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漢語寫作的背后
來源:文學報 | 黑陶  2021年09月12日08:35

寫作者,最終是要去獲得獨屬個人的文學根據地。

困境與自信心

一個漢語作家在寫作過程中,一定會遭遇無數困境。除了時時迎面而來的“寫什么、怎么寫”這些具體問題外,不管有否主觀意識到,他還會遇到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三種本質困境:工具困境、文化困境和學習困境。

工具困境。文學是由文字排列組合而成,文學的唯一本質工具,到目前為止仍是文字。傳統分類的藝術,它們的工具都呈現單一性特征:文學靠文字,繪畫靠線條色彩,音樂靠音符。而當代新興的藝術,努力打破的正是工具的單一性,它們想方設法在跨界、在融合。而文學,作為具有強勁生命力的傳統藝術,它的以文字為工具的單一性特征,至今未有改變。一位漢語作家,供他馳騁思想和情感天地的工具,仍然只有漢字,而無其他。這就是宿命般的工具困境。

文化困境。漢語作家面臨的,還有自身的文化困境。中國文化推崇“中”,是以中和、中庸之“中”為最高準則的文化。“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無論中和還是中庸,都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這種文化價值觀,跟包括文學在內的藝術創造的追求,可以說是背道而馳:藝術創造需要偏激,需要個性,需要銳意求索,需要獨特和鋒芒,所謂“獨持偏見,一意孤行”,而最忌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中國文化的這種語境,對于生活并受熏其中的漢語作家來說,是嚴重之困境,需要時時注意,自覺突破。

學習困境。學習的目的和過程之間,存在深刻悖論。學習的目的:獲得自我;而學習的過程:丟棄自我。具體到文學寫作,向前輩學習,向經典學習,是在“無我”的狀態下,進入到他人的情感和思想場域,而這種“無我”學習的目的,又是想最終獲得鮮明的“自我”。這個度如何把握,這種悖論如何破解,也需要我們時刻自警。

好在,漢語寫作潛存一種巨大、本質的公正性(其他語種,類似公正性同樣存在),那就是: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有名還是無名,無論你在哪里,只要你想寫作,上天一視同仁,賜給你工具:漢字。公共性質的漢字,任你取用,不收分文。

這種巨大、本質的公正性,會給我們強勁的寫作自信心。

那么,作為工具的、公共性質的漢字,數量有多少呢?

已知最早的成熟漢字,即商代甲骨文,單字數量在4500個左右(目前已經釋讀的接近一半)。

東漢許慎,獨自花21年完成的《說文解字》,收漢字9353個。

清代《康熙字典》,由30多位學者花6年完成,收漢字47035個。

2013年6月,由國務院公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共收漢字8105個,其中,一級字表3500個,二級字表3000個,三級字表1605個。

漢字數量如上,是否每個漢語作家都要識讀全部后才能寫作?事實要求并非如此。有專門研究機構,對中國經典作品和經典作家的用字量(不重復漢字使用數量)作過統計,結果舉要如下:

《周易》,1257字

《老子》,816字

《論語》,1365字

《孟子》,1897字

《莊子》,2925字

《史記》,4832字

李白,3560字

杜甫,4350字

《紅夢樓》,4426字

《毛澤東選集》,2891字

《孫中山全集》,2673字

另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基于對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言材料庫2020年近9億字次大眾媒體用字的調查發現,557個高頻漢字覆蓋整個語料80%的用字量,877個高頻漢字覆蓋整個語料90%的用字量,2247個高頻漢字覆蓋整個語料99%的用字量,媒體高頻用字穩定。

由此看來,3500-4000個漢字,就是一個漢語作家的全部。一視同仁,如此公平!就看你用這古老又恒新的漢字,能夠為人類如何總結世界(包括人的內在與人的外在),又最終創造出怎樣的全新世界。

閱讀

書籍,是人類這一物種創制的一種奇特之物。書,是人對世界、對自我的情感、認識、理解和幻想。

我們為什么要閱讀?

對于渴慕進步的寫作者來說,在沉醉于生活和大自然的同時,閱讀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要求。除了獲取知識、借鑒學習之外,閱讀為個人寫作提供深廣背景,提供衡量自我水平的標尺。閱讀使寫作者時刻獲知:個人的作品,在祖國乃至世界漫長不斷的文學鏈中,處于哪個位置,哪些是步人后塵,哪些是自我獨創。

閱讀對于寫作者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點燃自己。閱讀猶如火苗,經常,瞬間就會讓寫作者自身,熊熊燃燒起來——在對他人的閱讀中,發現并喚醒自我沉睡的宏大世界。這種借他人之火種,點燃自己的情狀,古人稱之為“發興”。唐代詩人王昌齡曾說:“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今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很多時候,寫作者閱讀他人的目的,實質是勘探自我。

漢語寫作者的閱讀,應該讀什么?

首先,可能要重視源頭性書籍的閱讀。

人類浩如煙海的書籍,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源頭性書籍和派生性書籍。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它的源頭性書籍都很少。由儒、道、釋三宗主要匯成的中國文化,同樣如此。中國文化的源頭性書籍,檢點如下:

“群經之首”《周易》,5000字。儒家:《論語》,1.6萬字;《孟子》,3.7萬字。道家:《老子》,5000字;《莊子》,6.7萬字。佛家中,由中國人撰就并被稱為經的是《壇經》,1.2萬字。

如此,不足15萬字,就是中國人最經典的源頭性書籍。它們,是中國文化大江大河的泉源。

去讀源頭性書籍,因為,“任何一本討論另一本書的書,所說的都永遠比不上被討論的書”(卡爾維諾)。

其次,我們的閱讀胃口一定要駁雜,要始終保持貪婪而強韌的閱讀熱情。

什么都可以讀,什么都應該讀。正如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所說,“從閱讀經典中獲取最大益處的人,往往是那種善于交替閱讀經典和大量標準化的當代材料的人”。他認為,可以將“大量標準化的當代材料”視之為“現在的噪音”,最理想的閱讀辦法,是把這種“現在的噪音”調成“一種背景輕音”,而這種“背景輕音對經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雜食化的大量閱讀,會有效養成我們的閱讀判斷力、鑒別力。

我們如何讀?

精讀和泛讀。對源頭性書,對經歷過時間淘洗的各時代經典的書,對個人感興趣的特定對象的書,我們可以精讀;其余,泛泛瀏覽則可。

形式和內容。閱讀,有的可重其形式:結構方式、文字品質;有的可重其內容:思想內涵、獨特情感。就自我的閱讀來說,對于中國傳統經典,重其“寫了什么”,對異域之書,常常看其“怎么寫的”。

熱書和冷書。不必趕潮流般去閱讀某一時期的流行熱書。盡管內心知道,這些熱書中不乏優秀著作。但個人仍然本能覺得,一窩蜂地擁上去,對書、對自己,都是一種褻瀆。而且,眾人皆讀時,一本優秀的書,像有神性似的,會自覺地掩蓋它本身真正珍貴的光芒。盡量去和寂寞的、被遺忘的冷書相遇吧。那時的交流,像電,彼此能深深擊中心靈。

不閱讀的閱讀。有時,形式上的不閱讀,也是一種特殊的閱讀:一本書放在案頭,或者是用來激勵,或者,是用來較量。

真正的閱讀,能讓寫作者成為清醒者,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閱讀使我們的寫作在自覺狀況中進入歷史,潛在地,得以成為文學歷史的一環。

獨屬個人的文學根據地

成熟的寫作者,都有獨屬個人的文學根據地。

這塊自己的領地,可以是物質性地域(地理故鄉),也可以是精神性地域(精神故鄉),當然,也有兩者混雜一起的。它會極其鮮明地,成為寫作者的獨特標識。

2020年7月在央視紀錄頻道熱播的系列紀錄片《文學的故鄉》,拍攝的就是中國當代6位一線作家的文學根據地,展示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寫作與他們各自地理故鄉之間的深刻關系——畢飛宇:蘇北平原;阿來:川西北藏區;莫言:山東高密紅高粱田野;劉震云:中原;賈平凹:秦嶺地區;遲子建:北方冰雪地。

再往前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作家和獨屬于他的文學根據地,也是如此鮮明:如沈從文的湘西,老舍的北京,李劼人的四川,等等。

上述作家的地理故鄉,都是他們的根系深扎之地。越偉大的作家,他的根系越發達粗壯,他根系蔓延深扎的地域,往往就超越具體、狹隘的故鄉,而更廣更大。像魯迅的中國氣息,像川端康成的日本島國氣息,像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和烏拉圭的加萊亞諾所呈現的南美雨林氣息。

作家個人的文學根據地,除了物質性地域(地理故鄉)外,還有一種是精神性地域(精神故鄉)。

像出生北京的張承志,他的文學根據地,在中國的大西北:深厚黃土高原、神秘新疆、北方內蒙這三塊土地,既是他安身立命的精神故鄉,也是他理想和力量的不竭源泉。

像出生南京、工作在北京的王以培,同樣是一位令我關注并內心敬重的作家。二十年來,他視長江三峽庫區為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歸宿地,無數次奔赴、深入,如記錄親人般,寫下《三峽記憶》《水位139米》《新田白水溪》《長江邊的古鎮》《采真》《清廟》等著作,為太多的消失存留了珍貴檔案。他說:“原來即便是在當代,在長江邊的古鎮鄉村,那些風雨飄搖的老茶館里,棚棚與危房中,在那些風燭殘年的老人記憶中,依然保存著古老的神話傳說與歷史記憶。它們與圣經故事、希臘神話傳說具有同等價值和意義,只是我們自己不懂得珍惜。”

鑒于此,每一位從事漢語寫作的人,都應該時時自問:我,找到并擁有獨屬于我的文學根據地了么?

如何獲得個人的文學根據地?清醒的主觀意識很重要。導演侯孝賢說:“我感覺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的領域,這一塊你要自己去發掘。”首先是主觀尋找,其次是深入“發掘”,發掘你有人無的特殊性,最后是自我的獨特構建,用自己的作品,不斷建設并創造自我的根據地。

從另外的意義講,擁有了個人的創作根據地,同時,也就有了一個命定的限制。懂得這個限制,是一個作家或藝術家的自知之明。

像意大利導演費利尼,他很清醒他的根,在羅馬,在故鄉意大利北方的海港小城里米尼,他說:“譬如美國電視臺想送我去印度、巴西,好拍一段精彩的關于宗教及地方魅力的影片。很吸引人的提議,我立刻說好,但同時心里有數,我是不會動身的。”

像侯孝賢,有人曾找他拍張愛玲的《第一爐香》,但他很明智地拒絕,說拍不了,“因為那個繞來繞去,那個幽微的感覺對我來說太難了,而且一定要講上海話,一定是上海那個時候的氛圍”,而這一切,侯孝賢說太難了,他自訴是“鄉下人”“野人”,他這種人只能拍樸素的東西。

寫作者,最終是要去獲得獨屬個人的文學根據地。要牢記的是,人在“自己的領域”上,但我們的心,仍應始終具備:人類視野、全球視野,甚至是宇宙視野。

具體的作家的勞作,就是以個人特殊鮮明的“地域方言”,講述世界的事情和普遍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伊人yinren6综合网色狠狠|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综合欧美五月丁香五月| 狠狠色综合久色aⅴ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四月婷婷七月婷婷综合|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看|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97色|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