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作家在中國有大量讀者,改編他的作品為何難度大?
11月14日,借由東野圭吾的懸疑經(jīng)典《白夜行》在視頻網(wǎng)站bilibili獨播上線、東野圭吾作品改編舞臺劇《祈禱落幕時》17日至20日在美琪大戲院上演的契機,bilibili電影與上海美琪大戲院聯(lián)合舉辦 “白夜初升,祈禱落幕:東野圭吾的日常之謎”文化交流活動。
《祈禱落幕時》是導演郭洪波執(zhí)導的第四部東野圭吾作品。“懸疑劇體量大,刪掉一條線索,情節(jié)網(wǎng)絡就不完整,舞臺劇做任何刪減、嫁接都可能被書粉罵。”郭洪波笑言,自己原來打算只執(zhí)導三部東野圭吾作品,因為怕被貼標簽,但《祈禱落幕時》的故事打動了他,“排練時每一場,大家都會流淚。”
橋是《祈禱落幕時》重要場景,在舞臺上如何呈現(xiàn)一座座橋?郭洪波透露,“主體舞臺是橋,通過十多條吊桿制造活動效果。相比影視劇,舞臺劇還原場景相對較弱,但是它可以還原心境,仿佛給觀眾一張紙,讓大家有機會填充需要的色彩。”在郭洪波眼中,東野圭吾是內(nèi)心柔軟的人,借著懸疑的網(wǎng)講故事,“小說中的親情部分讓我看很多遍。看完書,我去看書評,在舞臺劇中保留我和書迷都有共鳴的地方。”
主持人梵一如介紹,1985年,東野圭吾憑借《放學后》獲得日本推理小說最高榮譽江戶川亂步獎。自此,他筆耕不輟至今,幾乎拿遍日本文壇的各大獎項。他的《白夜行》和以《嫌疑人x的獻身》為代表的伽利略系列,成為諸多影視、舞臺劇反復改編的藍本。
bilibili知名UP主漢森白JW認為,東野圭吾的文字有畫面感,仿佛有一個鏡頭指引著讀者,非常容易讀進去。資深內(nèi)容運營、東野圭吾書迷曲奇則表示,小說情節(jié)反轉很多,配角微小的人性光輝讓人印象深刻。
郭洪波、曲奇等都被東野圭吾作品中的懸疑推理部分所吸引,又被結局的深刻性所折服。在他們印象中,2007年左右,改編自東野圭吾同名小說的日劇《白夜行》在中國大熱,推動了第一波“東野熱潮”。與之相伴的是東野圭吾的小說作品在這一時期被大量引進,同時,他的出書速度快,加速其在國內(nèi)的知名度。小說與影視作品在相輔相成間不斷使東野圭吾的作品在中國擴大了影響力。
懸疑推理在中國頗有市場,而東野圭吾的作品基于本格推理,在情節(jié)設計上更為撲朔迷離,擅長倒敘推理的他不時設置意想不到的反轉,讓讀者在“解謎”的過程中大呼過癮。東野圭吾在小說中還會夾雜社會推理的人文關懷,書中充滿悲劇性色彩的人物揭示社會陰暗面。
嘉賓們對東野圭吾作品中的人物展開大量討論。他們從各自職業(yè)領域的視角,分別對這些人物談了自己的看法,如《白夜行》“惡女”唐澤雪穗、《嫌疑人x的獻身》高智商男石神哲哉、《畢業(yè)——雪月花殺人游戲》警察加賀恭一郎等。
作為東野圭吾小說中“常駐角色”,加賀恭一郎陪伴作者東野圭吾近三十年,也成為后者某種成長的側面。隨著東野圭吾對加賀恭一郎這個角色不斷豐滿,讀者也在長年的閱讀體驗中慢慢成長。郭洪波表示,加賀恭一郎作為《祈禱落幕時》男主角,觀眾對演員的要求同樣很高,比照電影版主演阿部寬,要個子高,還要長得帥,“我爭取每輪演出都有不同的加賀恭一郎登臺,以防審美疲勞。”他的話讓觀眾哄堂大笑。
精美豐富的講座周邊贈品頗受現(xiàn)場觀眾的喜愛:電影盲盒實體定制票根、美琪咖啡店特調(diào)飲品“柚惑”、東野圭吾系列臺詞幸運餅干、《祈禱落幕時》的明信片等,它們的出現(xiàn)成為本次活動最亮眼的注腳。除了《白夜行》外,還將有四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東野圭吾:信》《布魯特斯的心臟》《十一字殺人》《回廊亭殺人事件》在bilibili陸續(xù)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