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如何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 ——筆龍膽《東南風云》讀札
新時代以來,眾多網絡作家開始調整自己的寫作方向,將視線轉向現實題材,從不同角度創作出反映時代變革、講述中國故事的佳作。比如何常在的《浩蕩》以改革開放后的深圳為背景,講述何潮、周安涌、江離三人在互聯網、房地產以及金融領域的艱辛創業歷程,展現了時代大潮下初代創業者們拼搏奮斗的精神面貌。晨颯的《重卡雄風》描繪了我國重卡行業披肝瀝膽的艱難成長過程,真實再現了一代人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壯麗的時代畫卷。相較于上述兩部作品,筆龍膽的《東南風云》沒有寫被時代浪潮裹挾的創業者們,而是聚焦背后推動各項政策施行的造浪者們,講述了深耕基層多年的985高校畢業生蕭崢排除萬難帶領家鄉百姓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并且援助其他地區脫貧致富,最終成功從小鎮基層干部蛻變為縣委書記乃至市長的傳奇故事。
《東南風云》不是一部簡單地書寫鄉村脫貧工作的小說,其一大亮點是將官場反腐敗斗爭與脫貧攻堅巧妙融合。小說既落到實處,以鮮活的細節將與人民群眾休戚相關的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實實在在地鋪陳在讀者面前,又站在一定高度,以敏銳的洞察力將體制內各方力量的合作博弈、各項政策的決策實施清晰明了地呈現出來。小說的明線是停礦打造“富麗鄉村”、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工作的展開,暗線則是揪出隱于背后的貪污腐敗分子和黑惡勢力。當主人公蕭崢與肖靜宇相遇時,明暗兩條線開始交織。脫貧致富并非易事,小說以客觀而又真實的筆調寫出了蕭崢等人推進這項工作的艱難。首先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擾。開礦給小鎮帶來了經濟收益,也為一些官員提供了牟取私利的機會,他們利用職權進行權錢交易,停礦等同于斷了他們的財路,于是這些腐敗分子動用種種不法手段,企圖讓“富麗鄉村建設”項目夭折。如果說人為的阻擾給脫貧致富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那么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如何有效平衡、人民群眾就業問題如何解決則成為蕭崢等人亟待解決的更大難題。一旦停礦,數以萬計的人將失去維持生計的工作,小鎮的經濟也無法維系。可是不停礦,就是破壞環境、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毀滅式發展。
小說中屢次勾勒出昔日美麗富饒的鄉村景象,那里曾是青山綠水,鄉間傳頌著“鳳棲梧桐”的美談。然而,現今的鄉村卻一片傷痕累累,裸露的山體和渾濁的空氣無不昭示著歲月的變遷。作者以鮮明的對比,鞭策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性與重要性。這種敘述不僅回應了黨和國家提出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呼吁人們關注生態危機,追求綠色、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通過描寫過去和現在的環境變遷,小說將讀者帶入一個沉思時刻,引導我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衛我們的家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較于作者的前作《權路迷局》,《東南風云》的主角顯然更具理想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小說巧妙刻畫了蕭崢這一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干部形象,將他置身于理想與現實的交匯之地。本是985高校畢業生的蕭崢,在同學紛紛去大型企業、省市事業單位工作時,他毅然決定回鄉投身基層工作。這種選擇充滿高尚的理想主義精神,也透露出他對家鄉人民的深切情誼。因被領導針對坐了7年冷板凳后,蕭崢也不忘初心,堅定地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堅決不同流合污。這種堅毅與執著成為那些在基層默默耕耘的干部們的代表。面對被侮辱的女性,蕭崢果斷出手見義勇為,對家庭困窘的群眾、朋友,他慷慨解囊,他的身上有著郭靖式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壯志豪情。蕭崢代表著作者的理想化身,他有自己的追求,希冀獲得更多的權力,但這種追求的前提是他認清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更好地推行利民政策。與蕭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陳虹、蔡少華之流,后者是功利主義的代表,千方百計進入體制內,并且不擇手段攀附上升,來為自己牟利。這樣的人物形象并不討喜,卻又具有現實性,他們象征著當下社會中功利主義的傾向,展示了人性的復雜。作者通過這組對照褒揚了蕭崢等一心為民、勇擔使命的黨員干部,同時也警示我們干部群體中還存在以權謀私、貪圖享樂的人。
如今,很多網絡小說作家開始向現實題材靠攏,但他們往往在現實環境下加入穿越、重生等非現實因素。這些現實題材作品固然十分精彩,但是讀來總會與真實的生活有一絲割裂感。此外,穿越、重生等帶來的先驗經驗成為主人公的金手指,這和一般的玄幻、穿越歷史小說并無二致。作者筆龍膽并不想追逐這股“潮流”,他更注重描寫生活在當下社會的個體如何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在這種創作理念下,筆龍膽創造出了蕭崢這個角色,他沒有時空穿梭的超能力,人生的轉折在于救助肖靜宇,這還得益于他見義勇為、不求回報的優秀個人品德。他的成長之路也沒有虛幻的先知能力加持,主要靠自己的戰略眼光以及超強的責任心和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可以說,《東南風云》在不追求虛幻元素的前提下,仍然充滿了情感與啟示,它鼓勵讀者在現實中追求自己的理想,成為自己的英雄。
現實題材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當下每一位現實題材小說家需要思考的問題。一個能夠展現當代中國風貌的好的中國故事,應該是直擊時代痛點、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的故事。《東南風云》并未止步于蕭崢帶領家鄉人民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而是跳出局部,對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進行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小說后半部分將敘述視角轉至更加貧困落后的寧甘地區,書寫更廣范圍的人民群眾的奮斗故事。這樣的安排使得小說有了以往作品難以比擬的深刻性,強調了中國社會進步整體性和協同性的重要性。
《東南風云》里的蕭崢被組織安排支援寧甘后,先是親下雪災現場,安撫受災群眾,組織抗災搶險工作,隨后他針對任區經濟基礎薄弱等現實困境,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策略,制定“紅色活縣”“產業立縣”“商業興縣”“清風護縣”的戰略抓手,提出“紅色場館建設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工程”“干部學院教育工程”“酒店服務繁榮工程”“改善民生強基工程”等工程。不論是綠色發展道路,還是搶險救災,抑或是文化旅游產業,這些都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作者不僅把這些實實在在惠及人民的政策寫了出來,還把政策從提出到施行過程的細節翔實地展現了出來。當下的現實題材網絡小說鮮有這樣的寫法,《東南風云》的出現為現實題材網絡小說提供了一個新的書寫向度。
不過,《東南風云》也有一些缺陷。全書目前連載1000余章,400余萬字,是當之無愧的“大部頭”,超長的篇幅讓小說內容更加豐富飽滿,但也導致部分情節稍顯拖沓,存在注水之嫌,如蕭崢與陳虹的關系處理。此外,小說對蕭崢的背景設置也稍顯突兀,開篇蕭崢只是普通的農民之子,隨后搖身一變成為世家貴族流落在外的子孫。這樣的設定讓小說有向一般“爽文”靠攏的意圖,失卻了嚴肅性和真實感。
優秀的中國故事應該以現實題材為基礎,緊密結合社會發展,回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東南風云》提供了一種典范,它通過生動的敘事、深刻的思考,刻畫了蕭崢等基層干部的精神風貌,他們有理想、有抱負,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動家鄉發展。筆龍膽用他的創作證明了網絡小說也可以有高遠的格局,與時代脈搏無限貼近,起到“療救”世人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