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是一棵樹 ——評周瑄璞紀實文學《大周表情》
大周村是中國社會最小的行政單位,是中原大地上一個不算偏僻的小角落,大周人像蒲公英一樣撒向全國,又如風箏般被家鄉的土地和親人牽引著,或回饋家鄉,或在受傷失意時回來療傷。這是一個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村落,歷經無數災難卻根深葉茂。這里基本實現了城鄉一體化,人們的生活、情感與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甚至股市震蕩、網絡輿情等息息相關、同頻共振,緊隨時代和社會的步伐,其社會形態就是當下中國農村的縮影。大周表情,就是中國農村最普通最常見的模樣。
《大周表情》以“我”的采訪為線索,以大周村十六個姓氏的綿延發展為核心,將大周村的自然村落布局、自然人文生態及各色人等串聯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井田式的關系網絡,這是典型的中原地區平原村落的格局。
一
近百年來,中國農耕文明和鄉村社會經歷了劇烈的震蕩和變革,鄉土中國在啟蒙敘事與田園牧歌間不斷切換,形成了鄉土“被書寫、被啟蒙”的敘事傳統。周瑄璞是出生于河南臨潁大周村的陜西作家,她敏銳又飽含深情地凝視著家鄉,她的寫作經歷了從宏大歷史敘事、家族敘事到“非虛構”的過程,在長篇小說《多灣》《日近長安遠》《芬芳》之外,她創作了紀實文學《像土地一樣寂靜——回大周記》《大周表情》,以她在出生地的見聞和感悟為原型,真實細膩地描繪出當下中國農村的生產生活場景和人情人性。
《大周表情》是《回大周記》的續篇,也是小說《芬芳》的母本。大周是周瑄璞觀察、認識世界的一個切口,她以歷史性、世界性的眼光審視大周,她如女兒般熱愛著這片土地。對她和大周的游子們來說,大周是家鄉。“故”是曾經;“家”是永遠。創作《回大周記》時,周瑄璞說故鄉是回不去的,正因為回不去了,才會熱愛與想念。她的非虛構寫作是典型的“沉浸式”寫作,她和村里很多人都有著或遠或近的“本家”關系,他們有共同的祖先、血緣親情和精神紐帶,她熱切地想為家鄉多做點事。她的書寫使大周進入讀者視野,走進網絡空間,以至于鎮上想在周瑄璞家老宅建設“大周文化小院”,以促進當地文旅發展?!靶≡骸钡幕I建,是書中的副線,貫穿于采訪、敘事始終?!拔摇币淮未位氐酱笾埽傉?、村委會、村民、鄰居溝通交談,一次次修改方案,博弈的結果是自家人籌集資金建設“南院”,終于圓了父輩的家鄉夢。圍繞南院建設,大周村鄉村管理形態、建筑生產形態、鎮村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等鋪展開來,各方都想實現利益最大化,世道人心得以充分展露。
“我”是功能性人物,大周村的故事圍繞著“我”的采訪和寫作而展開,作者既是敘述人,也是書中的人物,敘述人周瑄璞冷靜客觀地講述著作家周瑄璞在大周村建房的事。大周村人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好,也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壞,他們是一個個普通人,有溫暖的親情也有人性的暴虐和狡黠。平日里,村民們會為一點蠅頭小利勾心斗角,捧高踩低,危難時也會救村人于水火之中。這是鄉村民間倫理秩序,這就是“無法細究”的人性,有冷漠狡詐,更有古道熱腸,誠實守信。
二
改革開放之后,大批青壯年勞力離開鄉村到城市打拼,空心村大量出現,留守兒童、老年人養老等等問題層出不窮。農民工在城市文化中始終無法擺脫“弱者”的刻板印象,他們只能承擔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還要承受各種精神困擾,但城市的繁華依然誘惑著他們,大周人集體結隊去往西安、上海、廣州、新疆等地打工,有人混得好定居當地,有人混得差無顏回鄉,有人年老落葉歸根。土地是寬厚的,潁河水湍流不息,滋養著兩岸的農田,留守者依然在勞動生產,繁衍生息。鄉村的民間秩序從未改變,社會功能仍然在延續,改變的是人。留守鄉村的男人和女人在現實語境中獲得了成長的機遇和空間,男性被嚴酷的生存壓力激發出超常的聰明才智,女性成長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作者用詳盡筆墨記述了秋風、秋香兩位鄉村女性的成長經歷和工作狀態,她們從勤勞質樸、踏實能干的農村婦女成長為帶領兩千多人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帶頭人,當然,這離不開黨的培養、群眾的愛戴、家人的支持、個人的努力、領導班子的團結協作等因素,她們是大周村亮麗的風景。大周村秩序井然,生機勃勃,永遠是出走者安清“內心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每當遇到困難,或心煩氣餒、心浮氣躁時,他都要回來看看家鄉的老河道、綠油油的麥田,走走村后的小路,家鄉給他溫暖、救贖和力量。他的公司“本源”,取“正本清源”之意?;蛟S,這就是大周的魅力、土地的力量。
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的經濟形態、生產方式在發生變化,世道人心也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大周村有秋風、秋香、小潔等時代弄潮兒;有辛苦勞作的普通村民,如花老老、鄧氏、小潔、大妮、樹功、建亞等,大周也有藏污納垢的皺褶。無論境遇如何,每個人都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大周村的鄉村生產結構和社會形態,為中國鄉村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為民族靈魂的重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開篇部分,“我”不厭其煩地講述了大周村的歷史和現實形態,大周村以樹的形象屹立在中原大地,隨著時光流逝而根深葉茂。周瑄璞在塑造人物群像、鋪敘大周全貌時,細致刻畫出大周村人的精神譜系,每個姓氏都有家族傳統和家風傳承。近百年的中國歷史在人物的敘述中逐漸明晰,每一次歷史變革都給大周村打下深深的烙印。《大周表情》從歷史和現實雙重維度描繪著大周村的全景風貌,周瑄璞說,“不必歌頌,也無須鞭撻。如實呈現,就是最大的熱愛?!弊x懂大周,就讀懂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