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高曉聲文學獎在江蘇常州揭曉
新聞發布會現場
7月22日,首屆高曉聲文學獎在江蘇省常州市揭曉,《有生》《空山》《喝湯的聲音》等10部(篇)作品分獲長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丁捷,常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謝春林,常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舒文,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原社長黃小初等出席首屆高曉聲文學獎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常州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王志新主持。
高曉聲是已故常州籍著名作家,中國當代文學特別是鄉土小說領域杰出的書寫者,他對農民和鄉村有著充分的熟知和透徹的理解,對社會變遷中人的內心沖突和精神困境有著細致的描摹,《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等作品早已成為當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高曉聲本人也早已成為常州、江蘇甚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重要的文學標識。以高曉聲命名的文學獎,于2021年正式啟動,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和常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常州市文聯主辦,常州市文學藝術研究院和常州市作家協會協辦,該獎項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繼承高曉聲的文學遺產,弘揚高曉聲現實主義文學精神,挖掘和發現新時代新鄉土文學書寫的優秀作品,為鄉村振興充實文化內涵,進一步打造新時代江蘇和常州文化新名片,使之成為全國文學獎中有辨識度、高品位、高質量的漢語文學大獎。
首屆高曉聲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副主任丁捷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獎項設立的總體情況,本屆高曉聲文學獎的組委會主任由省作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務副主席汪興國和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志良擔任,評審委員會主任由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擔任。自2021年11月正式啟動以來,經提名、初評和終評各階段評選,每一階段的評選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評獎導向、嚴格的評審程序和嚴肅的評審紀律,做到了高標準、嚴要求,同時,高曉聲文學獎秉承著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優中選優,精益求精的評獎宗旨,堅持嚴格的藝術標準和專業的學術眼光,在所有評委的共同努力下,評選出了10部(篇)思想格調高、藝術感染力強、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展示多彩社會生活的優秀作品。相信首屆高曉聲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一定能夠提升獎項的公信力,得到社會、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廣泛認同。
謝春林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高曉聲文學獎的設立對常州市文藝精品生產創作的重要意義。他說,高曉聲文學獎是常州首次設立的一個文學標識,它的地點設在常州,視野卻在全國,希望通過高曉聲文學獎的舉辦,產生更大的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推動優秀文學成果的運用和轉化,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讓獲獎作品增加與常州文化發展的關聯度和貢獻度,同時,讓這一獎項在今后的不斷成長中走向更為高遠的文藝世界。
舒文介紹了本屆獎項的評獎過程,評獎范圍是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國家正式報紙、刊物、出版社、網站公開發表和出版的,以聚焦時代巨變中的中國新鄉村,關注新時代發展中的新鄉村現實,塑造具有典型意義的新鄉村人物,勘探新鄉村建設中人民豐富的內心世界,發揚人民在新鄉村崛起中的創業和創造精神,書寫恢弘壯闊的新鄉村史詩為題材的作品,提名階段有223件作品,經過整理,有長篇43部,中篇68篇,短篇101篇進入初評;初評產生長篇10部,中篇15篇,25篇短篇進入終評。終評會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評委們牢牢把握指導思想和評獎標準,堅持評獎導向性、公正性、權威性和寧缺毋濫的原則,優中選優、精益求精,經過充分討論,線上投票等環節,最終產生了10部(篇)獲獎作品。
新聞發布會上,終評委之一王彬彬介紹了關于該獎項的設立對于中國文學和當代作家的特別意義。他說,高曉聲是有獨特成就的作家,在藝術上也有鮮明特色。強烈的現實關懷和家國情懷,強烈的文體意識和語言追求,力求簡潔清峻和對現實主義的堅守,這些是高曉聲文學創作的特色和巨大成就。高曉聲文學獎的創立,能夠讓高曉聲的優良傳統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黃小初受評委會的委托,談了對此次獲獎作品的整體印象。獲獎的10部(篇)作品,有鴻篇巨制,也有寫意小品,其作者有早就蜚聲文壇的名家,也有剛剛在文壇嶄露頭角的新生代作家,這些作品雖然題材、篇幅、藝術風格有別,但是也有著一些讓評委們眼睛一亮、會心一笑的共性。他從關注現實、正視人性、發揮體裁特點和優勢、審美趣味和藝術風格等方面闡釋了獲獎作品的共性特征。每一部作品都呈現了精美、雋永的中國故事,因為文學的加持,新時代的中國農村、中國農民將會永遠鐫刻在人們的記憶里。
據悉,高曉聲文學獎將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高曉聲文學獎頒獎典禮擬定于九十月份舉行。
附:首屆高曉聲文學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