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作家楊義堂參加“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文學主題實踐活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作家深化對新時代文學的認識,主動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由中國作協主辦、中國作協創聯部承辦、中國作協團體會員單位協辦的2023“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近日拉開帷幕。
7月5日,受中國作家協會選派,山東作家楊義堂走進孔子博物館,在孔子博物館副館長楊金泉及信息部、禮樂所等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參觀了博物館的文物展覽和簫韶樂舞表演,并就孔子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孔府檔案等采訪了楊金泉副館長,通過實地采訪交流,用文學的視角觸摸歷史,探秘中華文明,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
孔子博物館位于曲阜市中軸線南端,與“三孔”(孔府、孔廟、孔林)世界文化遺產遙相呼應。該館由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規劃設計,園區占地面積260畝,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2013年初動工興建,2019年9月開館。孔子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源于孔府舊藏,是“三孔”(孔府、孔廟、孔林)文化遺產的延伸,館藏豐富,擁有各類館藏文物70萬件,聞名于世的藏品包括“商周十供”、戰國黃玉馬以及明代以來的30萬件孔子世家文書檔案、宋代以來4萬多冊古籍圖書、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飾等。
孔子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為《大哉孔子》和《孔府舊藏文物珍品展》。展覽以文物為基本載體,以藝術和科技為手段,以服務大眾為目標,突出互動體驗與感悟,講清楚了孔子思想的來源、內涵、地位與影響。此外,還先后策劃舉辦了《亞洲文明展》《齊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飾展》《論語》主題展等一批特色展覽。下一步,孔子博物館將繼續發揮深厚的文化底蘊優勢和豐富的館藏文物資源優勢,以博物館為平臺,積極打造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傳播中心,用儒家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楊義堂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工作室主任,他扎根于孔孟之鄉深厚的文化土壤,創作出版儒家文化系列長篇歷史文學作品《大孔府》《魯國春秋》《千古家訓》,大運河文化三部曲《大運河》《北游記:蘇祿王傳》《河道總督》,長篇抗戰紀實報告文學《抗戰救護隊》《昆張支隊》等,作品具有鮮明的孔孟文化、大運河文化特色和強烈的家國情懷,獲得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濟寧市喬羽文藝獎等獎項。
據悉,“中國一日”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自2020年啟動,至今已是第4期。每年確定一天和一個主題,由中國作協及46個團體會員單位聯動,用文學的方式為時代畫像。除了用文學創作的方式之外,今年的活動還要求作家實地錄制短視頻,出鏡講述所選歷史遺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