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傳統文學審美與網絡文學特性的融合 ——評蔣勝男《燕云臺》
來源:網文新觀察(微信公眾號) | 趙美  2020年12月17日08:44

《燕云臺》是一部“大女主”歷史題材的網絡小說,在中國作協公布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中,《燕云臺》作為網絡文學作品躋身其中,足見其影響力巨大。《燕云臺》作為蔣勝男“宋遼夏”系列作品之一的“遼朝篇”(宋朝篇為《鳳霸九天》、西夏篇為《鐵血胭脂》),以遼國推行漢制改革為背景,講述了遼國皇后蕭燕燕的一生。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歷史小說的創作進入“眾聲喧嘩”的個人化寫作時期,除了在七八十年代繁榮的革命歷史小說和政治歷史小說外,還出現了取法西方異質文化的女性主義歷史小說。

女性主義歷史小說以女性的視角進入歷史,注入作者的現代思想和女性意識、女權觀念,重新解釋歷史。在傳統文學中,蘇童的《武則天》、趙玫的《上官婉兒》與《高陽公主》等,都是以女性角度為基準推動敘事的。網絡文學中,“大女主”歷史題材網絡小說也是層出不窮,并帶動IP化熱潮,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實現了霸屏奇跡。如紅極一時的《甄嬛傳》《如懿傳》和以蔣勝男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羋月傳》等。

在眾多“大女主”歷史題材網絡小說中,《燕云臺》是其中一個特殊的存在。其既符合傳統文學的審美也兼顧網絡文學的特性,讓二者得以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效果,也折射出作者的歷史觀和女性觀。

一、符合傳統文學審美

1.“專業的”網絡寫手

本雅明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論述道:“隨著新聞出版業的日益發展,新聞出版業不斷地給讀者提供了新的政治、宗教、科學、職業和地方的喉舌,越來越多的讀者變成了作者。”

本雅明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藝術作品走向大眾化,藝術作品的光逐漸消逝。而網絡文學的產生、發展也是如此,網絡文學依托于互聯網技術而產生,與傳統文學不同,網絡文學真正地使“讀者變成了作者”,網絡作家來自各行各業,人人都可以用電腦寫小說,就直接造成了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巨大,同時質量上也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境況。

相較于大多數業余寫手,《燕云臺》的作者蔣勝男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文學素養和寫作功底。“我好像是個天生喜歡歷史的人”,蔣勝男說她小的時候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關于春秋戰國歷史的,憑著對歷史的熱愛,她閱讀了大量的史書和歷史小說,但是這些作品不是對歷史的戲說就是沒有連接性的、枯燥的斷代史,所以她決定去寫一部與教科書不一樣的“很好看的”歷史書,這也是她寫網絡小說的初衷。

蔣勝男是溫州市藝術研究所的戲劇編劇,在2006年得過中國戲劇文學獎。在訪談中她也說過自己很喜歡中文,會去學詩詞,寫散文和小說,足見其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寫作功底。

2.以現代意識觀照歷史真實

“網絡文學從昔日的文化精英手中奪回了公共空間,卻沒有從精英作家的筆下接過文學價值觀和對作品意義度的倚重;不僅沒有承續傳統,還常常對傳統的價值觀念進行了無情的解構和徹底的顛覆”,所以網絡作家常常以消遣主義和娛樂至上為宗旨進行顛覆、反叛的自由化寫作,“歷史的真實,這個曾經被歷史小說視作生命的元素卻被網絡小說摒棄了”。

縱觀當下歷史題材網絡小說,大概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一是歷史題材的穿越小說,在這一類型小說中,歷史真實并不重要,歷史僅僅是展示主人公才智的背景;

二是歷史架空小說,歷史真實在這一類小說中被徹底拋棄,作家突破歷史框架隨意想象和書寫歷史;

三是“戲說歷史”類的小說,如《悟空傳》,作品充滿了反叛精神和對歷史的解構;

四是小說中人物的姓名、朝代、身份皆取自歷史,而小說的敘事和故事情節則為完全虛構的網絡小說,這類小說也是最常見的歷史題材網絡小說。

與這四類歷史題材網絡小說不同,《燕云臺》采用傳統歷史小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寫作手法,在有限的文本篇幅內展開宏大的敘事,作品洋溢著歷史的真實感和厚重感。《燕云臺》運用傳統歷史小說的敘事手法,在重大的歷史事件上力求符合歷史真實,讓小說的劇情發展和人物命運走向均有史可依,在對“小事”和對人物的描寫上展開想象,想象和史實相得益彰,達到虛實結合的效果。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小說的題材內容源于史書中的文字記載,由于各種原因,史書所記載的歷史也是真假混雜,這就要求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思辨和判斷能力,在現代意識的關照下,以當代的文化價值觀念去發掘歷史的本真。作者只有將現代意識和歷史真實結合起來,才能感動當代讀者,充分發揮歷史小說的審美、認識功能。

《燕云臺》講述了從耶律阿保機建國到遼圣宗掌權的遼國的歷史,并以蕭燕燕、韓德讓、耶律賢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展開敘述。

與一些“大女主”歷史題材網絡小說不同,《燕云臺》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沒有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不顧歷史真實而不斷地給女主角加入大量多余的感情戲,或者無中生有地添加各種后宮爭斗、閨蜜離心等狗血劇情。恰恰相反,雖然以愛情為主線,并有相應的情欲描寫,但是作者將更多的筆墨傾注于對遼國的政治、社會、文化以及漢制改革的介紹。

小說不吝于描寫蕭燕燕作為一名女子的細膩感情,但也沒有因此而忽視她作為一代名后的政治才華,和她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氣度,這些都使得人物形象具有深厚的歷史質感和強大的內在張力。

“人比野獸聰明,就是因為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小說中,蕭燕燕在韓德讓和耶律賢的幫助下,不斷學習和成長。在掌握權力后,她關心百姓疾苦,釋奴隸、廢部族、統軍事、恢復中原、推行漢制,并親率大軍征戰宋國,與宋國締結了“檀淵之盟”,此后,兩國進入了長時間的和平發展階段,百姓安居,經濟發展。

小說中充斥著現代社會中成長的主題、改革的主題以及強國的主題,蘊含著作者對歷史和人性的思考,小說所傳達的民主以及和平發展的理念也符合當下的時代精神。可見,作家蔣勝男是在現代意識、時代精神的統照下,書寫遼國歷史。

3.宏大歷史觀與現代民族觀

“何不干脆把宋遼夏的女政治家都寫一個呢?那便可以同時站在宋的角度看遼夏,站在遼的角度看宋夏,站在夏的角度看宋遼。”

《燕云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歷史的新角度,從傳統的宋本位轉向遼本位,書寫處于邊緣化的遼國的歷史。出自宋國史官之手的史書以及宋國流傳的民間故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對蕭太后形象的丑化。

比如,在民間流傳的楊家將故事中,蕭太后昏庸膽小、淫亂不堪,最終自縊身亡,極盡丑化蕭太后的形象,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是宋國在戰敗情況下一種情感的宣泄。而這些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使得大眾對遼國歷史和蕭太后的形象產生誤讀。而蔣勝男則站在遼國的角度,為遼國和蕭太后“翻案”,基于客觀史實,為我們還原了歷史的本真。

《燕云臺》沒有傳統的黨同伐異的種族觀念,沒有書寫文化的優越性,而是站在更加廣博的人類學的視角,突破民族偏見,講述民族融合以及遼國與宋國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蔣勝男運用現代民族觀,站在整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立場上,重新審視歷史,展現了民族團結與融合的大一統歷史進程,體現了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性。

二、凸顯網絡文學特性

1.個人化、主觀化的敘事

西方文學理論家認為“歷史不過是掛小說的一根釘子”,與此觀點截然相反,中國傳統歷史小說“重史輕詩”,歷史真實不僅僅是作家進行文學創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也是評判歷史小說成敗的根本準則。《燕云臺》沒有放棄對歷史真實的關照,但在此基礎上,作者蔣勝男更注重將其與藝術真實相結合。《燕云臺》作為網絡小說,必然要以讀者為重,為了吸引讀者,增強可讀性,蔣勝男對小說進行了藝術加工,主要表現為敘事的個人化和主觀化。

作者這種個人化、主觀化的敘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小說中人物的某些情感以及思想,體現出超越當時時代的現代思維邏輯。“要改變天下,就要走遍天下,知道天下人是怎么過的,怎么活的,求的是什么,可以為什么而付出”,這段話出自韓德讓之口,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實踐論以及現代的民主思想。以人物所處年代和環境的思想認識水平,是難以提出這種知行合一的實踐經驗論的。所以,實際上作者是借小說人物之口表達自我內心之意,對小說中人物形象、性格、語言的塑造與描寫,都是作者展現自身歷史觀與人生觀的方式。

其二,是小說中大量細膩、豐富的心理描寫,使歷史中的人物不再是“符號化”的存在,而是生活著的“活生生”的人。作者將每個“小角色”都當成“大人物”來寫,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比如在小說中,作者細致地刻畫了遼穆宗、遼景宗和蕭燕燕在掌握權力后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將他們的矛盾、恐懼與壓抑展現得淋漓盡致。作者用類似現在時態的描寫,使讀者能夠設身處地地進入故事,形成了與讀者的對話系統。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說中的人物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為什么會做出這種選擇,從各個方面為人物命運作出假設,讓讀者能夠深入小說角色,感同身受地體會人物的感情。

2.“她”時代的女性向主題

隨著時代的變遷,女性開始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日漸擴大。在今天,女性成為消費市場的主要群體。在2001年美國方言學會舉辦的“世紀之字”評選活動中,“她”字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詞,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已進入“她”時代。

而“她”時代的到來,對文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網絡文學中。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網絡文學依據讀者性別,分為男頻與女頻的基本格局。受“她”時代的影響,近年來女頻文的數量逐年攀升,女性向網絡小說的創作也深受女性消費者喜好的影響。

在男性為主體的傳統歷史小說中,始終傳達著一個觀點:歷史是由男性創造的。女性只是歷史與男性的附庸,女性處于被遮蔽的“失語”處境。《燕云臺》則讓女性進入歷史,揭示歷史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創造的,肯定了女性的話語地位。甚至在小說的某些方面體現出“女性高于男性”,首先在生理上,女主蕭燕燕健壯、活潑,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即使懷孕仍能騎馬親征。而男主耶律賢則自幼體弱多病,也因此將權力交予女主;在情感上,女性處于主動地位,與傳統“才子佳人式”的小說不同,《燕云臺》中的女性角色面對愛情,往往是主動出擊、大膽求愛,女性掌握著男女關系中的主導權。

《燕云臺》對傳統的歷史小說中男權思想與男性主體地位進行解構,讓女主蕭燕燕成為“人生贏家”,讓她既擁有權力和地位,又獲得了愛情,可以說是事業愛情雙豐收。這無疑是在“她”時代的影響下,對女性心理的迎合。

3.世俗欲望的宣揚書

網絡文學以互聯網為媒介傳播,其創作具有即時性、交互性和可匿名性。與傳統文學視啟蒙與教化為己任不同,網絡文學的創作更加自由化、個人化。這種雙向互動式的創作,使讀者得以參與到小說寫作中,讀屏式的閱讀方式也使讀者的閱讀方式更加自由、多樣。網絡文學獨特的傳播方式決定其具有大眾性。《燕云臺》作為網絡小說,其娛樂消費特征決定其創作要順從大眾的審美需求和欣賞習慣。“新類型小說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宣揚書”,網絡文學對被社會性、階級性壓抑的世俗欲望進行放大描寫。《燕云臺》中對世俗欲望的表達主要體現在權欲和情欲兩方面,小說虛構和想象的部分集中在對這兩種世俗欲望的描寫上。

與其他小說不同,歷史題材小說須在歷史框架內進行創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說的虛構和想象。但是中國古代發達的權謀文化,又為小說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燕云臺》用大量筆墨描寫了橫帳三方之間殘酷的權力爭斗,有關這方面的敘述不僅為解讀遼國文化提供了極佳的切入點,同時也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增添了小說的戲劇性,滿足了大眾潛意識中的權勢崇拜心理。

無論是在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中,情欲描寫都是作者描寫世俗欲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欲描寫在《燕云臺》中更是貫穿始終:蕭燕燕、韓德讓、耶律賢三人間的感情糾葛、安只與太平王的偷情情節、胡輦與馬奴之間的情愛描寫等等。這些情欲描寫在增添小說趣味性與娛樂性的同時,也滿足了讀者潛在的獵奇心理,實現吸引讀者的效果。

三、總結

小說《燕云臺》既有豐厚的歷史質感,又有吸引大眾閱讀的趣味性,打破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之間的藩籬,融合二者之優點,用嚴謹的態度進行創作,以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作為傳播媒介。“粗放的流行本來就是類型小說發展的自然階段,有生命力的部分會沉淀出類型小說的精品,沒有生命力的部分會自然淘汰,相信市場,揚棄比那些自以為是的褒貶有用很多。”《燕云臺》就是經過市場淘洗,而篩選出來的不可多得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它為網絡文學作品走向經典化做出了貢獻。

(本文作者系安徽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

注釋:

[1] 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王才勇譯,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10.

[2] 甄靜慧.蔣勝男:書寫歷史的女子.南風窗﹡雙周刊,2015(3):85.

[3] 歐陽有權.論網絡文學的精神取向.文藝研究,2002(5):76.

[4] 湯哲聲.中國網絡小說的特征.中國文學評論,2015(4):88.

[5] 湯哲聲.論新類型小說和文學消費主義.文藝爭鳴,2012(3):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久久综合久久性久99毛片|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络|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欲|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