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科幻”的一條全新軌道——讀吳巖的《中國軌道號》
來源:南科大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 | 海飛  2021年08月11日09:06

克拉里森獎是世界科幻研究領域的重要獎項,主要嘉獎每一年度在科幻教學、編輯、出版領域具有杰出貢獻的個人。2020年6月,吳巖教授成為榮獲該獎的首位中國人,這是中國科幻界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國出版界的喜事。近期,吳巖又推出了聚焦航天事業發展的長篇科幻新作《中國軌道號》,這是他擱筆多年重拾舊夢的一次全新嘗試。書名就是作品中載人航天項目的名稱,寓意是“中國人永遠會在自己的軌道上飛行”。“書如其名”,這部作品不僅再次證明了吳巖的科幻作家身份,還為“中國科幻”的探索征途開辟出一條全新的軌道。

對中國魅力的極致展現

中國科幻正在成為一種國際現象,甚至有外國學者認為研究中國的未來一定繞不開中國的科幻。《三體》《流浪地球》之后,“新科幻,出東方”這一說法廣為流傳,既承載了對中國科幻的肯定與厚望,也包含了對下一個引爆點的期待與追尋。《中國軌道號》的出現,無疑是一種驚喜。無論是從故事題材還是語言風格,是從宏觀的時代背景還是微觀的細節描寫,這部作品都體現了一種濃厚的“中國風”,在講述中國故事中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從科幻的角度為世界了解中國打開一扇窗口。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972年,中國的航天技術人員在“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的激勵下,想要進行載人飛行實驗。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指導下,一些項目被分配到北京東城區的空軍某部大院。一群孩子就此被卷入具有高級機密的航天計劃之中,和父輩們一起參與了那些徹底改變世界全貌的發明和發現。以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時間起點,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求新求高的艱難發展歷程,這是在描繪“中國道路”;塑造了以新所長顧正平、科技怪才老汪和小巖的爸爸媽媽為代表的第一代航天人形象,他們為了“中國軌道號”項目殫精竭慮、銳意進取、無私奉獻,這是在歌頌“中國精神”;溶液計算機、皮層通信、空間扭力矩等想象的科幻元素并不脫離那個時代的技術背景,作者寫作的初衷不是技術發展本身,而是中國人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決心走出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這是在彰顯“中國力量”。作品中結合了北京的胡同文化、部隊大院文化和紅色文化等獨具中國特色的地域描寫,從地標建筑到特色小吃,從服飾裝扮到生活用品,將本土化發揮到了極致。

目前,已有兩百多部中國科幻小說被翻譯成英文版,熱銷海外。遺憾的是,在這些作品中還少有兒童科幻小說。國際上,兒童科幻小說正在由童年期向成熟期發展。英美黃金時代的大師紛紛給孩子寫作的往事還記憶猶新,卡德等七十年代作家又創作出了《安德的游戲》這樣的創新型作品,而俄國作家布雷喬夫在上世紀80年代也寫出了大量具有本土色彩的科幻小說。《中國軌道號》體現了“中國科幻”的價值和獨創性,必定會在世界兒童科幻園地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對科幻文體的開拓創新

當前,中國科幻創作已經形成一個高原。但總體看來,科幻小說因其燒腦的情節、硬核的技術和高深的知識,導致閱讀門檻較高,因此受眾群體還不算廣闊。我們常說,一部優秀的作品會讓少年兒童和成人都產生共鳴。《中國軌道號》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不僅是因為小說用回憶的方式重溫了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時代,還是因為吳巖建立了一種全新的科幻文學創作模式,創造了講述中國故事的全新方法,為我國少兒科幻甚至成人科幻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多數科幻小說的時代背景、價值體系甚至角色設定都是作者重新構建的,讀者只能憑借想象去適應書中的世界。《中國軌道號》卻另辟蹊徑,它建立在一個作家對童年時代的回憶之上。這個故事里,有和父母的溫情與頂撞,有和死黨的密約與沖突,有對偶像的追崇和效仿,有對未來的憧憬與不安——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在童年會經歷的。加之書里的主人公也叫小巖,大量真實豐富的細節和極具特色的地域化描寫,讓我們不禁篤定這部“假想的自傳”就是吳巖真正的自傳。在這種極度真實的氛圍中,我們甚至會相信書里那些新異的科幻事件是在那個年代確實發生的。

用這種寫作模式來寫科幻小說,實在是妙。這不僅營造出亦真亦幻的閱讀體驗,還讓我們驚喜地發現:一直“高高在上”的科幻小說原來可以直達內心深處,讓人親切又溫暖,帶來沉思與震撼。這種全新的寫作模式,豐富了我們對科幻文體形式的想象,也是對葉永烈、鄭文光、童恩正、蕭建亨等老一代科幻作家創造的中國風格科幻文學的繼承和發揚——而這恰恰是目前中國科幻創作中絕無僅有的。

對科學人情的完美融合

魯迅先生早年在翻譯科學小說時就提出過“經以科學,緯以人情”的觀點,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勢必要平衡科學敘事和人文思考的關系。遺憾的是,很多科幻作品更注重技術和想象,忽視了文學含量和美學格調,因此可讀性和易讀性較弱。而《中國軌道號》是一次成功的實踐,很多人在讀完這部作品后都會認為它的第一屬性是兒童文學,第二屬性才是科幻小說。

整部作品由主人公小巖的四個成長片段構成:探秘古地圖背后的城市建筑秘密,體驗空軍特種兵的真實生活,和“閣樓怪人”開啟天臺觀星之旅,參與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腦聲捕捉實驗。四個故事看似獨立卻聯系緊密,都離不開“探索”二字: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從地球到火星,從過去到未來。小巖探索的過程也折射了一個少年逐夢太空的紅色成長史、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的激情奮斗史和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壯闊發展史。吳巖將宏大的國家航天工程置于微小的個人成長經歷中,將抽象的科學思維置于日常的生活場景中,將炫酷的科學技術置于有趣的實地探究中,讓大與小、深與淺、難與易實現無縫對接,成功地做到了“經以科學,緯以人情”。

從書信到微信,從紙質車票到刷臉進站,從老鳳凰牌自行車到無人駕駛汽車……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發生巨變,也讓中國的發展跑出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亙古不變的是我們對自我的追求、對冒險的執著、對未知的好奇、對宇宙的探索、對技術的渴望,而這些就如草灰蛇線般貫穿了整部小說。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這部作品不僅能找回屬于中國人的自豪和激情,還會激發一種民族自信和創新動力,鼓勵我們的少年兒童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

吳巖始終執著于科幻研究和科幻創作,他培育了眾多科幻新人,促進中外科幻學術交流,讓中國科幻不再是一個孤島;他一次次用創新之筆,推動科幻文體的變革,開拓中國科幻創作的版圖。正如他在《中國軌道號》里說的,“無論在什么年代,每一個人都必須執著地忠實于自己的夢想,這樣生命才能更有意義”。我們的時代,需要更多這樣的作品,需要更多這樣的作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色丁香久久综合|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色欲人妻综合AAAAA网|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色综合天天色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久久88色综合色鬼|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狠狠色综合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