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問題指向與方法創新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 | 段吉方  2024年11月11日09:36

在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層面上探討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既是一個時代話題,又是一個復雜的學術任務。在一般意義上,一講到“話語”及“話語建構”,容易流于通常意義上的概念堆積及經驗描述,特別是文藝評論本身具有分析、描述的特點,更容易讓話語自主建構問題流于浮泛理解。實際上,無論是從學科角度看,還是從學術角度看,“話語自主建構”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是對學科性、學理性和體系性要求比較高的研究目標。毋庸置疑,文藝評論是針對文藝創作、文藝作品、文藝思潮、文藝現象等綜合問題的鑒賞、評論、批評、分析,但上升到“話語自主建構”層面,就要超越單純的評論與鑒賞,將文藝評論深植于它的學科性、學理性和體系性研究過程之中。“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還存在“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方面的內涵要求及問題導向,相應地,又產生出知識系統及理論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要以中國、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文藝實際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

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問題指向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正是這個宏大的目標與任務的一部分。就中國文藝評論工作而言,“話語自主建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中國文藝評論在實踐中面向它的具體問題。

近年來,中國文藝評論蓬勃發展,特別是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2021年12月14日)等系列重要講話發表以來,以及2021年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后,文藝評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機構加強了對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與推動,高校、文藝評論機構中的文藝評論隊伍不斷壯大,文藝評論工作在文藝創作、文藝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國當代文藝評論迎來新氣象。在這些成效面前,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與文藝評論話語無疑是一種更高的、更根本的要求。

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首先要解決的是“建構什么樣的話語”的問題。首先,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要建構的是能夠充分把握中國文藝現實與經驗,系統展現中國文藝審美傳統與歷史,具有中國文藝評論標識性概念、創新方法,展現中國文藝評論的世界文明互鑒意義的話語。其次要解決的是“從哪里建構”“如何建構”的問題。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有它的實踐性來源,中國文藝的歷史和現實為其提供了經驗支撐。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就是要從文藝發展現實經驗中去建構,文藝評論要對“現實”“說話”,要對“文藝現實”加以解析與評說,文藝評論話語要對“當代文藝現實”有效。

一方面,中國當代文藝創作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驗,也是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主戰場”,把握當代文藝創作的特點、規律和趨勢是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首要任務。當代文藝創作展現出豐富圖景,形式多樣、成果豐富,文學、影視、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門類齊頭并進,且數量龐大,特別是新興文藝生產更加迅速,根據《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超五億人;作品總量超3000萬部;年新增作品約200萬部;現實、科幻、歷史等題材成果豐碩,主流化、精品化進程加快。“時運交移,質文代變。”關注現實文藝創作是文藝評論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主要切入點。古今中外的優秀文藝作品充分反映了各個時代社會文化的發展,當代中國也是如此,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中國文藝創作展現出了卓越的成就,給文藝評論提供了豐富資源。同時,當代文藝創作積極反映中國新時代文化變遷,也給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了契機,特別是現實題材文藝創作為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了重要素材。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工作方案》,各地積極組織新時代現實題材文藝創作,一批文藝精品不斷涌現,如劉慶邦的小說《花燈調》被譽為“新現實主義力作”;電視劇《人世間》《南來北往》受到文藝評論界廣泛關注;民族舞劇《紅樓夢》《挑山》《乳娘》《風箏》等也得到高度贊譽。文藝評論在關注現實題材文藝創作上展現話語建構的現實主義方向和內涵,積極總結現實題材文藝創作經驗及成效,為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奠定現實主義的理論方向。

另一方面,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是一個批評實踐的過程,是在文藝評論實踐中錘煉話語形式、展現話語范式、形成話語體系的過程。文藝評論話語建構不是為建構而建構,而是要在文藝評論實踐中為優秀作品發言、發聲,體現中國文藝評論對中國文藝特性、發展規律和審美價值的理論把握,展現中國文藝評論話語對當代社會文化與審美風尚的把握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起到“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凝練話語形式極為重要,是體現中國文藝評論理論上的建樹的工作。由于文藝評論工作的對象、實踐和過程具有特殊性,其話語形式融感受性與學理性、分析性與批判性、引導性與建設性為一體,凝練話語形式就是要把這些話語特征充分、完整地展現出來。

話語范式的展現是從具體的話語形式中得出的,某種話語范式的建立可能是多種話語形式綜合創作的結果,是融匯研究者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得以綜合展現的。近年來,在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中,王一川提出了以“流溯”作為“當代中國藝術新美質”的觀念,強調“流溯”“構成中國文藝現代性在其百余年進程中繼流興和典型之后生成的又一種新形態”(點擊查看);張晶以“偶然”為關鍵詞探討中國古代文藝創作,認為“感興”可被視為藝術掌握世界方式的特有形態,用“偶然”描述“詩人與宇宙造化相通的樣態”;劉旭光以“清樂”作為中國古代審美愉悅的標識,認為“‘清樂’一詞可以作為古代文人士大夫階層審美愉悅的標識,也是中國古代美學中可以用來標識審美自覺—自律的理論術語”,這些都是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中話語范式研究的有益探索。中國文藝評論的話語體系建設是以話語形式和話語范式為基礎的,是要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文藝經驗等多種理論資源中熔鑄而成的。中國古代文藝評論不乏體系性突出的論著,如劉勰的《文心雕龍》、葉燮的《原詩》等,西方文藝評論論著也有體系性研究的典范之作,如亞里士多德的《詩學》、賀拉斯的《詩藝》、丹納的《藝術哲學》、卡岡的《藝術形態學》等,20世紀以來,H.H.阿納森的《西方現代藝術史:繪畫?雕塑?建筑》更是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而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是中國當代文藝評論話語體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不僅要不斷深化這種體系性的探索,而且需要吸收以往成果,在體系性建設上有新的成就。

當然,當代文藝創作也在不斷變革,特別是“作為新技術、新媒體、新觀念的‘虛擬現實’正是在第五次信息革命的引領下大行其道,提出了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界定‘現實’的問題,并對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也對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當代文藝評論適應現實、深入現實和超越現實,在現實與虛擬現實的復雜發展中,發揮文藝評論話語的解析能力、展現話語建構的針對性,這也是當代文藝評論話語建構與文藝現實保持張力的一種要求。在當代文藝創作中,很多作品積極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文化現實,也有很多作品與當下生活有一定距離。因此,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要面向文藝實踐的多樣化,自覺觀照當代社會文化價值觀念與審美觀念多元走向,要在話語層面把握當代文藝話語新動向、新趨勢,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對文藝形態的催生與改變,這也是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時代所問、時代所需。

“兩個結合”對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兩個結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兩個結合”寫入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作出系統闡述。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兩個結合”突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與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直接相關的理論資源和思想資源,不僅能夠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思想指南,而且在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形成的文藝評論觀念對中國文藝評論話語建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也存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融合相呼應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識形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神圣家族》等著作中形成和展現的文藝哲學、文藝美學、文藝批評觀念奠定了中國文藝評論話語的哲學觀、文藝觀和審美觀,馬克思、恩格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闡釋的文藝理論對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具有方法論指導意義。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對歐仁?蘇的小說的批評、恩格斯在《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中對倍克詩歌的評論、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中對哈克奈斯小說的評價等,則直接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批評實踐特性,其中形成的文藝社會學、現實主義批評、唯物主義美學傾向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分析框架。這種理論分析框架雖然有時候不是完全從文學、文藝評論角度作出的,但正像英國批評家柏拉威爾在《馬克思和世界文學》中談到的,“文學藝術以許多不同的方式進入巴黎手稿的領域”,馬克思“內心還是經常與文學相互引證”。中國文藝評論話語的自主建構可以從中獲得理論與實踐啟示,文藝評論話語以不同層次、不同方式進入中國文藝實際的具體場域,這恰恰是“兩個結合”對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的方法論啟示。

文藝批評標準也是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需要考慮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文藝評論強調美學標準和歷史標準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歷史的”批評標準要求文藝評論要立足現實生活,融入歷史語境,展現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氣象和精神氣質。“人民的”的批評標準則需要文藝評論話語體現“人民性”內涵,突出“人民性”批評話語的力量,體現“人民性”立場。“藝術的”批評標準要求尊重文藝創作的規律,探究藝術的審美形式價值與崇高內涵,體現藝術創新。“美學的”批評標準需要在文藝評論中突出審美價值,把握審美風尚,塑造審美精神。這一文藝批評標準中既有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思想的精髓,也有中國實際。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離不開中國經驗與中國語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也展現出了中國文藝的審美范式、審美標準,這種范式與標準同樣對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具有積極意義,其理論話語特征應該具有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特殊性和審美性,從而能夠為世界范圍內的文藝研究帶來啟發。

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要展現中華文化主體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體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文化主體性的內蘊與特征。這種內蘊與特征包括“主體性的文化實踐意識與文化精神”“本土化的理論塑造與文化建構努力”“中國特色文藝理論的思想凝結與理論錘煉”等層面的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不能忽視中國文藝審美的傳統與歷史,不能忽視古典與現代交匯所產生的獨特的中華美學韻味。中國文藝創作置身于中國文藝發展的歷史中,當代文藝創作在很多層面上也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文藝審美傳統的傳承發展。近年來,廣受好評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音樂劇《將進酒》、舞劇《大夢敦煌》《醒?獅》和《詠春》等,在創作中都恰當地融匯了中國文藝審美傳統的要素,體現了“中國味”“中國風”“中國韻”。這些作品有中國文藝審美傳統特有的傳奇色彩、寫意特征、韻味風尚、文化底蘊,既傳承中華審美風尚、中華美學精神,又體現現代氣息、開放風格。這些作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充分采用現代技術手段,在形象塑造、舞臺呈現、情感烘托等方面,用現代科技激活傳統元素,充分展現了當代各門類藝術跨界融合的趨勢,這些內容也是當代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要加以提煉、深化的,即要在文藝評論話語層面上把握、涵蓋科技與生活的維度,在文化主體性上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意蘊與追求。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文論話語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了積極的話語參照。中國古代文論話語本身是文藝評論的一部分,也是其話語實踐的產物。中國古代文論話語在面向文藝創作、文藝作品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批評概念、話語形式、話語體系,有些批評概念如風骨、神思、知音等雖然不一定能夠直接在當代文藝評論中使用,但其思想精髓是可以進行創造性轉化的。特別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古代文論中對文藝功能、語言修辭、文章結構、倫理生命等問題的認識,仍然可以成為當代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重要借鑒。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古代文論中的理論觀念與方法本身是文藝評論的典范之作,如漢代對辭賦的評論有司馬相如提出的“賦心”、揚雄提出的“賦神”、王充的“尚文”“尚用”;魏晉時期鐘嶸提出的“品第”、《文心雕龍》的《知音》篇提出的“六觀”等,這些概念對當代文藝評論的觀察視角與批評要素分析仍然有重要參考價值。

以劉勰的“六觀”為例,雖然當代文藝作品的“體位”“置辭”“通變”“奇正”“事義”“宮商”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文道”“文心”還在,“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則形無不分,心敏則理無不達”。當代文藝評論的心、眼、情的協調相通仍然是關鍵性的批評要點。朱東潤總結道:“蓋南朝人士,崇尚美感,故義則求其精密,聲則求其調暢,及下筆之際,又必求其純美無瑕如此。”對義、聲、美的追求同樣是當代文藝評論需要強化的。與古代文論和美學相比,雖然當代文藝評論的對象、體例、文辭等有所變化,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所以是“轉化”和“發展”,就是將其優秀的、典范性的內容以現代話語、現代手段凸顯出來的同時,仍可以保留古典意蘊。古典意蘊成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內在靈魂,而不是刻意追求“直接地用”。

“兩個結合”對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指導意義還在于對“結合”的理解與把握。“‘結合’不是硬湊在一起。”“結合”是一種“相互成就”的思維,也是一種中國式現代化的思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形式與成果已經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得以顯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也會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展現出來,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應該是這種顯現的重要形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含了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內在思想底蘊和文化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種“化學反應”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了思想范式。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提供了哲學和思想基礎,當代文藝創作與文藝現實提供了文藝土壤和話語來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提供了內在文化底蘊和思想氣質。

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知識系統和方法創新

中國文藝評論話語的自主建構還要厘清知識系統和學科歸屬。文藝評論不是一種完全個人化、個性化的工作,在保持個人化、個性化的評論風格及特性之外,仍然有學科性和學理性的要求和規范。文藝評論是一個跨學科屬性比較明顯的工作,與藝術學、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以及具體的文藝創作均有密切的關系。強調文藝評論的學科化和學理化,不是將文藝評論置于某種學科限定之內,也不會助長文藝評論的“學究氣”“工匠氣”以及寫作的程式化,特別是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本身包含知識、學理、學科的維度,也需要在這些維度上展現方法創新。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要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也要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整體要求和目標下進行,在這方面,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與藝術學“三大體系”的建構問題,強調“首先需要達成一個普遍的共識,即對藝術學學科應有學科自覺與學科自信”。這種學科自覺是非常必要的。文藝評論的學科自覺是指讓其學術話語有基本學術依托的認識。目前來看,中國文藝評論大致形成以藝術學學科為基本依托,兼顧文藝學、文學史和文學批評等學科,同時廣泛吸納包括影視、戲劇戲曲、美學、設計等多學科知識和思想系統的局面。這并不是說為文藝評論“圈地劃線”,而是強調其基本的學理層次與層級,特別是藝術學學科的學理研究與學術規范會對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起到重要作用。有的研究者提出“藝術學理論,或者新版學科目錄中的藝術學,是有別于西方藝術研究體系、具有中國特色、結合中國實際的學科建制,展現了我國藝術研究的在地化發展和高度文化自信,其本身可謂一個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文學科”。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本身是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中文藝事業建設的內容之一,其話語體系建設應該具有這方面的特征與特性。

在厘清知識系統和學科屬性的基礎上,可以繼續談到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方法創新問題。方法創新是一個在學科、學術層面上展現話語建構的特色與追求的內容。首先,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其實是文藝評論的批評效力的展現,是從批評實踐的效果出發,也是以其為旨歸的。特別是當代文藝創作成果豐富、內容多樣,文藝評論話語建構更要對文藝創作有效。其次,要處理好文藝創作與文藝評論的關系,讓文藝評論的工作真正與創作達成某種協調性,避免各說各話,避免對創作的無效評論、無力評論和重復評論等,避免創作與評論的相互輕視、互不理睬。再次,文藝批評要具有引導文藝創新的價值標準。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很多是就文藝批評而言的,包括分析當今文藝批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指出“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強調要“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批評的系列重要論述本身就體現了中國當代文藝評論話語的自主建構,是中國當代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的當代形態。

在方法創新的過程中,中國當代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需要凝練標識性概念、形成標志性理論成果。標識性概念是中國文藝評論面對文藝創作、文藝現實和文藝發展的理論把握方式、文學闡釋方法及理論批評方法,需要用中國文藝評論特有的概念、范疇和體系系統充實理論成果。文藝評論是更大范圍內的文學闡釋、文藝研究和文藝批評活動,不可避免地與中西各種文學原理、文學批評方法、文學理論范式產生理論和實踐的碰撞,因此需要批判性借鑒西方文學理論范式與文學批評范式,這就要求中國文藝評論在多種理論面向中要能夠展現自身的批評概念與評論方法的特點,在標識性概念和標志性理論上展現文藝解析、文藝批評的話語特征與批評經驗。

最后,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還需要展現文明互鑒的意義與價值。中國文藝評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特別是面對漫長的中國文藝傳統和當代紛繁復雜的文藝創作,文藝評論既要展現中國經驗,同時也要對世界文學、世界文明發展貢獻力量,這就要求中國文藝評論在話語自主建構上要有世界胸懷,體現文明互鑒價值。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不是故步自封、自說自話,而是要面對世界文學發展、世界文明交流的新成果。在當代文藝創作中,很多文藝精品開始在國際舞臺上亮相,當代文藝創作在面向世界的過程中展現了中國敘事、中國故事的魅力,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人類碳足跡》、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話劇《青蛇》《狂飆》、大型交響組歌《我們就是河流》等都在世界文藝舞臺上產生了積極影響,而網絡文學“出海”更讓中國文學產生了重要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文藝作品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的廣泛影響力。中國文藝評論話語自主建構需要及時總結、提煉和概括這些優秀作品的文明互鑒價值與意義,突出中國文藝評論話語在推動文藝創作方面的經驗和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中|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综合91在线精品|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制服丝袜人妻综合第一页|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98天天综合|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网|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狠狠色噜噜色狠狠狠综合久久 |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