也在海外流媒體平臺Rakuten Viki上線。國產劇集品質與國際傳播力持續攀升,進入國際化、數智化發展新階段。
回顧2024,國產劇集創作積極響應時代發展和觀眾需求的變化,加速推進精品化建設,注重作品的情感共鳴和情懷表達,傳遞向上向善精神。展望2025,在創作創新與技術革新雙重驅動下,影視工作者必將譜寫視聽文藝新篇章。
(作者單位: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