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絡文學:從“器物”到“人本”的反思與超越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姜欣言  2024年09月11日08:21

當我們談論21世紀的中國文學時,網絡文學無疑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關鍵詞。作為伴隨互聯網技術革命而生,依托數字化傳播實現繁榮的新興文學樣式,網絡文學以其鮮明的時代烙印和獨特的審美特質,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圖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理論研究層面,網絡文學的學理闡釋和學科定位卻相對滯后。長期以來,網絡文學研究往往局限于技術中心主義的視野,過于強調新技術革命對文學生產方式、傳播路徑的改造,而忽視了創作主體的能動作用和社會文化語境的塑造力量,這既束縛了研究思路的開拓,也無法全面揭示網絡文學發展的內在機理。在此背景下,吳長青的新著《傳承路徑與文學流變——21世紀中國網絡類型文學創作與批評芻論》以社會學視角切入網絡文學研究,將網文置于社會發展脈絡和人的精神向度中考察,不僅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更為網文學理建構提供了新思路。

吳長青在研究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網絡文學亟需新質”“必須轉向‘人的向度’”。換言之,要破除長期困擾網文研究的技術中心主義窠臼,將研究重心從“物”的層面上移到“人”的高度。這一鮮明的問題導向,確立了全書貫穿始終的理論旨趣。事實上,網絡文學雖然是信息技術進步的文化副產品,但其本質仍是人的精神創造,是作者個體基于生存體驗和審美理想而進行的藝術表達。忽視人的主體性,只見“器物”不見“人心”,不僅無法準確把握網文發展的內在動因,更會導致研究陷入“脫離現實”“貽誤實踐”的尷尬境地。針對這一問題,吳長青提出要建立“人本邏輯”的研究范式。一方面,他借鑒社會學關于技術與人的辯證關系理論,指出技術發展固然是網文崛起的重要推手,但人的主體性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因素也在背后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互聯網的低門檻、即時交互等特性催生了“類型化”網文生產,但若無寫手基于市場走向和個人理想所做的主動選擇,“爽文”“宅斗”“玄幻”等類型之所以盛行也就失去了存在基礎。另一方面,他以“雙軌制”創作等現象為例,揭示了創作主體在網文生產中的能動作用。所謂“雙軌制”,是指一些網文寫手一面在門戶網站上進行網文創作,一面又在紙媒發表作品,力圖在商業利益和文學追求之間尋求平衡。這種創作實踐的背后,折射的正是作家基于自身處境和理想追求所做出的主體性選擇。由此可見,“人的覺悟”是驅動網文發展的內在動力,對網文研究而言,唯有立足“人本”,才能真正闡明其發展邏輯。

在“人本邏輯”的指引下,吳長青系統考察了中國網絡文學從發軔、崛起到突圍的演進歷程,揭示了不同階段背后交織的技術、人的主體性、社會文化諸多因素,進而提煉出一系列理論范疇,從而構建起解釋網文發展內在機理的理論框架。具體而言,在考察網文“發軔期”時,吳長青提出“技術理想主義”這一概念。他指出,早期網文創作者大多懷揣改造傳統文學的理想,力圖借助互聯網開放、自由、平等的技術特性,探索一種有別于主流文學話語的創作實踐。這種背負理想的“技術狂熱”,構成了早期網文創作的主要動力。然而,隨著網文進入“崛起期”,商業資本大量涌入,市場規則日益主導網絡文學生產,理想主義色彩日漸淡漠。于是,一種基于利益驅動的文學生產方式開始主導網文創作,催生了同質化、粗制濫造、娛樂至上等問題,造成了網文生態的扭曲。此時,少數有理想、有追求的寫手雖也試圖尋求突圍,但在商業利益的“圍獵”下,創作自由度不斷被壓縮,個體努力顯得微不足道。正是在對這一時期的深入剖析中,吳長青提煉出了“粉絲經濟”“同質化生產”等一系列理論范疇,為我們理解網文發展提供了敏銳的洞察。更為重要的是,在“突圍期”,吳長青看到了網絡文學發展的新動向和新希望。他以近年來一些有思想、有良知的寫手的創作實踐為例,指出只有重建網絡生態的“透明度”與“流動性”,才能有效遏制資本綁架,喚醒創作主體性,推動網文重回文學本位。所謂“透明度”,即要通過完善網文創作、傳播、交易的制度規范,加強行業自律,消解資本與創作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保障寫手權益。而“流動性”則強調要打破資本、平臺對創作資源的壟斷,為個體創作提供更多選擇余地和話語表達空間。唯有如此,才能形塑一個相對均衡、良性流動的網文生態,為“雙軌制”創作等個體努力提供根本保障。

對于吳長青在《傳承路徑與文學流變》一書中所進行的理論探索,我們不難看出,他試圖在技術與人、個體與社會的動態關系中尋求理解網絡文學發展的鑰匙。通過重構“人本邏輯”,他不僅突破了網文研究的技術窠臼,更將人、技術與社會文化語境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加以考察,由此揭示了網文發展背后錯綜復雜的社會文化機制,也為文學社會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資源和范式樣本。同時,吳長青的研究彰顯了一種遠見卓識和家國情懷。在為網文發展把脈問診的同時,他始終心系文學的社會擔當與精神追求。他一再強調,網絡文學要實現自身超越,根本出路在于喚起創作主體的“人的覺悟”,進而推動社會各界形成“共治共建”的良性互動。唯有如此,才能使依托“器物”而生的網絡文學擺脫資本與技術的桎梏,真正成為承載人的情感體驗和精神向往的文學樣式。這種高遠的文化視野和深沉的使命意識,無疑為網文研究注入了新的精神內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 久久88色综合色鬼|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0|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