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如何創作精品現實題材網文
卓牧閑,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創作的標桿。他是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創作中能夠實現閱讀量均訂過萬和正能量傳播雙豐收的作家。深入一線生活,掌握一手素材,是卓牧閑現實題材創作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次對卓牧閑的訪談呈現了他觀察警民生活的諸多細節,也為創作精品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提供了諸多參考。2022年5月16日,卓牧閑的新書《濱江警事》于起點中文網官宣上線,這是他在警務題材系列中的又一力作。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訪談
問:您好!您以《超級警監》開始網絡文學創作后,還嘗試過架空歷史、玄幻題材的小說,訂閱成績卻不夠理想。但是2016 年您重新回到都市題材領域,創作出了廣受好評的《韓警官》。我們想知道您當時回歸警察題材的心路歷程。
答:當時倒沒有刻意地選題材,之前成績不好我很在乎,但主要在乎的是有沒有成就感,稿費多少倒不重要。因為那會兒純屬自娛自樂,沒想過靠寫小說養家糊口。之所以回頭寫《韓警官》,是因為身邊一個很好的警察朋友積勞成疾犧牲了,那會兒還有很多人不理解,在網上說一些風涼話,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突然想寫一本書,想讓讀者們知道真實生活中的警察是什么樣子的。
問:您的警察系列,主角從具有特異功能的韓均(《超級警監》)、重生的韓博(《韓警官》)乃至基層民警韓朝陽(《朝陽警事》)和緝毒警察韓昕(《老兵新警》),“金手指”變弱,主角“普通人”的氣質越發突出,他們也會有買房、相親等煩惱,這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現實化的轉向,您能談一談這一創作轉變的原因嗎?
答:是的,我一直在轉變,促使我轉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看我書的警察朋友越來越多,許多警察朋友認同我,甚至感謝我為他們“代言”,所以我要把故事塑造好,不能讓他們看著像童話乃至像笑話;二是我雖然是個“新人”,但年紀卻不小,有兩個孩子,尤其女兒,那會兒上小學,現在都已經上初中了,我想成為孩子們的驕傲,讓倆娃可以拿著我的書驕傲地告訴老師、同學和朋友,爸爸是作家。
問:您在創作過程中,深入基層警察生活,對此您能詳細地和我們談一談嗎?
答:我深入派出所、刑警隊和社區警務室,跟基層民警、輔警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工作日常,傾聽他們的心聲。看到民警忙到忘了自己的生日,孩子捧著蛋糕去所里為他慶生時,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兒;看到許多民警一年出差辦案200多天,經常連家都回不了,我才真正明白“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當看到有民警不但流血流汗甚至還因為群眾的不理解而流淚,我心里跟他們一樣憋屈;當看到民警們終于破獲案件時臉上洋溢著笑容,我也跟著充滿成就感……他們不只是給了我靈感,而且給了我素材,所以我很感謝他們。
再就是要感謝我們海安公安局乃至市委的領導,因為有許多作者朋友想寫警察或別的現實類故事,也想深入一些單位體驗生活。但人家在宣傳上有紀律,不知道你會寫成什么樣,所以一般不敢讓我們這樣的網絡作家去。而這些對我來說不是問題,領導們對我很信任,民警朋友們很歡迎我,給我提供種種便利,連我現在的工作室都設在警務室里面。
問:我們留意到您筆下的主角能夠在時代的洪流中抓住機遇,如韓均(《超級警監》)因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一躍成為“三級警監”;如韓博(《韓警官》)抓住了絲織廠改制的機遇,從經濟民警轉而變為正式的公安民警;如韓朝陽(《朝陽警事》)趕上了分局樹立深入社區、扎根基層的典型的決策,被重點培養;如韓昕(《老兵新警》)因為邊防改制從守邊老兵退役成為人民警察……您認為個體與時代是怎樣的關系呢?
答:這個題目有點大,還是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吧。我是“70后”,是踏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成長的,親身經歷了這40多年里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只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也體現在一個個普通人身上, 他們有的通過辛勤勞動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的通過拼搏獲得事業成功,所以我覺得由點及面,把這些人的故事寫出來,就能真實地體現這個朝氣蓬勃的時代。
問:您筆下的警察已有社區民警、緝毒警、辦案民警等不同類型,專注于現實題材的您今后會有其他類型的“警務文”推出嗎?有沒有關于其他題材的創作計劃?
答:短時間內不會再寫警察文,因為之前寫了那么多,感覺自己都已經被“掏空”了,需要一段時間來沉淀。并且我的讀者看了那么多本,再看也會審美疲勞。原來打算寫一個關于基層法院法官的故事,但在法庭體驗了一個月生活,依然覺得積累不夠。但我們網絡作家又不能長時間不寫,不然老讀者會忘記你。所以先開了一本歷史類的,其實我很喜歡歷史,跟喜歡寫警察文一樣寫歷史。
問:您怎樣理解現實題材網絡文學與傳統現實題材文學的異同?您對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發展得失怎么看?
答:寫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作者大多很年輕,生活在最好的時代,同時考慮到市場的反應和讀者的閱讀體驗。所以現實題材網絡文學非常正能量,寫的都是積極向上、心潮澎湃乃至大氣磅礴的中國故事。從事傳統現實題材文學創作的作者可能考慮得更多更深遠,故事中會有一些對人性的挖掘,對一些社會現象的反思乃至批判,完全是兩個方向,兩個路子。但我覺得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大有可為,因為它緊跟時代,緊抓時代脈搏,能激起當下讀者尤其年輕讀者的共鳴,而這個世界不就是年輕人的嘛。
問:您會考慮嘗試其他類型的網絡文學嗎?
答:考慮過,我正在寫歷史,甚至想寫寫玄幻,我不想讓人家以為我只會寫警察文。不夸張地說,寫網絡文學、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我想多一點嘗試,不想一成不變。
問:據我們了解,您參軍和從事法律工作的經歷為您創作作品提供了不少幫助, 在您的作品中會涉及許多法律條例和相關政策的介紹,十分注重細節的處理和對歷史事實的把握。但有部分讀者反映有時候會像在“讀教材”。請問您如何兼顧作品的嚴謹性與趣味性呢?
答:剛開始確實存在“讀教材”的情況,因為我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我甚至沒接受過系統的文學教育。剛開始不會寫小說,遇到法律條文有關的情節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寫著寫著進步一些,現在知道不能“讀法律條文”。情節上再有這方面的需要,開個頭,用省略號就完事。但必須有對話、心理或其他描寫,讓讀者知道省略號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問:《韓警官》正在改編成電視劇, 這是一部30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不單單是主人公韓博的成長史,更涉及盜竊、兇殺、拐賣、走私、販毒等多種犯罪情節。“全省第一打拐”“中國第一稅案”等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復雜多樣的內容在改編時相對應會產生一些困難,您對于作品影視化有什么想法呢?
答:坦率地說,我沒任何想法,因為我一直在想,腦子里整天想著現在的故事怎么往下“編”,連孩子幾歲、什么時候生日都不記得了,根本不會想那些。值得一提的是,我只要開新書就會先“清空”腦子, 別說幾年前的《韓警官》《朝陽警事》,就是剛完本的《老兵新警》我都不記得情節了,回頭看看感覺像是別人寫的。
問:您在諸多場合都說網絡文學實現了眾人的“中國夢”,能給我們再具體分享一下這方面的想法嗎?
答:可能因為年齡的緣故,我有時候考慮得很現實。再套用一個爛大街的說法,我們“跳出網絡文學看網絡文學”,它真是一個沒有門檻、沒有天花板、沒有權威,全憑一個人自己的才華、努力和一點點運氣便能養活自己,乃至能獲得成功的行業。
博士碩士可以寫,中學畢業的人也可以寫。只要感興趣,只有小學文憑的人一樣可以注冊個賬號寫。而且它投資非常小,只需要一臺電腦甚至一部手機,再加上一點時間成本。比別的創業方式靠譜多了,即便失敗也不會賠多少錢,更不會連累父母。
答:它給了無數人希望,而現在的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希望。事實上很多年輕人,甚至有很多學歷不高的作者(其中就包括我), 通過網絡文學獲得了成功,我認為這就是“中國夢”的最好體現。
問:作為資深的網絡文學閱讀者和創作者,您對目前的網絡文學發展有怎樣的看法呢?對于網絡文學的未來又有哪些展望呢?
答: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很矛盾。作為一個讀者我都快沒書看了,覺得現在的網絡小說越來越“扯淡”。尤其這兩年,每次看到那些新書的書名,感覺像是“群體降智”;但作為一個作者我又能理解,不這么寫就沒讀者看,沒讀者這碗飯就吃不下去。其實這個現象在別的行業也存在,但不管作為讀者還是作者,我都希望網絡文學會越來越好,衷心希望讀者能有好書看,作者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