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主場活動“童心筑夢 閱讀創想 文學+動畫在一起更精彩”亮相首屆中國(北京)動畫周
7月20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主場活動“童心筑夢 閱讀創想 文學+動畫在一起更精彩”亮相首屆中國(北京)動畫周。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辦,作家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接力出版社、北京大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旨在挖掘兒童文學的潛能與空間,推動更多兒童文學作品向動畫或其他影視樣態轉化,實現文學作品的跨界生長和破圈傳播。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鄧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杰群,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主編徐峙等出席會議。北京灌木互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導演殷堯,北京華映星球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導演劉可欣等影視業界代表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由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權保處處長孟英杰主持。
鄧凱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作家協會歷來高度重視兒童文學,設立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鼓勵兒童文學創作,迄今已有11屆,持續發掘和支持有價值的兒童讀物,在魯迅文學院開設各類兒童文學創作班等,通過這些獎項和政策的扶持,每年都有源源不斷的優秀兒童讀物面世,這些作品引導孩子建立正確認知與情感,傳遞積極向上、富有人文精神的價值觀,培養他們開闊的心胸與深邃的內涵,成為一代代孩子們內心深處的童年回憶。文學和動畫的融合,能打造出既富有文學品質,又充滿活力與吸引力的作品,使原本只能依靠想象力描繪的場景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改編動畫為兒童文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也是當代文化創新的重要趨勢。
據鄧凱介紹,本屆中國(北京)動畫周,中國作家協會共甄選出32部質量上乘、具有改編潛力的兒童文學作品向動畫同仁推薦。32部作品中,有的以幽默詼諧的筆觸描繪農村生活;有的沾染濃厚的地域特色;有的描寫孩子內心柔弱細膩的感情;還有時空文明交錯的科幻作品等等。中國作家協會愿意為動畫創作者提供改編授權上的便利條件和政策支持,期待與動畫行業展開持續深入的合作,讓更多動人心魄的兒童讀物成功改編成場景絢麗、細節精致的動畫,豐富孩子們的文化生活,既讓作家的智慧結晶通過新媒介放射魅力,也讓動畫人有更多可靠的優質故事源泉。未來,這種跨界合作還可以拓展到網絡、AI、AR、VR等更多領域,中國作家協會愿做從業者的橋梁和紐帶,讓更多作家的精心勞作變成生動的影像,傳播正向文化能量。
王杰群談到,兒童文學作為專門為兒童編寫的文學作品,內容涉及兒童的生活、成長、教育等方面,其受眾與動畫作品基本一致。通過改編,動畫作品以圖像和聲音為媒介來展現故事和情節,給予兒童更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已成為兒童文學作品的重要延伸:根據《西游記》這一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動畫、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張天翼的《寶葫蘆的秘密》、曹文軒的《草房子》、葉圣陶的《稻草人》、徐光耀的《小兵張嘎》,洪汛濤的《神筆馬良》等眾多兒童文學作品都被改編為動畫作品,而且成為經典動畫作品。文學作品尤其是兒童文學作品轉化為動畫作品蘊含著巨大潛能和廣闊空間。
王杰群表示,北京廣電愿與各界一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充分發揮首都資源優勢,抓好動畫作品創作,堅持傳承文化精髓、記錄時代之聲,以獨特的動畫魅力深化價值引領,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家園,合力推動北京動畫事業展現出新風貌、新氣象。
曹文軒認為,文學能夠向動畫提供豐沛資源,要讓中國文學與中國動畫常走動、常互動。與此同時,影視藝術也應當在追求票房之余,更多抱持經典意識,自然而然將目光投向優質文學,從而讓中國動畫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藝術中的亮麗風景。
活動現場,李曉東具體介紹了由中國作協甄選出的32部兒童文學作品,其中包括《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大熊的女兒》《尋找魚王》等14部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馴鹿六季》《上學謠》《有鴿子的夏天》等14部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徐峙具體介紹了由《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重點推薦的《中國古代科學巨匠》《魔法師與魔法帽》等4部作品。這些作品情節跌宕、語言優美、意義深遠,都值得用動畫的形式使其煥發青春光彩。
7月21日—23日,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白冰、翌平、李姍姍、黑鶴、葛競、薛濤、湯素蘭、陸楊、超俠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還將帶來《想象的力量》《經典動畫的奇妙魅力 酷蟲學校的爆笑與奇遇》《探討兒童武術動漫可能》《尋找童話里的寫作魔法》《在草原和森林之間》《智慧閱讀與快樂寫作》《我的故事在東北的森林與田野》《我的童話故事從哪里來》《少年科幻與動畫:二次元里的想象力》等9場交流贈書與簽售活動,為兒童文學作品向動畫與其他影視樣態轉化打開更多面向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