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石榴杯征文活動收官,《衣冠不南渡》等10部作品獲獎
1月16日,由閱文集團、天成嘉華文化傳媒主辦的“傳承民族文化網絡文學創作研討會暨第三屆石榴杯征文頒獎典禮”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活動旨在鼓勵民族題材創作,挖掘具有市場開發潛力的網絡文學作品,推動“民族IP”轉化。
現場揭曉了第三屆石榴杯征文的獲獎名單。本屆活動以“籽籽同心,字字傳情”為主題,經文化領域學者及新媒體網絡平臺專家的多輪評選,《保衛南山公園》《長生從負心開始》《瓊音繚繞》《盛世春》《我本無意成仙》《我為長生仙》《相醫為命》《星河之上》《燕辭歸》《衣冠不南渡》10部網絡文學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長白庚勝認為,文學發展的新氣象,亮點之一就是網絡文學的繁盛,“網絡文學可以說是自《詩經》以來的最偉大的一次民間文學的復興。”他表示,網絡文學為少數民族文學注入創新活力,要共同承擔起“建設現代文明階段最燦爛的文學之花”的時代使命。
“擁抱年輕化、國際化的發展機遇,打造新時代民族文化IP,正逢其時。”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侯曉楠表示,根植傳統、立足時代、面向世界,是閱文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IP的重要方向,“只有秉承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創作出真正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民族文化IP。”
民族文化成網文創作源泉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民族文化熠熠生輝。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已經成為網絡文學的創作源泉。石榴杯征文活動鼓勵作家創作民族文化題材、現代民族題材、民族神話故事與傳說、軍事、科幻及輕小說等方向,體現中華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精神風貌。
以本屆獲獎作品為例,科幻題材作品《保衛南山公園》將科學的理性和末世科幻的藝術想象巧妙結合,書寫人類保衛地球的科幻未來;現實題材作品《瓊音繚繞》講述了三代人傳承創新海南瓊劇的故事,具有濃厚的戲劇色彩和民族文化氣息;歷史題材作品《衣冠不南渡》以輕松詼諧的文字解構厚重歷史,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三國末期的歷史圖景,將新時代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創作推向新高度。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專家肖驚鴻表示,這一屆石榴杯獲獎作品囊括了歷史、科幻、古言、仙俠、現實幾大題材類型,多角度詮釋了網絡文學的民族性、科學性和大眾性。《民族文學》雜志社主編石一寧提出,可以發揮網絡文學互動性的特點,有意識地組織、引導和激勵民族特色題材的創作。
三屆石榴杯征文活動的持續舉辦,為民族題材網絡文學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創作者。其中,意千重、青銅穗、牛瑩成為兩度摘得石榴杯榮譽的佼佼者。意千重作品《長生從負心開始》融合上古神話元素,以女性仙俠風演繹了民族風采;青銅穗作品《盛世春》書寫歷史中的女性,以女性意識的現代性張揚民族性;牛瑩作品《相醫為命》,以民族醫學引出兩岸情緣,在療愈心靈的溫暖故事中展現民族特色文化。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副會長李宗達表示,石榴杯征文活動吸引白金大神作家踴躍參與,更有新作者積極參賽,涌現出各種類型的網絡文學精品,展現了石榴杯在作家和作品培育上的積極引導作用。
超8成獲獎作品授權IP開發
2023年10月,國家民委、中國作協聯合印發《關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推動民族文學作品多形態轉化,提升民族文學國際傳播能力。
數據顯示,歷屆石榴杯獲獎作品中已有超八成授權IP開發,包括出版、有聲、動漫、影視、周邊衍生品等多種形式。同時,石榴杯培育的優秀作品不斷走出國門,受到海外用戶的喜愛,展現出民族IP的巨大潛力。以首屆獲獎作品《恰似寒光遇驕陽》為例,該作品在閱文集團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WebNovel)翻譯上線后,閱讀量已突破1.3億,同名改編漫畫也吸引了近3000萬人次瀏覽。
天成嘉華文化傳媒董事長張爽介紹,將與閱文集團合作,推動網絡文學IP開發與影視長短劇、動漫、游戲等項目相結合,運用科技力量,成立投資基金,探索多種模式,助力共同建立一個網絡文學作品與市場開發形成的緊密合作的生態。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鐘進文認為,多元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從內容源頭為IP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貴州財經大學文學院教授周興杰表示,石榴杯獲獎作品展示著如何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中去傳承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基于推動民族故事“破圈”傳播、“跨界”生長的理念,石榴杯以深挖民族文化寶藏,培育優秀作品和優秀作家,賦能“民族IP”建設為目標,持續迭代升級,用創新的IP培育和開發模式,提升民族文化的軟實力。
“一個偉大的民族,必然有偉大的民族文學作品。”國家民委原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羅黎明在總結發言時勉勵廣大網絡文學作者,多創作民族題材的文學作品,反映各民族優秀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用文學作品鼓舞和凝聚各民族,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