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百年前,中國第一代公共慈善醫生經歷了什么 馬伯庸新長篇寫“大醫”
來源:北京晚報 | 陳夢溪  2022年09月16日16:13

上海中國紅十字會時疫醫院割癥室

逃難少年方三響、富家千金姚英子、留英學生孫希,三位出身、性格、機遇各不相同的年輕人,在1910年這個關鍵的節點,同時踏入了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開始了他們糾葛一生的醫海生涯。整部書的主線就是這幾位少年醫學生,也是中國第一代公共慈善醫生的成長故事——三人肩上的責任比普通醫生更重,哪里有疫情,就要去哪里治疫情,哪里有災害,就要去哪里救災,哪里爆發戰爭,就要去哪里冒著槍林彈雨,救死扶傷。他們經歷了上海鼠疫、皖北水災、武昌起義……百年前的時局跌宕起伏,無時無刻不牽扯著三人的命運,他們互相扶持,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和險境,從三個天真少年,逐漸成長為三名出色的醫生,在一次次救援中,他們感悟到何為真正的“大醫”。

為什么是他們

看馬伯庸的小說多了,筆者歸出一條規律——小說中的主人公歷來“虛虛實實”,主角是虛構的,配角是真實的;故事是虛構的,背景是真實的。以其代表作《長安十二時辰》為例,故事主人公張小敬可能是安史之亂中一名玄宗身邊的禁軍兵士,他在歷史上被記了一筆只是因為某部史書中提到過是他在馬嵬坡勒死了楊國忠。馬伯庸便以張小敬為主角,寫了一個精彩絕倫的“刺殺唐玄宗”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天寶三載”,唐代藩鎮割據已經嚴重,安祿山迅速崛起,李林甫大權獨攬,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布衣宰相李泌、詩人賀知章、岑參等輪番登場……

馬伯庸上一部小說《兩京十五日》也是類似的寫法,在明仁宗朱高熾突然去世、朱高煦起兵謀反的背景下虛構了主人公捕快吳定緣和醫女蘇荊溪,一路護送青年朱瞻基和后來保衛北京城的于謙,從南京出發,經歷種種險境,十五天后最終平安抵達北京繼承皇位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雖是虛構的,但朱瞻基如何及時即位,平定謀亂,確實是歷史的空隙之處,至今仍有種種猜測,所以這種虛構的主要人物可以在歷史的空白中大展拳腳,成就一番作為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那么說回《大醫》中的三位主人公:方三響家在東北農村,那時日軍已小范圍掀起戰火,方三響的父親因一個日軍間諜出賣而被打死,一位慈善醫生將孤兒方三響帶到了上海,懷著國仇家恨,方三響選擇了做一名醫生,救死扶傷。女主人公姚英子是上海灘煙草大亨的獨生女,因為一次車禍事故被一名路過的醫生所救,也讓她立志要學醫。這些主人公雖然是虛構的,但他們也是“學醫不能救中國”的反面人生。從懵懂少年,到獨當一面的“大醫”,這部小說的本質其實不是醫學故事,而是人生成長故事。

故事配角的人物出身是有歷史真實存在的原型的,比如紅十字會總醫院第一任“院長”沈敦和,近代教育家、女醫生、姚英子的人生榜樣張竹君女士、教三位少年醫術的專業導師峨利生和柯師太福兩位外國醫生,他們醫術精湛,遠赴中國,在清末民初的動亂時代培養了一批,也是中國第一批公共慈善醫生。此外,《大醫》的故事歷經清帝退位、南昌起義、北洋軍閥混戰、北伐和第二次北伐、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大事件,雖然主要人物是虛構的,但他們所面臨的世界并不是一個架空的世界,總醫院救援隊奔赴一線的一批年輕醫生,很有可能如方姚孫三人一樣,來自五湖四海,各個階級,這一點在某種角度來看,也并不是虛構,而是一種個人虛構、群體真實,故事虛構、細節真實和局部虛構,整體真實。

將故事作為方法

熟悉馬伯庸小說的讀者都知道,從《古董局中局》到《三國機密》,從《風起洛陽》到《風起隴西》,馬伯庸幾乎每一部小說都會被改編成影視劇,他也開創了“中國古代歷史懸疑”這樣獨特的創作風格,如今在圖書市場上,我們其實能看到不少相似風格、相似內容的類型小說,限時破案、層層反轉、步步驚心……雖然《大醫》是寫近現代醫護題材,但是小說中能明顯看出“馬氏懸疑”的痕跡。

首先就是設置懸念。男主人公方三響的父親被日本間諜害死,方三響從此心懷國仇家恨,奈何事發時他年幼,只看清這個日本間諜的臉上有兩顆痣,他在跑遍大江南北救治傷患的過程中也在尋找這位仇家,此為馬伯庸安插的“草蛇灰線”之一。另一位男主人公孫希接到長輩的暗中派遣,查探紅十字會的院長沈敦和是否貪污善款、公報私囊,這是另一條貫穿全書的懸疑線索。

馬伯庸創作的另一個法寶是“限時任務”。在年輕醫生們初出茅廬的第一次任務收治皖北水患的災民時,他們就面對一個極限挑戰——在六天之內查清災民們身上是否攜帶傳染病的病原,不然當地官員便下令士兵朝涌入城中避難的災民們開槍。醫療小隊面對成百上千的災民,問診、取樣、化驗、細菌培養、顯微觀察……一番抽絲剝繭的推理后,終于在最后關頭靠專業和智慧找出了疫病的元兇。就這樣,他們從幫派火并的砍傷急救、到高危產婦的搶救、尋找鼠疫的源頭等一個個任務的完成,主角團也一路打怪升級,修成“大醫”。

小說中故事開始于1910年正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結束的前一年,置身于歷史劇變其中,三位少年醫生一開始是無知無覺的。他們遇到了水匪、黑幫;他們被認為是“騙子”,當時的百姓大部分對病毒、細菌一無所知,不信任現代醫學,不愿意開刀手術等等。一開始他們天真地認為“我們研究的是人體結構,不是社會結構”,但他們漸漸發現,公共慈善醫療絕不僅僅關乎于醫學技術,也不是學好醫術、做好手術就夠的,他們被席卷在時代洪流中,發現醫學其實是社會學,是人類學,在那個迷信蒙昧的時代,治病救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開啟民智,改善公共衛生條件,傳播現代醫學理念。三位少年終于理解了這個道理——沒有人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你不關心世界,世界也會來關心你;“責無旁貸”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信仰。

醫療小說難在哪

此前采訪馬伯庸時,他曾分享過自己創作的故事引人入勝的“秘訣”,那就是細節——超常深入的細節,絕對準確的細節。所以創作《大醫》其實對馬伯庸是不小的挑戰,作為一個歷史小說的創作者,馬伯庸并沒有醫生的從業經驗,外行如何寫內行,還得寫得真實生動,這本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尤其是想醫學如此專業性強,有“行業隔離”,只看資料和采訪相關人員,肯定不如醫療專業人士自己寫起來那么自然——創作伊始,馬伯庸就注意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

他在創作后記中寫道:“即使我做足了準備,仍舊低估了這個題材的創作難度。別的且不說,單單醫療細節的描寫,就讓我愁得幾乎禿頭。”因為其要描寫的時代是二十世紀初到中葉,在清末、在民初、在北洋時代、在國民政府時代、在抗戰時代,每一個時代的醫學發展情況都是不同的,醫療理念與我們所熟知的常識大相徑庭,“很多場景下,我需要的不是現代的正確做法,而是錯誤的處理方式,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馬伯庸舉了兩個例子:比如輸血,1900年醫療界才初步有了“血型”的概念,1911年醫生們才普遍接受輸血與受血血型必須相同。直到1914年出現了抗凝用的枸櫞酸鈉溶液,才能夠初步實現血液的儲備與遠程運輸。而人類大規模建設遠程血庫,要到“二戰”期間“全血用ACD保養液”被發明之后。如果作者要寫1910年一位醫生進行輸血操作,就必須讓他不驗血型,抽出血來就用,而且必須現場抽新鮮的,因為沒有抗凝劑——這在現代醫學觀念里是錯誤的,但這才是那時的真實情況。

再比如盤尼西林(青霉素的舊稱)在1943年美國才實現量產,1945年之前的中國主要是靠磺胺來抗菌。如果我寫一位抗戰義士被醫生打了青霉素,顯然是錯誤的;在1931年墨菲氏滴管發明之前,輸液無法調節速度,所以只能用于緊急情況的輔助。那種滿滿一屋子男女老少打吊針的場景,要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后才可能出現。

馬伯庸發現,不光要學習醫療技術,而且要學習醫療技術史,才能準確寫出每一個時代不同的治療方式,這又是一個艱難的挑戰。他希望如果讀者有專業醫學背景的話,請一定諒解書中那些錯誤的治療方式,現代醫學正是在不斷試錯中取得進步的。

我為什么要寫《大醫》

▌馬伯庸

我創作這部小說的動機,要追溯回二〇一七年。

當時華山醫院的趙重波醫生打算舉辦一次職工文化講座,趙大夫很熱情,說:“我帶你參觀一下我們的院史館吧。”

哈佛樓里的展廳不算太大,里面擺放的也不是什么奇珍異寶,大部分是紅十字會與華山醫院的歷史文獻、照片和少數文物等,內容也僅限于本院活動。如果你不熟悉歷史,大概會看得索然無味。但倘若參觀者對中國近現代史有所了解,便會發現,這些展示物幾乎每一件都能勾連到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大事件、大人物,串聯成一條隱線,與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如影隨形。

作為一個創作者,尤其是一個歷史小說創作者,我感覺到,這絕對是一個上好的題材。想想看,從一家醫院或一個醫生的視角,去審視那個時代,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

講座結束后,我回到酒店,把拍下來的照片存進電腦,一一檢視。逐漸冷靜下來之后,我發現這個題材的創作難度遠超想象。創作者不光要熟知近現代史,還必須熟知上海城市發展史,以及附著其上的文化、科技、思想、政治、軍事、交通、教育、飲食……更關鍵的,這是個醫療題材,所以創作者還必須精通醫學。以我當時的知識儲備來說,實在無法完成,于是只好遺憾地把照片存檔,留待日后再說。

不過我這個人脾氣有點倔,越不許做什么,就會越惦記。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個題材時不時會浮現在我心頭,輕輕地誘惑一下,撩撥得我內心熾熱難忍。我每次出差去上海,還會去哈佛樓轉一圈,順便約華山醫院的幾個醫生聊天,而且開始有意無意地購買相關的書籍,甚至養成了每天讀幾份老《申報》的習慣。

等到我回過神來時,發現與民國醫學相關的書籍堆滿了一個大書架,從清末出版的《藥學大全》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赤腳醫生手冊》和《農村常見病防治》;從余新忠先生的《清以來的疾病、醫療和衛生》到馬金生的《發現醫病糾紛:民國醫訟凸顯的社會文化史研究》;從《吳淞衛生示范區檔案》到《紅十字會歷年征信錄》……我忽然意識到,人的內心渴望是無法抗拒的,早晚有一天要向它妥協。

于是在二〇一八年,我正式開始了前期調研。這是個艱苦而充滿樂趣的過程,我把市面上能找到的相關資料都掃蕩了一遍,翻遍了學術文庫、二手書市場和各地圖書館,走訪了很多老醫生和老專家,還挖空心思進入華山醫院的舊檔案庫。我甚至考慮過找個醫科大學報一門基礎課,學上一兩個學期——當然,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沒成行。以上節選自《大醫》創作后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一本大道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一本大道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五月天色婷婷综合|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久久丁香五月天综合网|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一本大道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综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