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刀歹徒,他挺身而出,把受傷鄰居護在身后;面對鄰里糾紛,他百般勸解,全力維護社區團結穩定;面對困難群體,他慷慨解囊,傾力幫助他人;面對榮譽光環,他淡然一笑:“助人為樂、積德行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姚志強:用愛溫暖這世界
2022年7月,姚志強榮獲“第十四屆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稱號。(姚志強提供)
2024年12月16日,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公示了299名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名單,其中“見義勇為”類58名,兵團第十二師一○四團西城東社區居民姚志強入選其中,是兵團唯一入選“見義勇為”類的先進典型。
血刃下的見義勇為
姚志強居住的一○四團西城東社區四規劃區是一片平房區,他在本地有兩個院子,大院子在坡上,主要做住房、辦公室和庫房用,坡下還有一處小院子,作為工房用。2020年8月29日,姚志強當時正在坡下的小院里干點雜活。
姚志強家大院子位于坡頂的三叉路口,朝南的巷子里面還住了四家人,巷子頭是老劉家,左邊是老高家,兩家大門相距約十米。老劉家距姚家大院約有五十米遠,離坡下的姚家小院一百米左右。
那天下午的血腥,至今讓姚志強想起來心悸,回憶起那段往事,他的表情一下凝重起來。
老高的兒子小高自十五六歲離家在外打工,十多年后返回家中,用掙來的十多萬元給父母買了一套樓房,他自己則住在平房里,性格孤僻,一般不與人打交道。
身材魁梧的小高那天中午站在老劉家門口大罵,老劉心里十分害怕,打電話給姚志強,請他幫忙把小高弄走。姚志強在當地工作生活了35年,因為人正直、樂于助人,贏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誰家有難事和矛盾都會找他幫忙,而他也從不推辭,竭盡全力。
姚志強叫上鄰居老曹一起前去勸說小高,壯壯實實的小高手中握著一把磨得锃亮的剪刀,正站在老劉家門口大罵,兩只眼睛被憤怒燒得通紅。
姚志強和老曹了解了情況,過去多年兩家一直有矛盾,關系本就不好,而當天發生的小事再次加劇了矛盾,一氣之下小高回家拿了把剪刀就往老劉家沖,老劉見勢不妙趕緊關上大門,小高沖不進去就站在大門口破口大罵。
了解了原委,姚志強和老曹一再勸說小高不要生氣,最終將他勸回自家院中。姚志強和老曹也各自返回家中忙自己的事兒。
下午5點多,正在坡下小院里忙活的姚志強聽到工人小蔣站在坡上喊他:“姚哥趕快來,小高正在翻老劉家的院墻,老劉讓你來管管!”
“多大點事,鄰里鄰居的鬧成這樣,有必要嗎?”姚志強一邊心里埋怨小高一邊往坡上跑,一百米的距離幾分鐘也就上來了。他剛站到坡上還沒顧上好好喘氣,就聽到前方老劉凄厲的喊聲:“殺人啦!殺人啦!救命啊!救命啊!”
姚志強驚懼地抬眼看到前方劉家大門敞開,小高正提著一把磨得锃亮的大砍刀追著老劉砍,老劉被迫從自家院子跑出來躲藏,而劉妻此時已經被砍倒在地,渾身血流如注。
姚志強趕緊順著巷子往老劉那兒跑,跑到中間發現自己雙手是空的,這赤手空拳怎能敵得過拿著大砍刀的小高?他趕緊往四周看了一下,發現路邊墻根下有根一米多長、七八公分寬的板條,沒空多想,他拿起板條繼續向老劉跑去。
沖到老劉跟前,姚志強才發現,倒在地上的老劉渾身是血,魂飛魄散,身體像篩糠一樣抖個不停。只見小高正揮刀砍向老劉,倒在地上的老劉用左手護著頭,左手被砍傷,脖子也被砍傷,渾身噴血,危在旦夕。
姚志強一個箭步沖到老劉前面,用身體護住老劉,一邊用手中的板條抵擋小高揮過來的砍刀,一邊高聲喝斥小高停手:“放下刀!放下刀!”但當時已經瘋狂的小高根本不聽,一個勁地揮舞著手中的刀砍向姚志強。
姚志強手中的板條幾下就被兇手鋒利的砍刀劈成兩截,掉在地下。他知道此時這個板條是抵擋不了砍刀的,只有趕緊再找個能用的工具。
可當姚志強環顧四周,狹窄的巷子里根本沒有一件可用的工具,情急之下他只好揀起掉在地上的半截板條繼續拼命揮向兇手,同時大聲怒吼讓兇手放下刀。
“當時小高紅紅的眼睛瞪著我,手中的砍刀揮向我,說實話我心里也害怕,但又不能退縮,我要退縮,老劉肯定沒命了。我顧不上多想,不停地揮動板條,只想著怎么把小高手里的砍刀打下來,怎么把他抓住。”
姚志強使出渾身力氣一次次揮動板條擊向兇手,終于將兇手逼退到自家大門口。“嘡”的一聲,姚志強又一次用力揮棒,將兇手手中的砍刀打落下來,砍刀落地之后滾入院門,失去利器的兇手被迫退入院中。
姚志強見機立即關上高家大門,瘋狂的兇手撿起刀拼命砍剁大門,想沖出來。趁這個空檔,渾身是血的姚志強趕緊拿出手機撥打120救人。
“那時我是真的緊張,渾身的力氣在與兇手搏斗時已經用完了,腿都是軟的,撥120這三個數字我的手抖得撥了好半天才撥出去。”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姚志強面色肅然:“打完120,我又趕緊打110報警。我們這里緊靠雅瑪里克山,老高家院子里有后門,兇手手里有刀,如果從后門跑到山里或市里,那就會對社會造成更大危害。”
12月20日,當年參加抓捕兇手活動的老君廟派出所民警梁松向我們回憶當時的場景。
“接到報警電話后,我們老君廟派出所的民警在時任所長孟曉龍的帶領下立即趕往案發現場,在路上孟所就向烏魯木齊墾區公安局領導作了匯報,副局長塔里哈提很快也趕到了現場。
在局所領導的指揮下,我們立即對現場進行了布控,我和塔局在高家大門正面進攻,孟所和其他幾位民警布控在院子周圍,以防兇手逃竄。我一手持盾牌防身一手持槍前進,塔局一手持槍前進一邊向院內喊話讓兇手放下武器投降。
喊了三遍見院內沒有反應,我們打開大門攻進院內,兇手站在屋門前手握兇器情緒激動,我們一邊大聲警告他一邊沖上去,很快制服了準備反抗的兇手。”
警察帶走了兇手,事后才知道兇手患間歇性精神病,因為矛盾糾紛刺激再次犯病,進而持刀傷人。120將老劉和妻子送進醫院搶救,劉妻被砍中要害因流血過多而失去生命,老劉因送醫及時保住了性命。
事后,有鄰居說姚志強:“你真傻呀,兇手萬一砍死砍傷你怎么辦?”
姚志強的妻子聽說這件事后心里害怕至極,剛開始想不通,掉著眼淚埋怨丈夫:“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這一大家子都靠著你,你要是有個啥事,讓我們怎么辦?”但通情達理的妻子慢慢理解了丈夫:“他就這么個人,遇到這事,如果大家都不幫忙,那這個社會就太冷漠了。”
從醫院回來后的老劉抱著姚志強大哭:“是你給了我一條命,你是我家的恩人!”老劉大兒子的準女婿第二天專門上門感謝姚志強,跪在他的面前磕頭表達謝意:“感謝姚叔救了我爺爺的命,您是我家的大恩人!”
姚志強從此卻落下了心理陰影:“以前我膽大走夜路從不害怕,但自從那件事以后膽子變小了,晚上走路總覺得后面有人跟著。一年的大部分時間我都住在平房院子里管理公司,我老婆每天都會打電話提醒我,天黑前把車開進院子,早早把大門鎖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因為見義勇為的感人事跡,姚志強獲得第十四屆“全國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一輩子做好事的兵團好人
一位偉人曾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而在一○四團西城東社區居民心中,姚志強就是一個一輩子做好事的好人,一位值得信賴的好人。正因為如此,姚志強榮獲“兵團道德模范”、“兵團好人”等榮譽稱號。
在姚志強幫助過的眾多人中,老李算是一個特別特殊的人。
12月18日中午,我們見到了今年57歲、身材高大壯實、見到姚志強就一臉笑瞇瞇表情的老李——李西寧。
老李年少時離開老家到新疆流浪了二十多年,因為長期沒有與家人聯系,父母去世后,當地派出所以為他已不在人世,便注銷了他的戶口和身份證。因為沒有身份證,老李找不到工作,坐不了火車,生活和出行都成問題,回家更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流浪漢。
2020年8月,塵肺病嚴重的老李排不了大小便,渾身水腫,因為沒有身份證,沒法到醫院就診,流浪到姚志強家附近。沒錢租房的老李只好睡在路邊,附近好心的居民給他送去被褥、吃的喝的。
姚志強看到奄奄一息的老李非常同情,就把路邊一臺報廢的依維柯汽車收拾一下,給老李作臨時居所,每天安排工人給他送吃的喝的。
眼看著老李病入膏肓,姚志強和老曹、王龍幾位鄰居商議后,認為讓他在這等死不是個辦法,得搞清楚他是哪里人,想辦法讓他返回老家治病。
姚志強多次詢問老李老家是哪里的,他總是含含糊糊說不清楚,后來經過耐心開導終于問到一個有價值的線索,老李的一個親戚在奎屯開過旅社。姚志強趕緊上網查找,通過營業執照找到身份證,又通過身份證找到了手機號,最終聯系上了老李的這個親戚,問清楚老李的老家在陜西商洛市洛南縣,最終聯系上了他老家的親人。
有了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姚志強立即把情況報告給了老君廟派出所。派出所給老李開了證明,姚志強給老李買了一套新的內衣內褲和外套、褲子、鞋子,并給他備足了食物,還塞給他800元錢,把老李送上了返鄉的火車。
闊別二十多年回到老家的李西寧終于有了身份證,經過治療身體也完全康復,他始終記著在自己危難時候幫助自己的那些好心人。2023年8月,李西寧再次來到一○四團西城東社區,給姚志強送上一面錦旗以表達感激之情。
“當時我渾身腫得都站不起來了,回到老家后醫生對我說,再晚個三五天你就沒命了。”說起當時的情景,老李唏噓不已。
“在這里,社區群眾待我就像親人,尤其是姚總,對我就像親兄弟一樣,我心里早就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自此,他在東社區找了一份工作,經常到姚志強辦公室串門聊天,生活得安穩開心。
在社區工作人員和當地居民口中,我們聽到了姚志強更多助人為樂的故事。
一○四團西城東社區副主任向明浩告訴我們:“姚志強在社區是個出了名的熱心人,誰家有難只要找到他,他都會盡力而為。社區有個87歲的老太太獨居,姚志強知道后經常買些米面油送上門,經常還安排工人去給老太太打掃房間。社區有幾個家庭貧困的少數民族學生,姚志強知道后經常買些學習用品,讓我們送給孩子們,鼓勵他們好好學習。”
多年前,姚志強的一位鄰居王老太身體不好,兒女不在跟前。姚志強那時開著一輛130車,其實兩人當時也不熟悉,但只要王老太不舒服喊他一聲,他立即開車拉著老太太到醫院看病。后來,王老太跟他關系越來越好,當他是自己孩子。
一位姓李的居民家中發生火災,姚志強讓工廠里的所有工人停下手里的活,立即到火災現場滅火,而他自己不顧安危爬上正在熊熊燃燒的房頂,拿著消防管帶拼命滅火。
每年高考時,姚志強都會主動加入愛心志愿服務車隊,早出晚歸接送高考學子,并且細心地在車上備好飲料和小吃,以方便學子。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擁有私家車的居民也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
在姚志強的生活中,幫助別人已經是一個理所應當的自覺行動。一到冬天,他在車上會常備一根電瓶充電線,因為經常會遇到因天氣寒冷打不著火的汽車,他會主動幫助車主解決問題。
小蔣說:“姚總是個少見的熱心腸,看見需要幫忙的人他都會熱情幫助。遇到路邊的求助的殘疾人,他身上沒帶現金,就趕緊跑到商店里從手機上倒些錢出來給那人;看到沒飯吃的流浪漢,他會主動給人家買些飯送過去。前兩天,怡和山莊小區一飯店門口有個沒錢吃飯的流浪漢,姚總看到后趕緊到飯店買了雞腿、雞蛋和牛肉面給他端了過去。”
“姚總總是以德以禮服人,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咱這地方啥地方人都有,產生矛盾也很自然,鄰居有矛盾有爭執,都請姚總來調解,大家都信任他。”
“姚總對我們工人從沒有架子,自己再難也從不會克扣我們的工錢,對我們的家人就像自家人一樣。我父母生病,他經常問候打錢。在他這里我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小蔣感慨地說。
在為當地居民辦好事實事的同時,姚志強不僅出謀劃策,還出錢出力。
當地居民老曹告訴我們:“我們這兒是平房區,過去這個山坡上都是土路,特別是下雨之后泥濘滿地,進出很不方便。志強找我們一起商議修路,他自個兒不但拉了十幾車石子鋪路,還拿出3萬塊錢用于修路。”
“十幾年前,這里橋塌了導致下水管道堵塞,經常污水橫流,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尤其夏季更是臭不可聞,居民怨聲載道。志強和我們幾位朋友商議后,主動拿出3000多元購買了水管材料,修好了水管道,方便了居民。”
一個老鄉的妻子去世,留下他一人拉扯三個兒子長大,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姚志強經常幫助他。兒子要結婚了,這位老鄉找姚志強訂了成套家具,因姚志強只做沙發,其他家具只好到華凌市場幫著墊錢購買,一共花了兩萬多元,至今多年過去錢也沒收回來。
還有一個少數民族老鄉日子拮據找姚志強借錢,明知他還不上,姚志強還是借給他兩千元錢,至今十多年過去了也沒還。
我問姚志強:“這么多年你像這樣做好事借出去的錢沒收回來的有多少?”
“有個十五六萬吧。”姚志強說:“看有的老鄉那么難,我就想起自己當年最難的時候,正是有人幫助才渡過難關。所以,能夠幫助別人,我覺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好人讓我愿意成為好人
為什么會勇敢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高舉的砍刀?為什么會一輩子堅持一直做好事?面對我的一連串問題,姚志強向我回憶起自己的成長之路:“在我最難的時候,我遇到了許多幫助我的好人,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也愿意一輩子做好人好事來報答社會。”
1974年9月3日,姚志強出生在河南周口縣一個普通的小村莊,與普通農村家庭一樣,生活貧瘠而單調,如同一眼望得見天際線的豫東平原。年少的姚志強對遠方充滿了向往,一心想去見遼闊世界里的高山大海。
1989年,耐不住單調生活的貧困和寂寞,年僅15歲的姚志強決定跟著鄰村一個老鄉到新疆闖蕩。
“周口是平原地區,從小到大我從沒見過大山大海,特別想到有山有海的地方。離開家的那天,我們坐的是綠皮火車,晚上經過河南靈寶市,我趴在車窗上看著窗外黑黑的大山,心情激動得不得了。”回憶起當年第一眼看到墨黑山巒的那個瞬間,姚志強臉上依然無法按捺激動的神情。
經過五天四夜,姚志強和老鄉來到位于新疆烏魯木齊的兵團第十二師一○四團。
一○四團位于被人們譽為“首府第一團”,如今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商貿繁榮,已經完全融為烏魯木齊市的一部分。而35年前的一○四團,團部南面的妖魔山(現稱雅瑪里克山)都是平房,相當于貧民窟,姚志強租居在團部后面小山坡上的自建房里,就在附近打零工為生。
姚志強說,35年前當地有很多外來戶,山東的、河南的、甘肅的、四川的,大家從五湖四海來新疆討生活,很多人靠打零工掙點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都很窮,但有個事相互之間都會熱情幫助,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我那時候個子不高、身子單薄,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童工,有時打點零工。沒活干的時候,老鄉們會給我飯吃給我衣服穿,沒有錢的時候也有當地的居民和老鄉給我點零花錢,我很感激大家。”
因為吃苦耐勞、善良本分,姚志強雖然年紀小,但大家都很喜歡他,后來他在附近的部隊謀了一份燒鍋爐的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
手頭稍微寬裕一點后,姚志強想學門手藝,于是報名參加了二道橋一家服裝學校的服裝制作班,心靈手巧又刻苦學習的他很快學會了服裝制作技術。
有了一技之長的姚志強,聽說廣東有大海,又是全國重要的服裝市場,于是和一位朋友一起到廣東服裝廠打工。到了廣東,他們一邊問路一邊向心目中的大海前進,步行了20公里來到一片遼闊的水域,他們欣喜地以為到了大海邊,最后才知道那是珠江,不是大海。
盡管不是從小向往的大海,但珠江遼闊的水面和廣東繁華的景象,給年少的姚志強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大世界的窗戶。
在廣東白云區同和鎮一家服裝廠,姚志強不僅踏縫紉機制作服裝,還學會了維修機器設備。“在廣東領到第一月的工資你不知道我有多激動,508塊錢!當時在烏魯木齊一月工資撐破天也就100多元。”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姚志強臉上露出些許激動的神情。
在服裝廠干了半年,姚志強也攢了點錢。朋友家是塔城的,女朋友要求他回烏魯木齊結婚,他勸姚志強一起回烏魯木齊創業。于是,兩人又一起回到烏魯木齊。
回疆后的姚志強在火車南站商貿城租了兩個門面經營服裝,漸漸地生意越做越好,有了一些積蓄。
1998年9月,離家多年的姚志強衣錦還鄉,嫂子給他介紹了自己在縣中醫院工作的同事牛桂容,兩人一見面,彼此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牛桂容的眼里,姚志強成熟穩重,又能吃苦耐勞。而在姚志強眼中,牛桂容不但人長得漂亮,還知書達理。
可是牛桂容的父母對長期在新疆創業的姚志強不放心,懷疑他是不是因為在老家犯了事才跑到新疆去,甚至準備派人到新疆去打聽他的底細。就在姚志強感覺與牛桂容無緣準備返回新疆的時候,牛桂容的父親松了口,只要女兒愿意,他也不再阻攔。
就這樣,姚志強和牛桂容認識僅21天就舉辦了婚禮,婚后牛桂容隨丈夫一起回到烏魯木齊創業,開辦服裝廠,經營服裝店,收入穩定且還不錯,開始了二人的新生活。
但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而屋漏往往又會遭遇連陰雨。正當姚志強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商貿城的兩個店面因為處在消防通道被拆除,手里掙的4萬元錢全部砸了進去,加上結婚時又在院子里新建了四間住房花光了所有積蓄,家里一下捉襟見肘。妻子馬上就要生產,姚志強口袋里卻只有幾百塊錢。
“那是2001年元月21日,馬上就要過春節了,但我們家卻是一團糟,媳婦抱著發高燒的兒子哭,我急得心里冒火、嘴上起泡。”
因為沒錢住醫院,姚志強只能送妻子到附近的黑診所生孩子。正值冬季天寒地凍,剛出生三天的兒子因為受了風寒感冒發高燒沒錢醫治,奄奄一息。
聊到這件事,牛桂容的眼中涌出淚花:“溫度計一插到孩子腋下就爆表了,溫度計最高是42度呀!當時我都快急瘋了。”
姚志強哽咽著說:“我當時抱著兒子急得掉眼淚,孩子當時眼看著不行了,我們抱著孩子走了附近兩家醫院,醫生看孩子太小、病情危急都不敢收,讓我們到兒童醫院去,可我身上只有幾百塊錢,根本住不起醫院啊。”
就在姚志強和妻子心急如焚、一籌莫展的時候,得知牛桂容生產前來看望的鄰居王大哥和妻子見狀,立即回家取了2000元錢送給姚志強:“趕緊送孩子去兒童醫院吧,救孩子要緊,不夠我們再想辦法!”就這樣,在兒童醫院救治七天后孩子退燒了,姚志強和妻子高懸的心才放了下來。
當年8月,姚志強轉行做了家具行業,沒錢買機器設備,就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機器;沒錢進貨,就向老鄉朋友借錢進貨。因為他人緣好、口碑好,沒過兩年就干得有模有樣。有了積蓄,他開始擴建廠房,并注冊成立了烏魯木齊邦威木器加工廠。
工人小胡拉著我們看車間正在生產的沙發:“你摸摸,放心,你站上去使勁踩也不會斷,全部是實木襯子。姚總對產品質量把關一直很嚴,他告訴我們,做產品跟做人是一個道理,質量一定要過硬,消費者才會信任你。”
由于生產的家具質量過硬,款式新穎,很受消費者的認可,姚志強工廠生產的家具遍布南北疆。同時,他在烏魯木齊華凌市場開了一家家具店,由妻子負責打理。
隨著生意日漸好轉,本來就樂于助人的姚志強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公益事業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了社區公認的熱心人。姚志強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榮譽,認識了更多優秀的先進人物,而他們的事跡又激勵著他更加努力,把愛獻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2023年7月26日舉辦的新疆網絡文明大會上,姚志強認識了來自阿克陶縣的“黨徽大叔”阿布都加帕爾·猛德。自此,“黨徽大叔”打開外套給別人展示自己胸前黨徽的那個動作和自豪的神情牢牢地鐫刻在他的心中。
阿布都加帕爾·猛德是,新疆阿克陶縣一名柯爾克孜族護邊員因多年來義務守護木吉鄉火山口景區,多次被評為阿克陶縣“優秀共產黨員”。2022年,阿布都加帕爾·猛德因自豪亮出黨員徽章而在全網爆紅,被人們譽為“黨徽大叔”。
“我想加入中國共產黨!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黨的好政策!能像‘黨徽大叔’那樣戴著黨徽做好事,我覺得自己更有底氣更為自豪。”姚志強深情地說。
我相信,他的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