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密碼》創作談:創業是一場馬拉松
從未想過會寫長篇小說,這是第一次。
我是科班出身的職業編劇,早年留美,回國后歷任音樂劇導演,大學老師,翻譯,美食博客博主,影視公司副總……當然,最想做的還是編劇,只是當編劇收入不穩定。骨子里非常理性的我,認定極致的現實主義才能讓浪漫主義長存,為了創作自由,必須有其他賺錢方式。
30歲那年,我頗有積蓄,很有底氣地嫁人了,結婚生子對我來說是重要的人生步驟。也在那個時刻,我決定以后只寫我熱愛的題材。
尋找素材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群“高智商狂人”,他們都是芯片從業者,他們和這個行業一樣,低調卻充滿魔力。
采訪中我發現,小小一塊芯片,承載著人類的科技進程,決定著航天業、通訊業、汽車制造業、人工智能、生物醫療的發展,只有在這一塊,我們站上浪潮之巔,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由虛入實”。而芯片的研發,短期內很難有回報,一投入就是十幾年的時光。從解放后到今天,幾代芯片人為這個行業默默奮斗,砥礪前行。因為他們深深明白,唯有科技才能興國。從躊躇滿志的青年,到沉穩篤定的中年,他們勇往直前,無怨無悔。
我被深深打動,我想寫這個故事,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行業,像我一樣愛上這個行業。
一個只寫過愛情家庭題材的女編劇,不知天高地厚地說:“這個題材屬于我?!?/p>
當然,我若太知道天高地厚,也不會有后來的故事了。
四年前,芯片是個冷門詞。“芯片職場劇”,很多同行聽到就搖頭,認為沒法寫,不接地氣——創業劇已然沒有市場,芯片創業劇更沒市場。
因為沒影視公司肯做這個題材,我只能自己創辦一家影視公司,融資、跑市場,立誓把這個項目做到最后。
就這么熬下來了,把芯片熬成了“網紅”題材,劇本慢慢得到了認可,項目逐漸成熟,也找到了行業內最專業的團隊一起合作。
幸運的是,《收獲》雜志的主編程永新老師偶然讀到我的劇本,對我說,這么真情實感的東西,要不要也試著做個小說?在他的鼓勵下,小說竟然也完成了。小說和劇本很不一樣,小說的世界更自由,更能傾訴內心的喜悅和哀愁。
在這個漫長的旅程中,我逐漸明白,所謂創業就是完成一個又一個不可能,你認為的極限,往往還不是你的極限。
創業也好,寫小說也罷,都是一場沒有鮮花和掌聲的馬拉松,或許能找到同行者,或許只有你一人。沒關系,孤獨從來不可恥。
要忍耐,要堅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