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創意寫作培養的是職業寫作者
善水,網絡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溫州創意設計學院講師。2008年開始從事網絡文學創作,主要代表作品有《書靈記》《召喚大領主》等,十余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動畫、漫畫、游戲。2020年,入選橙瓜見證·網絡文學20年十大“二次元”作家。
1
邵燕君:
自上世紀30年代美國愛荷華大學建立創意寫作系統(Creative Writing System)以來,由大學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的教育模式已被世界廣為接受。2009年,復旦大學首設創意寫作專業。其后,上海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院校也相繼建立相關機構。北京大學中文系自2004年招收第一位寫作方向碩士至今,亦長期致力于大學文學教育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不久前又成立了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創意寫作在中國大陸高校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與此同時也一直存在著一些質疑。比如,創意寫作如果只是一門實踐性的專業,它又如何能學科化?如果成功地實現了學科化,被納入了嚴整的學科體制內,它不是又走到了創立時初衷的反面嗎?文學創作真的能在課堂上教授嗎?大學能培養作家嗎?作家是怎樣煉成的?請您就以上感興趣的話題談談您的看法。
善水:
我們過去經常有一句話,叫做“中文系并不培養作家”,我個人對于這句話,并不是非常的認同,因為從廣泛意義上來說,文學創作有它的稀缺性和獨特性,不僅是中文系,其他系也很難說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文學創作者。從這個角度來說,設立創意寫作專業,似乎與文學創作的特殊規律是違背的,就像很多人所質疑的那樣,僅僅憑著幾年的課堂教育,真的提升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嗎,真的能把學生培養成作家嗎?但實際上,我個人認為,創意寫作專業的設立,并不是培養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家,而是培養能夠提升創作能力、將文字作為一門技能的職業寫作者。說得通俗一點,創意寫作的畢業生,是能夠從事文創行業,將文字工作當成自己的職業,能夠靠寫作來吃飯的技能人才。不要在意創意寫作能不能培養出文學大家,因為創意寫作的設立,只是給中文系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為學生的就業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如此,足矣!
2
邵燕君:
伴隨當代文學生產機制的市場化轉型,作家制度也發生變化。尤其是網絡文學興起以來,形成了一套獨立完整的生產機制和職業作家制度。在這個制度里,編輯的地位在下降,變成了運營編輯;讀者的地位在上升,尤其是被稱為“老白”的精英粉絲群體成為新“把關系統”。他們不但是主要的付費群體,也積極參與創作過程,他們的各種點評形成的“口碑”也可以吸引“小白”讀者,也就是說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批評者頒發象征資本的功能,并且可以直接將其轉化為經濟資本。作者與其“鐵粉團”形成“強制約”關系,作者未必完全接受粉絲的意見,但卻不能失去粉絲的支持……您怎么看待這種“強制約”關系?在非商業性的創作中,核心讀者群體的存在是否也是至關重要的?您理想中的作者-編輯-讀者-批評者關系是什么樣的?
善水:
在當代的文學領域中,特別是在網絡文學領域中,作者-編輯-讀者-批評者的地位和關系,正在發生無法忽視的變化。作者不再面向編輯和出版社,而是直接面向市場和讀者;編輯不再是決定稿件刊發的重要元素,而成為一個引導者和運營者;批評者的意見聲音,正在變得逐漸微弱,而廣大的讀者受眾,正展現出越來越巨大的影響力。我個人覺得,我們不要去談論這種變化是喜是憂,因為不管你是接受還是不接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和閱讀形式的改變,就注定了這種變化是無法阻擋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順應這個時代變化,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事實上,新的創作閱讀時代的到來,并不代表著舊有的傳統就要被完全推翻。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會覺得,編輯的地位正在急速下降,但實際上并不盡然。在如今的創作浪潮包括網絡文學創作浪潮中,編輯仍然在發揮著自己的重要作用,一個好的編輯,能夠把握大眾審美的走向,能夠與作者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和作者共同創作。我個人認為,將來的文學創作,特別是網絡文學創作,甚至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趨勢,即是——“作者、編輯、讀者、批評者的聯合創作”。
3
邵燕君:
2021年6月21日,創辦于1957年的《收獲》App上線。1979年1月到1999年的過刊全部上架,新作品單篇上架。2021年7月1日,《收獲》聯合《小說評論》、喜馬拉雅、后浪,舉辦賽程長達5個月的收獲App“無界-雙盲命題寫作大賽”,邀請知名作家和跨界作者根據每月命題寫作,所有使用漢語寫作的文學愛好者均可參與。《收獲》此舉是否意味著純文學期刊的網絡移民?您怎么看待這一新趨向?
善水:
關于純文學和純文學期刊的網絡化網絡移民,在這幾年來,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學作者,正在加入到網絡文學作家的隊伍中;另一方面,傳統文學也開始以互聯網為載體,進行文學的傳播。毫無疑問,這是個好事情,也是純文學的自我突破和創新求變,有助于降低純文學發表的門檻,擴大純文學的影響力,提高純文學的傳播范圍。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純文學和純文學期刊的網絡化網絡移民,也不能僅僅是在形式主義上的轉變,而更應該注意到內容內涵的變化,要跟隨著新時代閱讀的變化而進行自我改變。舉個例子來說,過去的詩人,會將傳統刊物作為自己的發表載體,而如今有了互聯網的加載,他們也將很多作品發表在互聯網上,達到更廣的傳播。然而,這些詩歌的作品內容,是否出現新的時代特征,有新的審美變化呢,這是值得我們來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