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微短劇不能野蠻生長
過去的一年,網絡微短劇因滿足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快餐文化需求而迅速“出圈”,“暴富”神話接連上演。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同時,微短劇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飽受詬病。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網絡微短劇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產品,憑借其簡短、快捷、易傳播的特點,迅速占領了市場的高地。它不僅迎合了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更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代社會的文化消費趨勢。然而,在這種“快餐文化”的繁榮背后,我們也應警惕其野蠻生長所帶來的隱患。
部分網絡微短劇在追求點擊率和商業利益的過程中,不惜犧牲內容的質量和品位。一些作品充斥著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不良內容,甚至存在三觀不正、誤導青少年等嚴重問題。這些內容不僅損害了觀眾的審美體驗,更可能對社會文化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對未成年人而言,他們可能因此接觸到不良信息,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從文化產品的屬性來看,網絡微短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消費品,應當承擔起傳播正能量、引領社會風尚的責任。但現實中,一些微短劇卻淪為低俗文化的傳播工具,其內容不僅無法提供有益的精神滋養,反而污染了網絡環境,敗壞了社會風氣。對于網絡微短劇的野蠻生長,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任其發展。
從監管層面來看,相關部門應出臺更加具體和有效的措施,對網絡微短劇的內容、傳播渠道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對于存在違規內容的作品,應依法依規進行處理,以儆效尤。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的投訴舉報機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監督,共同維護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環境。
從行業自身來看,網絡微短劇的創作者和平臺也應自覺提高內容質量和社會責任感,堅守藝術底線和職業道德,注重作品的社會效益而非僅僅追求經濟利益。在制作過程中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審美標準,避免過度商業化和低俗化。平臺方也應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嚴格把控上線內容的質量,引導用戶接觸優質內容。
從受眾角度來看,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和審美水平。要學會在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內容,拒絕為低俗和劣質的微短劇買單。多關注優質、有深度的微短劇作品,支持那些具有創新精神和藝術價值的創作者,為優質內容創造更好的傳播條件。
網絡微短劇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其本身具有巨大的創新潛力和發展空間。我們不應因噎廢食地否定整個行業價值和發展前景。相反,應通過規范市場秩序、提升內容質量,推動其實現可持續的繁榮發展。這就需要政府、平臺、創作者和觀眾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確保為我們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精神食糧。
(作者系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疾控中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